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2017-04-15易明哲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戏剧化卞之琳诗人

易明哲

【摘要】在经历无数战争洗礼,风云巨变的近代。新月派诗人是新文化运动最早的启蒙者,在他们的领导下,中国的诗歌文学从原来的沿袭封建社会传统,到开创时代新风气,大大促进了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卞之琳作为新月派诗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一直广为传颂。本文将通过诗人卞之琳的基本简介,卞之琳诗歌中的西方化思维意向、诗歌中的戏剧化展示对于“人”生命的追寻等三个方面,对卞之琳诗歌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卞之琳;诗歌艺术

卞之琳是“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的现代诗人,卞之琳在新诗的口语化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推动了新诗口语化的发展,她的作品一直都广泛流传,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相比于同时代的诗人,卞诗不沉重,也不肤浅感伤,更不追求语言的绚丽。诗人能很出色地保持一种平衡,即把严峻思考的纵深感与语言表达的轻松幽默结合起来,有着独特的艺术性。

一、诗人卞之琳基本简介

诗人卞之琳,出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一个书香门第。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评论家和诗人。其曾用笔名季陵发表了其毕生最伟大的诗篇《断章》。作为汉园三诗人之一的他,曾是徐志摩的学生。师承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诗人,卞之琳对于西方的莎士比亚颇有研究。他在世期间常到抗战各地教学为我国的外国语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卞之琳还积极投身于近代的新文化运动,被奉为新文化运动中新月派最富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二、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1、西方化的思维意向

经过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洗礼,中国人从一个“天朝上国”瞬间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举国上下为之震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为了那时候的主流。特别是传统的文学已经不再满足于中国快速转型的社会之时,诗歌作为最重要的文学艺术方向之一,也成为了最先变革的势力。随着西方诗歌文学的被翻译及广泛流传,中国诗人的创作方式和思维意向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身处其中的卞之琳,更是不能例外。例如,卞之琳的作品中常常将诗歌和“戏剧化的情景”相互融合。其代表作《如梦》和《雨同我》等,更是兼具中方的含蓄和西方的暗示性。在卞之琳长达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历程中,他坚持用中方的诗歌理论和西方的意念思维相结合。将现代西方诗歌的形式和中国千年来的象征主义相互融合。这可谓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举,让中国诗歌从此得到启发。

2、对于“人”生命的追寻

高尔基说过:“文学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卞之琳的诗歌中也不乏对人价值追求和生命价值的追问。西方世界里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因此,人需要在价值观念上服从上帝的指示和安排。而中国传统社会对于“人”和“人生”的界定则更为模糊。庄子的行为,庄生晓梦迷蝴蝶,也不知道自己做梦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梦到了自己。“天人合一”和“主客一体”还是“以人为中心”成为了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探讨的话题。卞之琳对于“人”从何而来,又到哪里去也在诗歌中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例如,卞之琳在诗歌《长途》中所描写到的挑夫挑着一根白热的长途。这长途就像人生的命运,漫长而不知道尽头,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着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这长途又像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命运,受到列强压迫和欺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推翻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诗歌中的戏剧化展示

自嘲为“冷血动物”的诗人卞之琳。在其诗歌中总是营造出客观到冷血的气氛,让人感到逼仄。然而,这恰恰是一种严肃的戏剧化处理方式。与许多新月派诗人一样,卞之琳有自己的诗歌戏剧化原则,不是通过矫揉造作,而是通过思维直觉化的方法直观的去表达情感和意志力。卞之琳笔下诗歌的戏剧化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往往隐藏在戏剧化的独白、场景和对话之中。往往通过看似冷静的语气来褒贬,表达出对某个对象的仇恨和厌恶的情感。例如在诗歌《白日梦》中,卞之琳以人生的“沉重”去展示社会的晦涩。同时又在戏剧化独白中加入了场景的渲染,使得现场颇具讽刺感。令人影响深刻。而戏剧化对话的使用,又让旁人窥得了诗歌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可谓既丰富,又赋予立体感。

三、结束语

卞之琳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数量之多让人惊叹。该诗人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诗歌体系的相融合,一直给后来的学者以啟发。本文发掘了卞之琳诗歌艺术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然而,卞之琳的诗歌之有趣,还有更多的艺术成分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因此,本文对于卞之琳诗歌的探究仅限于表面,但求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卞之琳诗歌爱好者探求卞之琳诗歌中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 李 艳. 于细微处现真情——卞之琳诗歌的艺术追求(1930—1937)探微[J]. 文史月刊, 2012(S3).

[2] 罗小凤. 卞之琳对古典诗传统精神的再发现[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01).

[3] 赵俊姝, 林德福, 王 晏. 论卞之琳在西南联大的文学翻译成就[J]. 红河学院学报, 2010(03).

[4] 唐慧丽. 卞之琳诗歌的隐蔽结构与对西方“晦涩”诗风的过滤[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9(02).

猜你喜欢

戏剧化卞之琳诗人
“断章”背后的故事
“诗人”老爸
愤怒
卞之琳的苦恋
LOGO GIRL
沈从文:帮人无须更多理由
从《烈日灼人》谈米哈尔科夫的电影风格
一场人性和利益的博弈
“戏剧电影”概念的使用探析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