APP下载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2017-06-08高静唐于平张丽3段金廒吴啟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学位

高静唐于平张丽,3段金廒吴啟南,4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高静1唐于平2张丽2,3段金廒2吴啟南2,4

(1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南京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23;3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23;4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南京210023)

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满足需求,成为各大医药类院校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现状,从构建职业导向突出、以实践能力为主的中药学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完善双导师制度,加强中药学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打破传统学位论文评价模式,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标准;建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探讨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以期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提升为中医药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

专业学位;中药学;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具有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1]。专业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培养特定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2010年),明确了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1]。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决定设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MCMM),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注册申请、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2],开创了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格局。

江苏省是全国的医药大省,又是医药强省,拥有以扬子江药业、恒瑞药业、先声药业、康缘药业、苏中药业、海昌药业、南星药业、正大天晴药业、济川药业为代表的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大中型医药企业,同时江苏又是高校云集之地,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众多医药类院校、科研院所和三甲医院,对中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积极研究和探索了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期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

1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现状分析

1.1 社会和行业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屠呦呦研发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引起了世界各地对中药、天然药物创新研制的关注。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重视关怀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

业协同创新的新形势下,应用型、创新型中药学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2015年,以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为契机,我校邀请了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神龙药业等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参加座谈会议,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研究发现,医药企业等用人单位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急需加强,急需一批专业技能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中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主要分布在新药研发与注册、中药制剂开发与研究、中药饮片质量检验、中药炮制研究、临床中药学等领域。因此在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和动态调整中,我校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着重于对研究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院校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41所高校获批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高等中医药类院校22所,见表1。

表1 2010年获批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药类院校一览表

1.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情况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始建于1960年,是全国创建最早的中药学专业之一。1986年,我校获批中药学(学术型)学位授权点;1990年获批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为目标,设立了中药制药工程与技术、中药检验与质量分析、医院调剂与制剂、临床中药学等4个招生方向,自2012年招收第一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至今,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共计招生64名,分别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医药类高校,录取多为调剂考生,见表2。

表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情况(例)

2 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2年,部分高校首次招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成熟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供借鉴,且现有的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不能满足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还存在培养规模较小[3]、导师队伍缺乏系统完善的建设和管理机制[4]、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5]、考核评价指标单一,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6]等一系列问题。

2.1 社会和研究生对学位认可度不高认识存在误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较小、起步较学术型学位晚,部分医药企业、研究生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同等重要地位及发展前景认识不足,认为专业学位的含金量低于学术学位,以我校生源为例,录取多为调剂生,且导师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中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存在困惑。

2.2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模式差异不显著差异专业学位最大的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有明显的某种特定职业背景,如工程师、教师、律师、金融分析师、会计师、医师等[7]。而学术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目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多以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参考,在课程体系设置、教材使用、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考核评价等培养环节与学术学位无显著区别,现有的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不能满足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职业化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

3 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重要环节

3.1 构建职业导向突出、实践能力为主的学位课程体系完善与优质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8]。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因此应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解决中药生产与管理工作中实际关键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位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与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广泛调查医药企业、医院、药检所等用人单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订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分类设置研究生课程,开设了一批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见表3。此外,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和实践能力考核,探讨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和实际操作,并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流通等环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参与研究生课程教学,建立了一批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

表3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一览表

3.2 完善双导师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采用“校企、校所、校医”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明确双方培养职责,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专业学位导师遴选条件,校内专业学位导师除具有一定学术造诣外,须具有丰富的与专业学位教育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例如主持横向课题、作为负责人完成新药研发、具有申报专利经验等;同时聘请江苏康缘药业、神龙药业、天晟药业等江苏省产业教授,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药检所主任药师作为校外兼职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新药研发、中药生产与质量控制等课题实践。

以江苏省2011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平台,以科企项目合作为纽带,联合攻关,推动校企融合和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校内导师、研究生参与企业项目研究与技术开发,改变校内外导师之间缺少相互沟通的长效机制和桥梁的局面[9],一方面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同时,健全和完善专业学位导师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制订《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校外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专利申报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导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专业学位导师指导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3.3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10]。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江苏省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为依托,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积极与各大附属医院、医药企业、科研机构、药检所建立稳定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见表4。推进校所、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实践基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明晰各方责任权利,明确研究生实践内容和要求,健全实践管理办法,建立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建立附属医院、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表4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一览表

3.4 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标准打破传统学位论文评价模式,鼓励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建立不同与学术学位论文要求、侧重于应用性的专业学位论文标准。在专业学位论文答辩中,评分标准侧重于论文选题是否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论文是否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所反映的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如何。论文内容可为研究报告、产品开发、案例分析、发明专利等,与学术论文进行分类评阅。

3.5 建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对于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应贯穿于实践教学、专题实习等全过程,打破传统学术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束缚,不仅仅以论文发表等科研成果为衡量指标,更应着重于职业胜任能力评价,突出实践能力、技能操作,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导向指标。因此,我校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机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15年、2016年毕业的10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用人单位满意度跟踪调查,及时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从用人单位反馈结果来看就业方向符合行业对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且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胜任能力。

4 展望

在“十二五”胜利收官、“十三五”开局之际,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增,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形势下,我校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为中心,构建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满足社会、行业需求的必然要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改革和实践中,我们一方面需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宣传,动态跟踪和掌握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拓宽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深化“校企、校所、校医”联合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社会和行业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可度,形成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企业科技创新双赢的局面。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Z].学位[2010]49号,2010:9-18.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Z].学位[2010]15号,2010:3-22.

[3]吕东勇,邝卫红,王宏,等.发展中的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78-80.

[4]史亚飞,袁玉梅,任金玲.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2,28(5):4-7.

[5]黄金宇,高慧.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探索[J].药学教育,2013,29(3):12-14.

[6]洪煜,钟秉林,赵应生,等.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存在问题与改革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2(7):41-45.

[7]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108.

[8]吴文如,林小桦,曾元儿.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144-146.

[9]邵波,陈大忠,王英新.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的诱导与调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145-147.

[10]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60-62.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GAO Jing1,TANG Yuping2*,ZHANG Li2,3,DUAN Jinao2,WU Qinan2,4
(1.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Office,Taiwan,Hong Kong and Macao Affairs Office,Nanjing 210023,China; 2.School of Pharmacy,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3.School of Basic Medicin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4.Teaching Research Offic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how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with Chinese medicine degree such that they can adapt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becomes a big problem for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is paper,combin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CM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e studied the education mode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in TCM from the view of building the course system of TCM with outstanding career oriented and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improving the system of double mentor,strengthening the team of TCM supervisors,improving practical ba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graduate student workstation,establishing a distinctive professional degree standard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 building the tal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CM talents for adapting the job requirements,in order to build masters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of TCM to enhance vocational ability,promote the service ability for Chinese medicine,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business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CM.

professional degree;Chinese Materia Medica;occupational ability;cultivation Mod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1.015

1672-2779(2017)-11-0034-04

:杨杰本文校对:唐于平

2017-03-01)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资助【No.JGZZ14_065、JGLX16_34】;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No. PPZY2015A070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yupingtang@njucm.edu.cn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专业学位学位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