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出第一课时的精彩

2017-04-13龚明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黄果树创设笔者

龚明玉

第一课时给很多教师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他们认为真正的精彩都集中在第二课时,乃至第三课时。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第二课时有第二课时的精彩,同样第一课时也应有第一课时的亮点。作为教师需要做的是结合年段、学期目标,要巧妙设计,放大亮点,既而生成第一课时的精彩。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第一课时精彩生成浅析其策略,以供参考。

一、立足语文根本,诵读识字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组织了小组讨论,但总是不够出彩,这主要在于诵读识字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对于第一课时来说,其教学任务就是夯实学生语基,扫清阅读障碍,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因而对于第一课时来说,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运用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让传统课堂焕发生机。比如对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一文的第一课时教学,笔者就在以下环节中进行了尝试:

1.加强诵读指导

在第7自然段中,作者从游客角度,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其感情基调是高亢上扬、充满豪情的。在具体诵读过程中,笔者通过情境创设,指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想象自己就穿越时空站在黄果树瀑布前,让学生体验那种激情与豪迈。经过情感酝酿,学生自然会体验到徐霞客那一股豪迈之情。在具体诵读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对学生加强“挟”“无限”等词语的诵读指导,要求语速放慢、表情凝重。经过几次指导练习,大多数学生都能读出作者对黄果树瀑布那一种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2.整合字词教学

在第7自然段中,一个“挟”字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在飞流直下过程中所蕴藏的“呼呼”风声。对此,笔者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出气势,更要强化对造字方式的分析。“挟”这个字是形声字,其中“扌”是形旁,“夹”是声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还请了几个学生模拟“挟”的动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生动地再现了黄果树瀑布里蕴藏的巨大力量——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3.丰富展示形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而教师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地搭建平台,让学生表演。同样是在诵读环节,教师可以不拘一格,让学生自行展示。笔者就曾对此进行尝试,在展示过程中,有小组尝试配乐朗诵;也有小组合作诵读;更有小组一边诵读,一边表演书法,效果很好……多样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升了活动参与率,为推促第一课时的精彩真正奠定了基础。

对于第一课时教学,教师要跳出常规思维,敢于创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在展示中生成精彩。但是无论怎样,第一课时还是需要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诵读识字,这是重点,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教师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推开语文大门,揭题导入

题目是课文的文眼,更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所在。一般情况下,作者在拟题过程中,都要再三斟酌,仔细推敲。研读苏教版课文就会发现课题大致有几个方面的作用,要么点出文本主要人物或概括主要事件,要么揭示文本主题或采用修辞手法引人深思,等等。在教学中,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认真研读,及时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以便实现共鸣。比如针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课,笔者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就曾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

1.一本……书

从课题中分析,作者主要是给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浏览后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课文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推促其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入。

2.必读

从“必读”这个词可以看出,这本书影响很大,对学生成长很有指导意义,否则又怎么能称之为“必读”呢?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再三强调“必读”,一来可以提升这本书的地位,二来也可以加深对学生的影响,当然更重要的是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本书对于学生成长有哪些指导意义,可以让学生在第二课时结合文本进行研读。

3.男孩子

一提到“男孩子”,很多男生都会感兴趣,也会感到自豪。当然,他们更多地联想到这是不是一本描写男孩子的书。其实,这本书主要是描写主人公坚强、勇敢、不向生命屈服、敢于担当的故事。当然,也可以从反面引导,难道这本书女孩子就不能读吗?或者不适宜女生阅读吗?这样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个简简单单的题目,让学生读一两遍,或许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细细分析,稍一点拨,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进行阅读。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顺势引导,联系“我读书 我快乐”知识板块中的《鲁滨逊漂流记》材料,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无论是把握故事情节还是概括主题,学生都表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笔者开始时成功的揭题导入。

三、巧拨语文琴弦,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要想第一课时出彩,兴趣最为重要,毕竟对于第一课时来说,如果按部就班便只会“冷冷清清”,无法出彩。因而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以便推促课堂精彩生成。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真正让课堂妙趣横生。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课时,笔者就曾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1.植入歌曲

课前几分钟,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植树节》《我和杨树一起长大》等几首歌曲,并与学生一起哼唱。学生很感兴趣,课间气氛也很好,优美的旋律声,朗朗上口的歌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前教学氛围,还通过想象把学生带入到山坡植树时的情境中。

2.插播视频

课堂伊始,笔者并没有着急分析课文,而是播放了一段学生以前植树的视频。毕竟学校每年都安排植树,因而通过视频,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视频一播放,那种热火朝天的植树场景,不仅把学生带入到回忆之中,也更好地渲染了课堂氛围。学生自己也沉浸在回忆之中,那种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自然而然也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为进一步奠定课堂感情基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随文练笔

当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升华,这时他们需要发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随文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发泄。笔者组织学生及时开展练笔,不仅帮助他们深化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习作表达水平,一举多得。

在这节课上,情境创设的时间虽然有点长,但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第一课时的精彩生成奠定了基础。当然情境创设方法还有很多,这里还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第一课时要真正生成精彩,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尽可能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既而为第二课时精彩生成奠基。

猜你喜欢

黄果树创设笔者
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即景
老师,别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黄果树瀑布游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黄果树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