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17-05-30孙建光朱建新

高教学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慕课反思大学英语

孙建光 朱建新

摘 要:“慕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出现以来,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也为教学形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大学英语教学在这种形式下将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文章主要立足于“慕课”的出现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进行研究,重点围绕“慕课”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教学的反思、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师的定位、学生学习的环境和评价体系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慕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9-0066-05

Abstract: MOOC i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since its advent,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by the educational circle and has brought a hug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but has also provided a broader platform for teaching reform,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ll be better developed in this for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MOOC up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with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reflections up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s, teachers' orientation, students' learning environment, impact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context of MOOC era.

Keywords: MOOC;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reflections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同时又有较高英语语言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英语教学只对学生进行基础英语知识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虽然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被不断引入英语教学中,但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还是基于课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行学生的个性学习和菜单式教育,因此,对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随着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掀起网络在线教育的狂潮。慕课课程是一种大规模公开的网络在线教育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大规模的、开放性的、免费的,可供重复使用的学习数字平台和资源。“慕课”出现是开放教育资源理念的重要发展,它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也给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传统的英语课程设置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针对性地培養学生,因此“慕课”课程形式与大学英语实际相结合将会极大地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逐步实现“开放型慕课校本化”及“本校英语教学慕课化”。“慕课”时代,大学英语课程首先要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思维模式。

一、“慕课”时代对大学英语传统教学的反思

(一)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反思

“慕课”时代,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为传统的课程标准,主要依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主要由英语视听说和综合英语两个部分构成,这种英语教学模式是通识英语教育,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而且在开设课程时,大部分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个性化教学的物理基础不具备,完全是为了满足英语教学的“规定动作”。随着更多企业具有国际化意识,它们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是英语课程仍然以传统的英语读写为主,而听力课程只占很小一部分课时,英语课程设置没有因为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慕课”的出现将会促进高校打破传统的英语课程设置。

(二)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教师围绕着教材进行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方式和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英语学习材料,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要求极高,但是对教师没有高标准的技术能力和信息能力的需求。然而,在“慕课”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英语素养和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各种技术的掌握也极其重要,例如教师需要掌握视频拍摄、视频录制、视频剪辑技术和屏幕录制等能力满足制作高质量的课件需要。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堂外延到更广阔的虚拟空间。教学模式呈多元化发展:办学主体由单一主体性向多元主体转变、群体学习模式向团队学习模式与个性学习模式相结合转变、由课堂教学向多种形式叠加教学转变、由人工教学管理方式向智能化教学管理方式转变等等[1]p23。教师将结束传统的围绕教材“课堂灌输”的教学模式,通过开放的教育形式真正实现“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慕课”平台使得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传统的“照本宣科”和“课堂教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师“知识传授”的主体身份受到了颠覆[2]p71。毫无疑问,“慕课”让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讲授者”身份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身份转变、由“课堂的包办者”向“合作者”转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置“个性化”教学和“菜单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模式将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

(三)对教与学方式的反思

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英语教学方式是教师基于教材“填鸭式”将教材内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只需要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并完成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和学习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在教室中进行教学。“慕课”课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学习空间外延到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同时也突破学校的固定作息模式,讲学习的时间调整为任何时间。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可以是基于课堂教学,但是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大数据的外语课程的理念,强调的是学伴对学伴的联结与互动的结构,并以此种方式管理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3]P7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工作也由传统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团队作战,教学分工也变得更加精细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直是被动消极的接受,是传统意义上的“倾听者”;学生进行的是群体无差别的课堂学习,同一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倦学情绪。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很难满足学生对目前云时代、大数据的知识多元化和爆炸式的習得,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因此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在“慕课”背景下,传统的课程模式、教师技能和英语教学、学习的方式都面临着挑战,需要人们充分反思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二、“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革新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形态出现新的变化,英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慕课”的教学形式解构了传统课堂人际的教与学的行为链,以互联网为物理环境,将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四大元素进行联动,实现学习的多元性和广泛性[4]P41。翻转课堂具有明显的信息性和互动性特点,包括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三个方面。翻转课堂以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主要环境创设方式,构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指定慕课资源或者教师提供资源,要求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完成教师指定的“慕课”学习,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内容,课堂组织形式也演变为协作探究、作业答疑和互动交流等形式的结合,可见教学模式和课堂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课后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并和其他协作者进行分别探讨或者集体探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对学生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同时积极拓展各种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都呈个性化和碎片化趋势。“慕课”基于系统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和模块化“微课”形式,能够满足学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它们主要是占用“边角料”的业余时间或课堂的“非法化地下时间”[5]P34。学生可以按系列主题进行系统化学习,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拆分观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颠覆性地把老师和学生放到同一层面,成为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慕课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引入“慕课”教学设计模式和理念,有利于和本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革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开放型慕课校本化”、“本校英语教学慕课化”。“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例如常见的Coursera慕课平台上,所有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交流都以英语为唯一可使用语言,这就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许多大学虽然引进了大量高质量的慕课课程资源,但是大学不能仅仅实行“拿来主义”政策,而是应该在本校实际的基础上,结合高质量慕课资源和自有资源,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就改变了多年来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团队协作也因此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利于我们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现将本校微慕课和开放型名慕课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兼具校本特色的和国际化特色的“慕课”内容,有利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个性化学习英语知识和文化。当然,重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在基于本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大学人才培养定位,充分考虑教学模式重构后能否整合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满足多方要求;其次将学校的办学特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量力而行。也就是说重新构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必须解决英语课程设置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要,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还要均衡分配教育资源,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院校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需求。例如:对于重点高校英语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而言,通用英语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应偏重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则需要在强化通用英语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安排学生慕课课程,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微慕课课程。

