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品德与社会》学科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改革

2017-05-24康爱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康爱君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有机地融合了儿童生活世界的许多领域,又结合了今天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超越了传统单科课程的纯知识技能的窠臼,彰显出立体多彩的课程价值与功能。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关注儿童生活,拓展教学空间;深入透彻地分析教学任务;拟定合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课程改革

前言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人曾这样概括新课程的理念下的理想的课堂: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一句话,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一、加强目标意识

首先,与以往的社会课、品德课不同,品德与社会的目标是多维的、综合的。它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几个方面的分目标,但实际上这几个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关注多了,想办法去了解,就获得了有关这事物的知识和技能。在这过程中,儿童对这事物的兴趣、情感态度,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形成的各种习惯等几个目标的达成是同时进行的。

那该如何来加强目标意识呢?结合教学,我想提出以下四点:(1)了解课标,建立课标理念。(2)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弄清单元目标的落脚点。(3)备课的时候,可根据课标和单元的目标,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预设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确定为教学目标。(4)教学中的活动首先要围绕目标来设定,活动实施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5)教学中可能会生成新问题,老师要及时根据目标灵活处理。这样,既可以生成新目标及时解决,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总之,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二、认真解读教材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课与传统的思品课所呈现的方式完全不同。

从教材的编写上看,思品教材是以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向学生讲明一个道理,学习一种精神,是启发学生对问题和人生进行思考。所选材料存在滞后性,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而新课标下的品德与社会课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在很多方面,让老师产生了困惑。特别是“怎么让教材回归到生活中”,这是一个难点。这涉及到教师如何解读教材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可以总结如下几点:

第一,教材是范例,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再创造。要搞清楚教材给了我们那些信息,分别提示的是什么,要展开什么样的话题进行讨论。

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和复制教材。特别是体验性活动,它具有很强的具体性、生活性和本土性。所以,解读教材时,需要教师的着眼点是儿童这个主体,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

第二,教材留有空间。它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提问、句子省略及要求学生直接动手写写画画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要结合教材,搞清楚留出空间的目的是什么,我该怎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活动。

第三,教材和师生的关系,是一种意义关系,也是一种对话关系。教材文本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教材中的儿童和我们的儿童一起要面对的和思考的。我们的孩子在分享教材中的儿童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也在激活着自己的思考,丰富着自己的认识孩子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提升。

三、打造评价尺度

课堂教学是否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还是消极,学生的主体精神能否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之上,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去设计、引领、组织和强化,而教师的评价语言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在《我爱爷爷奶奶》这节课上,老師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家长与孩子对话的交流形式,爱的主题音乐在这节课上不断流淌,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意浓时的微笑。这时,一名父母离异的孩子伏在课桌上痛苦失声。老师走过去,轻轻搂住他的双肩,温柔地说道:“老师知道你心里的难受,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但我们是一家人,你愿意让老师和同学拥抱你吗?”孩子激动地点点头,擦了擦眼泪,老师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拥抱,于是,更多的同学去拥抱他,或者送给他一句话,或者跟他拉拉手,这个孩子感受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对他的友爱。老师并未按照自己的教案上下去,而是就从这个孩子人手,引导他认识到父母虽然离异了,却还是爱着自己的;爷爷奶奶更是给了自己许多的关爱与呵护。在这节课上,这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得到了特别多的关爱,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结束语

课堂上多种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创造生动有效的评价语言。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地看、用心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思想、作为,抓住关键的环节,抓住各个有利时机,采用适当的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使课堂成为促进学生体验生活、完善自我的学会生活的大舞台,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渠道。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