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一浮与道家哲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2017-05-13马倩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一浮关系

【摘要】马一浮的作品《老子注》的最鲜明特色就是用佛教思想的语言来解释注明《老子》上篇,同时结合《庄子》而著《庄子笺》。马一浮一直辩证看待老、庄哲学,对老子所提出的“为道日损”修养方式大为赞同,对庄子所提出的“逍遥游”这种自由放浪之境界,“心斋坐忘”之方式极为欣赏。同时也一针见血的批评老子辩证法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以及庄子作品中所体现的相对主义认识论。

【关键词】马一浮;道家哲学;关系

现当今,学术界对马一浮著作的了解仅限于其以“六艺论”为特色的新儒学研究。然而对马一浮对道教的研究,只限于对《老子注》的表层,研究成果并不多。考虑到此,笔者专门针对马一浮对道教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尽量根据其著作揣测马一浮对老、庄思想的态度和评价。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马一浮作为儒学大师,对老、庄到家思想的阐释还是基于基本的儒家本位的,辩证看待分析老、庄哲学一方面对其部分思想,如“为道日损”、“心斋坐忘”的修养方式表示赞同,另一方面,也含有对老、庄哲学消极因素的批判。

一、马一浮对《老子》的论述

馬一浮先生对《老子》哲学的辩证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治国理念加以赞赏,对书中“为道日损”的修养方式表示赞同;然而另一方面,马一浮站在传统儒家本位的的立场上,一针见血地批评了《老子》辩证法中的消极因素,马一浮运用佛教般若思想要对《老子》,从而著《老子注》。

1920年夏天,马一浮先生完成《老子注》的最初手稿,其“以病缘中缀,不复措意”,故只注上卷32篇,《老子》下卷32篇未曾注。1949年经马一浮先生的学生寿毅整理抄录完成《老子注》一书。经上海学者虞万里整理发现,现在尚存三个版本的手抄本:1、蒋国榜于1949年抄写的手抄本。2、1988年复性书院学子陈兆平的重抄本。3、印有“儒林典要”的手抄本。然而马一浮先生《老子注》的稿本下落还有待考究。

马一浮先生于1920年前后潜心研究佛学,与李叔同一同研究佛学,这也是是李叔同遁入空门的直接原因,马一浮游历名山大川,广泛结交各大寺庙,专心研究佛学,结交众多方外之友,其也是马一浮以般若解《老子》的因缘。历史上儒释道三教也有并流合一的现象,佛教传入当时中原大陆时,便广为国人解说,其于道家的很多观点基本吻合,故以般若解《老子》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马一浮对《庄子》的论述

马一浮对《庄子》的解读,与其解读《老子》的特色大相庭径,也是以佛学原理来解释庄子的《齐物论》等若干文论,最后经过整合著《庄子笺》。据推断,《庄子笺》成书时间应该与《老子注》相同,大概是1920年前后,因马一浮以佛解《庄子》的判教论可推断。总体来说,马一浮对《庄子》一书的注解基本遵循郭象,然互再引用佛教原理“诸法实相”、“性空”、“缘起”、“三谛”,最后完成对《庄子》的注解。

马一浮对《庄子》的态度批判继承,尊崇传统儒家立场,对《庄子》中“齐是非”的相对主义认识论进行评判,认为其言论“失其正”,马一浮给出这样的理由:“庄生之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虽迥然异乎流俗,亦使人漫无据依。”并且以为,“物之不齐,是物之情也。若言其理,奚待于齐?齐之,实赘也”。马一浮认同《孟子》中所提倡的“智之端也”的“是非之心”,认为这才是“人心之本”,从此可看出马一浮的基本儒家立场。

马一浮在对《庄子》批判同时,也有继承,其在《行径》一诗中提到:“神人贵无功,事兴由蛊坏。未知一性平,遂令六合隘。……精气不自守,乃为攻取害。若以天眼观,万族等尘芥。”众所周知,“神人贵无功”一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功。”同时,“万族等尘芥”是对《齐物论》中“以道观物”的最佳诠释,以“道”俯察万事万物,达到“齐物”的逍遥状态。马一浮先生也曾在文中明确指出《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功”非虚言论,而是实意。

在批判继承的同时,马一浮对庄子所提倡的“心斋坐忘”的修身之道极为感兴趣,在马一浮先生注《老子》时,就已经将佛教“性空”的理念引入探讨修身之道,同时马一浮对“心斋坐忘”的理论实践也是身体力行的,在其《杂兴》的诗文中,有这样的描述:“三月心斋学坐忘,不知行路长春芳”。《理窟》一诗中“道听无悬解,心斋息坐驰。超然言象外,未许众人知。”也是最好的佐证。马一浮已经“超然言象”。“心斋”已经炉火纯青。

晚年马一浮先生的书法作品大多选题《庄子》,表现其对《庄子》思想掌握程度之高,马一浮幼名福田,后改名为“浮”,字一浮,其源于《庄子》“其生若浮”。马一浮临终前绝笔:“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体现出“顺其自然”的生死观念,其与黄老之学的理念也是相吻合的,与《老子》所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及庄子“达生”、乐死“的观念相一致。

三、结语

马一浮对道家哲学的探讨主要还是基于儒家本位,进行批判继承,再加以佛教思想进行注解,辩证看看待道家哲学。其最大的特点也就是以佛解道,成就了其特色,其对道家中的消极因素进行的无情的解释,同时也对其自由的境界以及修身之道表示赞同,有其建设性的一面,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参考文献】

[1] 张宏敏. 马一浮与道家哲学研究[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1,01:88-92.

[2] 韩焕忠. 破除情计见实相——马一浮对《庄子》的禅学解读[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9-11.

[3] 何 睿. 廖平、马一浮思想体系中“六经”“六艺”定位之异同论[J]. 宜宾学院学报, 2014,07:8-13.

【作者简介】

马倩(1989—),女,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

猜你喜欢

马一浮关系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马一浮不回信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