三、“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澳大利亚前总理吉拉德曾说:“一个孩子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质量。”也就是说,教师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受教育质量。基于云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广泛运用,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慕课”教学形式的出现无论是在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对教学主体的教师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教学方法为从教到学,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转变为从学到教,教师在教学方法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角色和地位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在“慕课”教育模式下,教室和学校都在计算机“云端”,教师不再是指挥者,而是网络会所的辅导员,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直接交流的时间有所增加;教师的主要活动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课堂讲解,而是以教学研究为主,一些极其优秀的教师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自由职业者;英语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囿于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自己的选择为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考试内容也针对学生所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在“慕课”模式下,课程体量小,英语知识分为多个小分点,网络课程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可根据理解程度进行反复学习;英语教学组织形式也由传统的大班授课制转变为小组学习。这些新的英语教授形式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慕课”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了新的方向。

首先,教师的角色变为学习者的角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还是教师自身的质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过程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也是影响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慕课”是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需要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养,包括专业知识、社会知识、道德修养和新媒体技术等。大学英语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相对单一,如果要胜任“慕课”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就必须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学习“慕课”模式的示范的方式,体验“慕课”教学模式,吸收“慕课”教学模式的优点,学习教授技巧,把传统的教学优势和互联网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菜单式”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加强对大学英语课程构建的研究,探索出一条结合国外“慕课”的精华和本土“慕课”的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其次,教师的角色成为授业者和导演者。信息时代激发了知识的爆炸式和多元性发展,传统型教师的自身知识已经无法满足课程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现代的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具有思辨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模式和“慕课”课堂模式的结合,即翻转课堂。教师要兼顾线上和线下授课模式,线上重点讲授知识点,注重知识的深、透、精,这需要老师对上课过程有预见性,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这是授业者身份。而导演者身份需要老师对“微课”的规划设计,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思辨性能力。教师承担的责任比以往要更多,不仅要“提供课程内容,还需要承担营造教学环境、主持论坛讨论的责任”[6]P9,同时也承担评价体系的设计。

再次,教师必须迎接“慕课”名师的挑战,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照本宣科的課程讲解将没有立足之地,满堂灌式的课程教学必然被取代,对于教师而言,“慕课”模式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教师必须树立名师观念,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微课”形式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慕课”激励着教师改革课程,努力迎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批判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树立危机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主动出击,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真正从思想上、心理上及课堂设计等方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还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水平。”[7]P91

四、“慕课”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形态的影响

“慕课”主要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实现了物理环境向虚拟环境的外延,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慕课”与一般的网上视频教学有所不同,它强调学习者与讲授者之间的互动性,形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互补。“慕课”课程教学的模式更加符合科技时代人们的交际习惯和交流方式,不论是YOU TUBE、FACEBOOK还是TWITTER,都有大量的大学生使用,大学生在学习完“慕课”课程后,能够通过网络和各国的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相互促进。学习空间的多元化,加剧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复杂性,积极的知识中也会夹杂着潜在的意识形态渗透,甚至极端思想的传播。因此教师教学活动的空间也要不断外延,充分发挥引导、指导、监控等主导作用,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8]P82以及思辨性。

“慕课”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学习平台。首先,在“慕课”背景下,大量的英语慕课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丰富的“慕课”课程满足了不同大学生的英语需求。其次,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自身英语水平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英语内容,还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根据兴趣需要选择喜欢的老师和项目的个性化辅导。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地听教师授课的学习者,现在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等,在大量的“慕课”资源中发掘想要的内容,还能够跳过其已经掌握了解的学习内容,抓住未掌握的学习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同时,现在许多“慕课”课程能够智能化回复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其他相应的帮助。

