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编“护生”系列校本课程,提升儿童生态道德素养

2017-04-08姜金凤

文理导航 2017年9期
关键词:护生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姜金凤

【摘 要】培养儿童生态道德素养,需要开发和编写适宜儿童学习的校本课程。研究中,笔者以丰子恺《护生画集》为素材,编写了《“护生系列”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尝试拓展阅读策略,诗画赏析中提升儿童生态道德审美体验;倡导生态行动,实践活动中强化儿童生态道德行为方式。

【关键词】护生画集;校本课程;生态道德教育;诗画赏析;实践活动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越多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生态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生态道德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如果采用机械灌输、道德说教的形式,是不能真正触动学生,让其真正受到教育的。因而,要让生态道德教育富有实效,就需要基于“儿童立场”,创新编写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儿童情趣,熏陶培养其生态道德素养。基于此,笔者就如何挖掘、利用丰子恺《护生画集》展开生态道德教育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挖掘德育素材,编写《“护生系列”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护生画集》是他的代表作品,收录了六集全部总计450幅作品。《护生画集》中的“护生”,即“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爱护生物,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在研读丰子恺的作品时,笔者发现其作品中含有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价值。他的作品,或是表达对动物生命的爱惜之情,或是描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的道理,或是叙写和谐万物的人间美景,蕴含了对人、对动物、对自然界一草一木博大宽厚的仁爱之心。

在研究中,笔者以生态道德教育为主线,对《护生画集》中的作品进行筛选,归类,重新组合,编写《“护生系列”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编写的校本课程中,分为“人与自然”、“呵护植物”、“关爱动物”、“护生行动”四个部分,共选择《护生画集》的40幅作品。为了引领学生从简单的文字和图画的阅读欣赏上升到对作品的真正理解和生态道德素养提升层面,我们赋予了校本课程更强的针对性和可理解性。在编写的课程中,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漫画中,身临其境,思考和感悟作品的内涵,进而实现“护生画集”校本课程化。

二、拓展阅读策略,诗画赏析中提升儿童生态道德审美体验

《护生画集》中的许多配诗均富有内涵,朗读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如《蜕化》一诗:蠢蠢毛虫丑,娇儿莫杀伤。春来化成蝶,点缀好风光。作品以诗配画,生动地描述了毛虫化蛹成蝶的历程,给儿童以科学知识的启蒙。再如作者在创作有关黄蜂的作品时,选择这样一首诗:行遍江村未有梅,一华忽向暖枝开。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这样的诗句配以画面,给儿童的不仅是诗词的积累,更是给儿童以积极的生态审美体验,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中小精灵的神奇。

在阅读中,由于《护生画集》中的有些诗句偏深,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诗句的内涵,因此在编写校本课程时,教师查阅了相关文献,对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同時,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读原文,熟读吟诵,结合画面理解赏析、品味诗句的意蕴。

一幅画中见真心,一句诗中明心意。丰子恺的护生作品真可谓是震撼人心,触动儿童的心灵。在护生系列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读诗,理解文字内涵,更要注重引导学生赏画,读出“画中的故事”,进而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图画进行解构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在听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赏图说体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画面中的所描绘的意境。如《雀巢可俯而窥》一画中描绘了鸟儿在一户人家的窗檐下筑巢孵化小鸟,房屋的主人见了,不去伤害和惊扰它。一段时间以后,鸟儿和这家人渐渐产生了信赖,当房屋的主人俯下身子再去看鸟儿时,鸟儿再也不惊慌地飞走了。教师可组织学生说一说看完作品后有怎样的体验?为什么鸟儿对屋子的主人会产生信赖感?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爱护鸟类?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体验愈加强烈。

三、倡导生态行动,实践活动中强化儿童生态道德行为方式

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丰子恺《护生画集》的过程当中,他们非常钦佩创作者的这种“护生”情怀,自然也就对爱护生物有了更深入的情感体验。“护生”系列校本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走向大自然、尝试自主创作,充分彰显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价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强化和养成儿童的生态道德行为方式。

在倡导生态行动方面,一是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观察和理解作品后,再次进行品味感悟,引导学生撰写读后心得,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优秀读后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相融。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寻找“护生”经历和体验,教师既可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也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生活中的动植物,触发生态情感体验。通过走进自然,让儿童的心灵更“柔软”、更“温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三是引导学生模仿“护生画集”,以诗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个性体验,劝诫大家呵护草木,爱护动物,珍爱生灵。进而,生态道德教育不再是机械的说教,而是儿童心灵的真切体验,生态道德行为成为儿童的自发需求,有效提升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志南.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08)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 D/2013/02/679。)

猜你喜欢

护生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