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2017-04-21刘平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提高作文小学语文

刘平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身边的大事、小事,真正能写好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文;提高

提起写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或是有话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要想做好这一点,就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感受习作的乐趣,这样学生对作文才会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养写作的兴趣

要使小学生树立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将作文训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首先在作文命题时,要贴合日常生活,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激发。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如,要求学生写一篇最喜欢的图片,学生可能在看到这个题目后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照片来写,进行四人小组间的讨论,将自己故事以语言表达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与同学一起分享那些难过或者快乐的事情,然后再要求学生将这些小故事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可以使文章写得生动,还可以提高动笔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将一些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记录以及读后感的抒发,积累的语言多了,就会减少写作的困难,从而也会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让人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三、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和丰富的思想,但多数学生作文时却“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篇,怎样选材,怎样谋篇布局的。第二,指导学生审题。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要有侧重;要求写什么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以至防偏题、离题。第三,教师课前要准备充分,讲解不能过于概括。不要说一些诸如怎么开头、结尾,要详略得当,要引用名言警句之类的套话,泛泛而谈,要举一些鲜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讲的才有趣,学生写作文才有劲。第四,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或打腹稿。列提纲、打腹稿是构思的过程,是立意、选材、剪裁、确定详略等的过程。清楚了这些,写起来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没有详略,把文章写成一团乱麻。

四、重视作文讲评课,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必须重视。上好讲评课,会使用学生受益匪浅。作文讲课,首先应注意综合指导,它能概括一次作文的全貌。有的学生开篇写得好,有的结尾不错,有的过渡巧妙,有的文句优美,有的语言流畅,如此不一而足。教师应该把这些闪光点都捕捉出来,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使学生坚定写好文章的信心。其次讲评课应以班级优秀作文为范文,让习作者自读自析,像上语文课那样,详尽讲析,突出重点,给学生启发、示范。这些好的习作来自学生,有说服力,贴近学生水平,有推动力。再次找出通病,委婉评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之失。学生习作中有“失”是正常现象,讲评时亦须解决好这个问题。批评学生缺点要考虑其自尊心,让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修正错误,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身边的大事、小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课外,到广阔的空间中开源拓流,观察体验,索取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完成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云生,刘加强,张有利,张云鹰.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2013,16(11):126-127.

[2]郭根福,张建民,刘德荣,赵鹏旭.从对小学生心理调查看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J].语文教学通讯.2012,22(13):152-153.

[3]李建华,姜海涛,许荣桓.让个性在作文中飞扬――观海峡两岸小学作文教学研讨课的体会[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2,13(11):162-163.

[4]程俊东,林学艺.李海涛.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27(11):107-108.

猜你喜欢

提高作文小学语文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