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5-31汤定荣尹琪范云霞沈露

中外医疗 2016年36期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超声

汤定荣 尹琪 范云霞 沈露

[摘要] 目的 研究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中浓度组(0.500%盐酸罗哌卡因)和高浓度组(0.750%盐酸罗哌卡因),30例/组。对比3组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完全阻滞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结果 低浓度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36±1.78)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2.45±2.86)min、阻滞神经节段数(5.42±0.65)个、镇痛维持时间(600.42±31.37)min、运动恢复时间(589.31±32.46)min方面、神经完全阻滞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与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小剂量中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显著。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超声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1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 dose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ow concentration group(0.375%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medium concentration group(0.500%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and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0.750%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30 patients/group. Comparison of the indicators.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sensory block(10.36±1.78)min,the onset time of motor block(12.45±2.86)min,the number of nerve block segments(5.42±0.65),the analgesic maintenance time(600.42±31.37)minand recovery time of exercise(589.31±32.46)mi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nerve block rate an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compared with the medium and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s(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 concentration(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low-dose midazolam in anesthesia with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is effective.

[Key words] Brachial plexus block;Ropivacaine; Ultrasonic

罗哌卡因由于存在起效快、药效持久[1]等优点,逐渐替代布比卡因应用在手术中。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在临床上的争议较大。该院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按计算机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30例。低浓度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2.62±4.28)岁,体重51~78(61.28±4.25)kg。中濃度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4.67±4.32)岁,体重50~79kg,平均体重(61.45±4.28)kg。高浓度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3.01±4.35)岁,体重52~80kg,平均体重(61.34±4.30)kg。对照组和观察组行上肢手术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同时测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做好备皮工作,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建立肘静脉通道,指导患者取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药为100 mg 7.50%盐酸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13463),低浓度组将其溶于生理盐水中稀释呈0.375%盐酸罗哌卡因30 mL,中浓度组使用生理盐水将盐酸罗哌卡因稀释为0.50%30 mL,高浓度组将其稀释成0.75%15 mL。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超声探头频率为7~15 MHz,在颈外侧使用超声探头进行扫描,观察超声图像,对肌间沟臂丛神经根位置进行判断,在超声引导下由外侧向内侧进针,将穿刺针向臂丛神经根内推入,若患者出现异感,则使用超声影像对针尖位置进行追踪,将局麻药注入神经干,一次回抽5 mL,将全部药液在2 min中内注入。由专业的麻醉科医师进行麻醉,并由另1名专业麻醉科医师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神经完全阻滞率,同时记录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

1.4 统计方法

将该文数据录入到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完全阻滞率,以[n(%)]形式表现,使用χ2进行数据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麻醉效果和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低浓度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神经节段数、镇痛维持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与中浓度组或高浓度组两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的麻醉效果除阻滞神经节段数外与高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完全阻滞率

通过观察得知,低浓度组和高浓度之间比较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的完全阻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或高浓度组相比较差别不大(P>0.05)。见表2。

2.3 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

低浓度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均高于中浓度组、高浓度组,而中浓度组、高浓度组之间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罗哌卡因(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为布比卡因哌啶环的第三位氮原子被丙基所代替的产物[2-4],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与等剂量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的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轻于布比卡因[5],是临床中区域神经阻滞的常用药物。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神经刺激仪引导150 mg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时,高浓度(0.75%)组的运动阻滞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6],但阻滞平面窄;低浓度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慢且短,但痛觉阻滞平面相对较宽,其剂量增加时,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臂丛神经阻滞完善效果取决于罗哌卡因的容量和浓度[7],在手术中臂丛神经鞘充盈容量充足和最低有效麻醉药物浓度会使阻滞成功,但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使用大容量或大剂量局麻药会造成不良反应。由于剂量过大,部分患者在进行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后,仍存在上肢麻木、活动受限以及不适感,长达10 h。

该次研究数据显示,高浓度罗哌卡因的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以及尺神经的神经完全阻滞率较高,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5.18±1.3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7.61±1.43)min、阻滞神经节段数(4.27±0.56)个、镇痛维持时间(370.53±16.21)min以及运动恢复时间(350.41±17.33)min方面相对低浓度罗哌卡因而言更优,高浓度罗哌卡因和中浓度罗哌卡因之间存在差异,但低浓度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能达到高峰,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考虑麻醉效果、减少局麻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后,认为选择中浓度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更为合适。据刘涛等[8]在《超声引导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中报道,高浓度组(C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9.83±1.53)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7.91±2.50)min、阻滞神经节段数(4.13±0.30)个、镇痛维持时间(385.01±15.97)min)以及运动恢复时间(355.12±17.98)min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该文研究结果相近。

总而言之,相同低剂量罗哌卡因应用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应选择中浓度,但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剂量和浓度。

[参考文献]

[1] 刘义山,杜建龙,黄修鸿.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有效性对照探究[J].重庆医学,2016,45(1):53-55.

[2] 李少芳,叶凤卿.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3):41-42.

[3] 文四成,陈潜沛,欧阳天纬,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472-475.

[4] 黄刚.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經阻滞的麻醉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45-148.

[5] 金小平,万磊,丁冠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 13(15):1292-1294.

[6] 侯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8):84-85.

[7] 胡格吉胡.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罗哌卡因浓度选择[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57-259.

[8] 刘涛,朱凤琴.超声引导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4):94-97.

(收稿日期:2016-09-24)

猜你喜欢

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超声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