“慕课”教学是一种自主性强的教学形式,具有可重复性和强调学习体验的特点,大学生学习英语课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结合自身需要和实际基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有计划观看视频,重复观看重点内容和未掌握内容,自主阅读英语文章,系统练习英语问题,在网络的平台上进行各种互动交流。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变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英语资源环境下对英语语感和英语文化素养的接受更加容易。特别是在 “慕课”背景下,大量国外名校推出的名师“慕课”视频都是用英文授课,这为学生提供了国际英语学习的环境,拓展了他们的专业视野,还有机会与国外老师和友人交流,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启迪学术灵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慕课”催生了海量大数据。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大数据的海洋中,同学不再固定,学习动机和时空更加多元化,评价体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学生将在心理上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者。课程按照他们的需求而设计,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学习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他们成为课程的消费者、建设者和参与者[9]p97,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社区,结成学伴,在自己喜欢的时间、空间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内容、形式、评价体系、学伴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慕课”对现有评价体系的影响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的成绩主要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的模式来决定的。这种评价模式是以教师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形成性评价理念的引入是终结性评价的有益补充,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他可以自评和互评。它实现了师生对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进行不间断地评价,有利于师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改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完全采用形成性评价,容易增加评价的随意性,而失去应有的权威性[10]p101。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综合评价体系。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益视角。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同等重要的。评价需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评价体系应该是动态的、多元的[11]p152。评价体系需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同时由于网络互动性,特别是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课程模式下,把学生之间的互评引入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需要终结性评价,这是自上而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评,学生可以养成自己评估自己阶段性学习效能,改进不足。还需要学生互评,学生通过互评能够建立起互相监督、互相信任、互相认同和团队协作的价值体系,这是自下而上的学习主体的评价模式。新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自觉、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养成独立思辨、自我评估的学习效果。尽管“慕课”采用线上授课,但是不是所有的工作放在线上,评价和教学主体就隐身,失去了台前的作用。英语教师还需要对在线内容和后续问题进行跟踪,对学生的主观作业进行评阅,如英文读书报告、英文口头汇报、学期论文、翻译和英文写作训练等进行批阅,并作出评价。因此我们绝不能说,“慕课”时代就要摒弃终结性评价,完全消解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网络学习过程是实现形成性评价的最佳途径,它可以实现对学生参与度、活跃度、合作交流度、贡献度等方面进行过程性的记录并作出评价。线上的技术优势极大地弥补了传统终结性评价体系的不足,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直观具体,可以准确地记录学生的上线时间、上线时长、参与程度以及为他人提供资源的贡献度。这正是多元智能评价的反映,它可以对学生多元智能进行相对应的作出评估,能够充分图式表现学生在语言、逻辑、音乐、空间、运动、交际、自我认知和自然观察等智能方面的优劣,从而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根据他们的特长与喜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语素材,细化“慕课”课程的知识点。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是“慕课”课程模式中比较容易实施的评价环节。学生根据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对自己进行自测和自我评价,重点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持续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客观地对自己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不断反思,查找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同学互评则可以评价同学的活跃度、参与度和贡献度,学生不需要顾及对方的面子,而是从客观视角对同学作出正确评价。该评价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正性、公平性和信任性,促进学生之间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发生重大变革。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大力普及“慕课”课程模式,迅速占领了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市场,促进了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满足和社会对高素养英语综合能力的需求,同时也促使我国一些高校向世界一流高校发展。笔者认为,在“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新构建英语课程体系,开设多元化英语课程,实行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打造精品英语课程。2.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同时积极引导他们的角色转变,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高质量。3.积极营造物理学习环境和虚拟学习环境的互补性,决不能一味地强调网络而弱化传统课堂教学。4.积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学习同伴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5.尝试把成熟的线上课程转化为SPOC模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混合的学习模式,實施翻转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 2014(7):22-26.

[2]解德渤,王洪才.“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J].江苏高教, 2015(3):71-74.

[3]陈坚林.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1):3-8,16.

[4]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与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8-43.

[5]柴改英.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惯习冲击、协作创新、价值共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4(5):32-37.

[6]王蓉.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下)[J].世界教育信息,2014(14):8-11.

[7]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9-92.

[8]章木林,孙小军.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8):81-87.

[9]陈坚林,张迪.外语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建设——一项基于部分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调查研究[J].外语学刊,2014(5):95-100.

[10]王瑶瑶.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应用实践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1):106-107.

[11]吴斌,邓笛.语言测试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50-153.

猜你喜欢

慕课反思大学英语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