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HS和PFNA内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的影响

2017-04-18谢飞

中外医疗 2017年5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谢飞

[摘要] 目的 探究DHS和PFNA内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为(94.6±3.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46)分;且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利于患者术后各项功能指标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DHS内固定;PFNA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Harris评分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0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HS and PFNA internal fixa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Methods 7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group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DHS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PFNA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4.6±3.27)points vs (81.3±3.46)points], and various clinical index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PFNA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for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can obtain a good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covery of various function indexes after operation,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HS internal fixation; PFNA internal fixation;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以上的骨折,该种骨折类型在老年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趋势。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控制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1]。股骨粗隆间骨折之后,应该选取有效的内固定物,以预防髋内翻及下肢短缩,进而确保临床疗效。当前,我国的早期内固定术在复位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便是临床上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常见手术形式[2]。该文主要研究DHS和PFNA内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的影响,并以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整群选取的74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接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3.6±3.31)岁;按照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其中,Ⅰ型12例,Ⅱ型21例,Ⅲ型1例,Ⅳ型2例,Ⅴ型1 例。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在60~81岁,平均年龄(64.1±3.45)岁;Ⅰ型13例,Ⅱ型20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Ⅴ型1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占比、骨折分型等临床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并对患肢予以皮牵引、骨牵引,在确保没有任何手术禁忌症条件下,实行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实行DHS內固定,具体手术方法为: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让患者平卧于骨科牵引床上,进行牵引复位,并垫高患髋,实行髋部外侧纵行切口,将切口从大粗隆位置一直想股骨干延伸10~15 cm,并通过纵行切开形式,充分显露大粗隆。在粗隆下股骨外侧,利用DHS导向器置入导针,并用C型臂X机透视检查,对颈干角与前倾角进行调整,确保针尖在距离股骨头软骨面的0.5~1.0 cm位置。在明确髋螺钉长度后,要沿定位针钻孔进行开槽,并置入髋螺钉,进行钢板、螺钉、螺栓的依次安装,并放置负压引流管,对切口逐层缝合,并清理伤口。研究组实行PFNA内固定,具体手术方法为: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或是全麻处理,并垫高患髋关节15~30°,将大转子充分暴露出来,并在C型臂X线透视下,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牵引,然后内收、内旋,纠正前倾角。在大粗隆顶点做一个纵行切口,并钝性分离臀大肌,将股骨大粗隆顶点作为进针点,进行髓腔导针的插入,在透视环境下对克氏针位置进行调整。之后,沿着导针扩大入髓针点,并拔除导针,将PFNA主钉置入髓腔,在近端锁孔向股骨颈内置入导针,在经皮做小切口,并安装侧方瞄准器,钻入螺旋刀片导针,在确保导针位置没有偏差之后,测量螺旋刀片长度,把螺旋刀片沿着导针敲入股骨头内,拧紧螺帽与锁钉,再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对切口进行冲洗。

1.3 效果评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功能评分可分为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下肢畸形评分、髋关节活动评分4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功能恢复越好。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对比

研究组术后,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为(94.6±3.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4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93 3,P=0.012 5 <0.05)。

2.2 两组各项临床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骨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瘀斑广泛、肿胀等,临床上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便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3]。

DHS在髓外固定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动力螺钉能够让骨折持续动态地进行轴向加压,以确保轴向滑动,进而刺激骨折断面,促使骨折的愈合。然后,由于该种手术在股骨颈内,只存在一枚螺钉,所以,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防旋能力较差[4]。同时,DHS内固定的主螺钉力臂较长,当剪切力集中于螺钉及套管交界处时,很容易导致钢板螺钉的断裂,并致使螺钉松动穿出股骨头,不适用于反粗隆间骨折与粗隆下粉碎性骨折。

PFNA内固定的手术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切口较小,不容易对股骨外侧肌群造成损伤,且不需要进行骨膜的剥离[5]。因此,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促使骨折的愈合。因髓内钉在髓腔内,更符合于人体生理力线,所以,可以负担经过股骨近端的负荷[6-8]。同时PFNA内固定的加压螺钉能够对骨折处予以加压,并能够预防远端锁钉旋转,稳定作用良好,因此,不容易形成骨折处的塌陷及肢体的缩短[9-10]。PFNA内固定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髓内系统固定方法,能够减小股骨颈内的骨质受到破坏,较适应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排斥反应较小,且感染率低,能够长期滞留于体内[11-12]。从该次研究结果可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为(94.6±3.27)分,高于对照组的(81.3±3.4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3.4±7.42)min,术中出血量为(189.6±13.52)mL,下床负重时间为(59.4±3.71)d,住院时间为(12.5±3.32)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91.4±10.8)min,术中出血量(276.5±12.61)mL,下床负重时间(76.8±4.06)d,住院时间(16.8±3.43)d,经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促使患者的尽早康复,而且患者的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钰军,李志斌.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3,26(12):977-980.

[2] 王海军.微创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3):375-378.

[3] 徐沁,田守进.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对比[J].河北医学,2014,20(11):1781-1784.

[4] 肖文焕,陈庆元.中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0):1041-1042.

[5] 黄永栋,赵辉.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4):402-404.

[6] 杜国聪,李启中.DHS、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6,15(5):30-34.

[7] 王智,任平.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优缺点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31-33.

[8] 程建民,王义生,杜庆民.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137-138.

[9] 夏春明,胡阿威.DHS、LPFP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2):197-198.

[10] 苏文珍,林永杰,孙立民,等.PFNA、DHS与F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医学与哲学,2014(3):26-29.

[11] 田福亮.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3):94.

[12] 胡阿威,吕建芳.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15,37(12):1830-1832.

(收稿日期:2016-11-14)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