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硕士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与优化

2017-05-30聂淑媛翟红村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质量评价人才培养

聂淑媛 翟红村

摘 要:构建了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育人模式: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双向嵌入式的导师团队和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的实践实习基地作为资源保障,通过全程实践教学和七环节把关毕业论文两个层面实行高质量培养,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控实行五位一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多维立体的社会评价。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全日制教育硕士;质量评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014-02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full-time education masters serving national special need is structured. The core is to promote their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It regards bi-directional embedded tutor team and practice base with high visibility and influence as guaranteed resources.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alent is implemented by whole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and degree thesis controlled by seven steps. The monitoring to education quality for graduate student includ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five-dimensions, multi-dimensions and stereoscopic social evalu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full-time education master; quality evalu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在“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创客时代,培养和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全面建设“众创空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亦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刘敏、钱加清、吴晓威、崔显青等分别以地方师范大学为例,探讨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构建、实施和反思[1-4];许晓冬、苏丹等研究了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5-6];冯涛、孙德刚、黄荣怀等实证分析了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工程硕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了创客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深层关系[7-9]。

洛阳师范学院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目前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等不同形式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以及特岗教师在职攻读等非全日制教育硕士。2016年4月,在我院召开了由全国教指委主办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洛阳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等7所试点院校分别展示了其在教育硕士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举措和特色,下以数学学科为例解析我院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策略。

一、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硕士培养策略

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为切入点,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突出特色为抓手,以双向嵌入式的导师团队和高质量、特色鲜明的实践实习基地作为根本资源,由坚持四个结合的全程实践教学和七环节融入式的毕业论文两个层面确保毕业生质量,把五位一体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多维度立体化的社会评价作为评价准则,图1显示了资源保障、過程控制和质量监控三大模块服务于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协同交叉关系,它们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围绕创新实践能力的三模块解析

(一)资源保障模块

教育硕士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首先从源头上建设整体优化的导师团队,数学学院的硕士生导师队伍包括顾问团、理论和实践导师、助理导师三层结构,顾问团主要是国内数学名师、教育专家,他们高屋建瓴地指导研究生学习最新前沿知识,引领硕士生和导师理念的更新。理论和实践导师是具体负责研究生培养的校内外导师,通过严格培训、访学、交流、座谈等各种形式,确保高校的理论导师熟悉基础教育知识、具备中学课堂的实践能力,而一线的实践导师能够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双方合作主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科研课题,这种双向嵌入式的导师建设机制强调三个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专业领域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个人提升和集体指导相结合。助理导师是从博士和年青副教授中遴选的候选硕士生导师,他们通过积极参与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师范技能比赛和教育科研基金项目等,提前介入研究生的培养,同时也使得导师队伍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可持续性发展强。

实践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客观条件和物质环境,我院以院长担任首度专家的河南省中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为背景,联合本地十余所办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小学作为联合培养基地,以我院多年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洛阳市美丽园丁教师培训”等项目为着眼点,融本科师范生、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卓越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和国培学员的职后培训为一体,与地方教育部门、知名数学专家共建名师工作室、学科教学研究生工作站,让研究生全面参与研讨、学习和顶岗实习,融入到高校和实践基地的协同育人平台,以充分发挥平台的教、学、研、训一体化功能。

(二)过程控制模块

我院培养教育硕士創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坚持四个结合的全程实践教学,即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学科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实践、课堂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的有机结合,把教育预习、教育见习、顶岗实习、技能实训、教育实习、教育研习、项目研究等环节切合到入学前、开学初、课程间和第2学年,以达到任务明确、指导到位、检查有序、总结提升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研究生的课堂实践,严格实施八步骤训练模式,从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到微格教室模拟教学、校内导师和学生评价,以及修订和调整思路、实际课堂教学,最后是实践导师和同行教师评价、反思和案例研究,确保实践的有效和高度。

毕业论文综合考察研究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根据我校制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等管理制度,我院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双盲评审、答辩、论文抽检等七个环节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并特别强调选题开题要与基础教育领域、科研项目相结合,注重体现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写作过程中强化盲审前、答辩前和答辩后三个重点修改节点,在盲审前和最终提交前实施个人自检和导师、院系、学校检测的多重抽检,把好论文的出口关。

(三)质量监控模块

数学学院创建了全过程监控的教学督导机制,配合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督导团,从数学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竞赛、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班级管理组织能力等角度进行五位一体的综合素质评价。同时,从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双导师考核机制等层面全面监控教育硕士导师、教学团队的质量和水平,尤其注意跟踪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的多元化评价。所有评价内容不仅包含宽泛的定性评价,更强调对指标体系进行具体量化,并借助于我院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以SAS等软件为工具,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指标丰富、标准明确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三、成效与反思

数学学院自2012年招收第一届全日制教育硕士以来,现已有3届毕业生,2届在读研究生和1届特岗在职教育硕士,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导向下,2名学生在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多名研究生获校级优质课竞赛奖,10余名毕业生通过招教、招聘和洛阳市直招等方式,已进入到省内各地市的优质学校就业,且都在基础教育领域,有些已成为县高中的骨干力量。

反思整个培养体系,由于必修课、学位课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规范设置,为使人才培养更加彰显实践性和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就要大力增设实践分量重、地方特色浓的选修课,师生的所有教研活動紧扣基础教育实际,及时更新、提升教育硕士培养、管理、育人的模式和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敏.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

5,2:32-35.

[2]钱加清.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5,5:107-109.

[3]吴晓威,曹雷,王兴铭,等.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103-106.

[4]崔显青,郭长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9:143-145.

[5]许晓冬,孙晓程,李秀兰,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2):72-75.

[6]苏丹,王光明.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4,5:32-33.

[7]冯涛,黄翔,南文海.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76-80.

[8]孙德刚,吴欣桐.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6,5:124-128.

[9]黄荣怀,刘晓琳.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4):12-19.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能力质量评价人才培养
在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妙招”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发现内化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