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一场《鸿门宴》,天下谁人能识“我”

2017-05-31罗琼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鸿门宴

摘要: “我”是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的是说话者自己。可是《鸿门宴》节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时,编辑却把“我,XX的自称”不恰当地写入注释里,造成近乎可笑的结果。文章试图以此为一个突破口,探讨一下“我”字运用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鸿门宴;注释;项羽自称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片段,历来都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入选篇目,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精彩纷呈的斗智斗勇场面描写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痴迷。目前流行的各種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几乎都把它选了进去。

按理说,对这样有影响的课文,教材编者对于它的每个注释都必须格外慎重和认真,力求准确和简明扼要。可令人遗憾的是,现行高中教材注释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其中一个有些近乎可笑的注释做一个简要探讨。

先看其中两个版本对这个注释的处理:

人教版(第22页):注释⑧[为(wèi)]介词。替、给。后省略宾语“我”(项羽自称)。

粤教版(第122页):注释⑦[为]“为”后省略宾语“我”(项羽自称)。

人教版这个注释,括号前半段的解释很好:准确、明白、简洁;可它的后半段就有问题了。粤教版就直接有问题:首先,后面省略的宾语是否是“我”?其次,如果是“我”,那“我”是“项羽自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下面我们就这问题简单地探讨一下。

一、这句话的“为”字后面省略的到底应该是个什么字

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为(替)谁”应该是比较明显,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就是替“项羽他自己”,但这话是项羽自己说的,要补充完整,最清楚明白、最通俗的就是“为(我)击破沛公军”。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我”字已经广泛使用(本课就有多次出现,如“鲰生说我曰”“君为我呼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所以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我”字理所当然是首选。

当然,如果要表达文雅一点,还有另一种说法:根据古人的表达方式,自称的时候,说出自己的“名”(是“名”而不是“字”,因为古人自称是称名而不称字的)来,那么此句就应该是“为(籍)击破沛公军”(“籍”是项羽的名)。

根据本文的人物身份和“注释”这种形式,用“为(我)”这种表达肯定是最合适的。

二、对“我”字还有没有必要进行“XX的自称”这样的解说

[为(wèi)]介词。替、给。后省略宾语“我”。教材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清楚明白和准确了,可不知道什么原因,教材编者似乎意犹未尽,又在“我”的后面加上一个“项羽自称”的尾巴。这可真应了“画蛇添足”那句话。

首先,“我”字是项羽自称的专利吗?肯定不是,连小学生都知道,“我”是所有的人的自称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当某个人自称“XX”,这个“XX”才是专属的,如《陈情表》“臣密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等语,这个“密”才当然是李密的“自称”。既然“我”不是某个人(当然包括项羽)专用,教材编者这个“项羽自称”的说明岂不是莫名其妙!如果编者觉得确实有必要对这个“我”是谁的问题进行注释,那么后面刘邦讲“说我”“为我”这些话的时候,教材是不是也应该注释呢?为什么后面这些地方又不进行注释呢?

其次,其实,“我”是说话者自称时使用的代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不解说也没有人发生误会,也绝不会不理解此处的“我”指代谁。既如此,那“我”后面的“项羽自称”这个解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再次,教材作为学生使用的范本,要力争在其特定的内容里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实现效用比的最大化。而对于注释,则应该是力求言简意赅,最大限度地不占用教材文本的版面,对于这种大可不必的文字应一律删掉。

三、“项羽自称”这几个字在文中到底该放在何处

不过,选段《鸿门宴》里,倒有一个地方真要这样解说一下读者才比较清楚。“鸿门宴会”开始前,刘邦在项伯的劝说下,“第二天一早”专程到鸿门面见项羽解释“误会”。二人一见面,刘邦就忙着为自己辩解“……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而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听刘邦这一辩解,马上和盘托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先不管这段话里二者的性格特征及后果等问题,只想谈一谈项羽话中的“籍”字,这个“籍”就是项羽对自己的称呼,即“我项籍”。虽然人教版的课文一开始,编者就在注释①进行了解说:项羽,名籍,字羽。但行文到此,怕学生一下子联系不上来,如果在这个地方不加解说,学生很难知道这个“籍”是什么意思。而粤教版则根本没有这个注释,学生自然会更莫名其妙了,虽然《项羽本纪》开头有“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的介绍,但学生无从知道;上课自然会有教师介绍,但不能因为有教师介绍就可以不注释。所以这里倒是应增加这个注释:

[籍]项籍,项羽自称。

粤教版最好还要补充得更清楚些:

[籍]项籍,字羽,“籍”是项羽自称。

如果想解释清楚一点,还可以写上“古人有名有字,名是上称下或自称用的,字是平辈尊称用的”等语。

四、课文中这个注释到底如何处理较好

课文下的这个注释,其实编者在前面说得很明白:“后省略宾语‘我”,也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这个“我”字是编者把它补充出来的,课文中项羽自己根本就没“称”过,既然是我们干出来的事情,何来“项羽自称”?

所以,两种版本的这个注释都一样,括号及其里面的内容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应删去。

作者简介:罗琼(1981— ),女,广东省河源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文言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鸿门宴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浅析《鸿门宴》中的人物个性特征
探赜司马迁在《鸿门宴》中的英雄观
当混改变成一场“鸿门宴”
由《鸿门宴》看司马迁对比塑人艺术
1938年开封“鸿门宴”的历史迷局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鸿门宴》中刘邦、项羽人格分析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