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钱老之问”

2017-04-10焦雄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创新人才

焦雄英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之问”总结出了我们当今社会教育存在的最为本质的问题,但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很多人将此类问题归结为学校教育的模式方法之上,很少有人对国家需要和学生心理之间进行细致的研究。本文从新的角度研究并提出了从国家需要和学生爱国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诱导学生自强不息的努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钱老之问”;国家需要;学生心理;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09

一、历史回顾

经过大量的文献参考可以得知,在“钱老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民族危机的时刻,我们的国家需要整个民族的努力和奋斗,这样才能改变受人欺凌的社会现状。所以,在解放前后,我们国家涌现出了各类不同的人才。

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在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变革。刚开学习近代工业工业技术,然后专业为医学,最后又弃医从文。其中的每一步转变都与国家的需要不可分割。起初他觉得国家需要在工业技术方面需要发展,这样才能不被外国欺凌。然而,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他发现我们国人在体质方面有大的缺陷,所以转而学医。可是当他在现实中发现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才是最为值得关注时,便毫不怀疑的弃医从文。这需要一个人拥有很大的勇气,没有很大的动力是很难改变的。鲁迅先生做到了,是因为国家的需要大于一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最近的一部反映国家发展道路艰辛的电视连续剧《国家》,在其中介绍了很多的为国效力的伟大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们在国家的需要之下,为了国家的进步与前进,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失去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奋斗在各个工作岗位,满怀激情,充满动力。在各方面条件不能满足的状态之下,创造着各种惊讶世界的奇迹。在我们祖国的需要之下,每个人都奋勇向前,以为国效力为荣,在国家明确的需要之下而积极献身,我们万众一心,国家人才不断涌现。

二、现状分析

现实中教师和家长都在谈论的问题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可是他们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也许是把学生想的太简单。学生也在思考,他们的想法似乎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思维界限。当笔者告诉他考个好大学才有机会取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时,他的回答吓了笔者一跳。他说:“学习好,就业机会多,但是我们社会中学习不好的或者没有上学的不是有很多人活的好好的么?也还不是好好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要比那些高学历的人还过得幸福!”

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学习?从先辈们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少有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而取得成功的!古往今来无一不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兴旺而奋发前进,最终取得硕果的。

在我們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世界之中,被周围的一切所保护着,根本就不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社会各方面的具体需要。学生的一切都被家长和学校所包办,一切都是围绕着学习而出发,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未来的前途和工作及生活。学生再被包办的情况之下却又不能真正明白未来和学习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现实之中很多人的上层生活和实际的学识没有很大的必要关联。然而,就算是仅有的一部分能够明瞭此间关系的学生也因为仅仅为自身的未来而奋斗学习,也只能对自己的学业发展起到短时的积极作用。

“钱老之问”之后很多中学校都实行了一定的变革。在教学方法上学校里改变了以往一贯的灌输式的模式。但是在本文笔者看来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1. 生本导学教学模式虽说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但是忽略了基础,这种教学方式对打好学生的基础有很大的弊端。如若一味地要求学生自己在自学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将有可能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学生不仅会丢掉自我创造能力,而且有可能将基础知识抛在身后。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学生在有目的地学习下不断自我培养才能形成,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存在这种能力,多数学校不管可行与否,统一实行这种教学模式,这便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很强适应能力。这样便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通过课下辅导来跟进学校的教学进程,但是很少有学生主动要求增加学习任务,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很多学生家长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给自己的孩子聘请家教或者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了自己自由的时间,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了学校和辅导教育机构。然而,家长没有想到的是这种硬逼着学生学习的方式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变淡变弱。家长及教师不从本质方面找原因,一致认为是学生变的懒惰了,学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不下手,眼高手低。试想一下,没有兴趣又有谁能进行真正的奋进?

2. 生本导学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很多教师都是现学现卖,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问题,不能给予学生详细明了的讲解,增加数学学学科的难度,致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恐惧,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开始逃避数学。

3. 不管是现行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往的灌输式教育都忽略了学生本身的目的,忽略了没有目的就很难有动力这一点。现行的生本导学模式虽然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没有想到学生的本身目的,面对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面对学校教育面向高考,教师就算有能力发觉并实施一定的改革,也无力回天。

4. 初中和小学教育存在弊端,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自学的学些习惯,在小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的是那种安分守己,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生。在这种潜意识的培养之下,那种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特点的学生便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或适应教师的潜意识或失去在学习上的兴趣。一进入中学生本导学模式便开始实施,根本不给学生缓冲的时间,直接开始让学生接触并进入稍抽象的数学学习,并且是运用生本导学模式,这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挑战性,学生会产生一种盲目的学习情绪。面对本身就抽象的数学内容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如若不及时的进行辅导便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辅导学生本身就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就此下去对数学的学习学生更是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有可能放弃对数学以及和数学有关的一切学科的学习。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中学 716000)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创新人才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针对儿童内心需要进行巧妙激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