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寨县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2017-04-08陈贵旭熊兴荣

当代农村财经 2017年3期
关键词:政策措施对策建议精准扶贫

陈贵旭+++熊兴荣

摘要: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大胆创新,密集推出帮扶措施,精准发力补短板,向贫困堡垒发动总攻,全县精准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对策建议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大胆创新,密集推出帮扶措施,精准发力补短板,向贫困堡垒发动总攻,全县精准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丹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丹寨县大力推进18个“到村到户”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精准扶贫取得了实效,全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从49.2%下降到21.6%,5个贫困乡镇摘帽、10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

“决战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丹寨县立下的愚公移山志。全县上下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用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确保到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2.13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6个乡镇全部脱贫摘帽、70个贫困村出列,全县实现整体脱贫;到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600元,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和减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脱贫攻坚战总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六个战区及若干纵队,建立相应工作台账,明确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实现挂图作战、按图督办工作落实。调整县直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细则,将大扶贫工作所占分值由10%提高到50%。

2.强化摸底排查,大力推進精准扶贫遍访摸底工作。为解决好“帮扶谁”的问题,丹寨县将“精准扶贫”遍访摸底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全县干部职工对贫困户逐一摸底,搞清楚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通过建档立卡,实行动态集中管理,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而宜。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万户3.8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3.8%。为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丹寨县按照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深入推进“五个一批”脱贫工作,让不同贫困群众吃上不同的“政策小灶”, 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使其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为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丹寨县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通过政府“埋单”、社保“兜底”进行脱贫;对居住环境恶劣的贫困户,动员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并通过进厂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家政服务等对其就业脱贫;对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采取部门帮扶、贷款贴息、企业牵手等方式,发展壮大产业脱贫。

3.研究出台系列政策,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根据贵州省“1+10”、黔东南州“1+10+9”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制定了“1+10+10+2”政策措施,明确党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教育、金融、就业培训、电子商务、农村消防、林业生态、兜底救助等18个到村到户政策,用脱贫政策组合拳推进扶贫战略工作。研究出台《丹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含金量高、接地气的文件,补齐脱贫攻坚的政策“短板”,保障全县脱贫攻坚战的有效开展。

4.推进资金整合,发力精准脱贫。对全县161个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量化评分,开展“五星评定”,对评定为五星的扶持100万元、四星的扶持60万元、三星的扶持40万元、二星的扶持30万元,一星的扶持10万元。同时,整合财政资金6000万元,安排每村30万元以上资金,作为161个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对无产业的村,按照政府扶持10至30万元的资金入股企业,年度按照不低于8%的利润分红,确保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采取贫困户“村社联建”方式,成立扶贫开发合作总社,以贫困户“特惠贷”到户贷款入股合作总社,合作总社按每年不低于8%的资金分红给贫困户。同时,通过整合财政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资金,以“三变”模式入股茅台生态农业、昌昊金煌等企业,贫困户每年人均收入620元以上。

5.以上率下,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落实。把领导干部摆在精准扶贫的突出位置,坚持以上率下,以“久久为功、功不在我”的良好作风,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建立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联系乡镇,县“四大班子”成员及县级干部包乡镇、县级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包片区、部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一联四包”责任,包干脱贫。将县领导、县直部门、乡镇、驻村干部、干部职工五级与贫困村、贫困户有效链接,抱团攻坚脱贫,并实施脱贫攻坚五级同考核、同奖惩、共进退,有力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三)取得成效

1.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靶向治疗精准脱贫。

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起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作用,达到了靶向治疗。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先后完成精品水果、蔬菜、中药材、茶叶等种植7600多亩,投入资金2348万元,覆盖农户1436户,其中贫困户965户。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2016年,全县搬迁812户33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2743人,整寨搬迁314户1298人。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目前,已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21.6万元,涉及1.4万户,户均增收301元。完成兴仁镇甲劳村章光101红豆杉基地土地流转306.49亩,惠及农户34户。四是社保兜底一批。完成城乡低保入户核查和审批工作,将7176户20799人纳入低保对象,目前已发放暴雨灾害救灾资金159万元、农村低保救助资金4148.64 万元、五保资金133.065万元、下拨医疗救助资金共385.82万元,发放救济粮食497.17吨。五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让18219名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借助外力,多措并举发力精准脱贫。

一是巧借对口帮扶,实施项目脱贫。利用国家审计署、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帮扶丹寨县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审计署、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等技术、资金,抓好兴仁镇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建设。二是巧借社会资金,帮扶村级发展脱贫。贵州银行将龙泉镇展良村作为帮扶联系村,并落实资金500万元帮扶该村实施消防通道、异地搬迁安置等项目。三是巧借外力,实施教育脱贫。利用万达集团资金优势、技术力量,坚持走教育、旅游发展脱贫路径。

3.整合资金,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收效明显。

一是实施套餐扶贫。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旅游+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收脱贫,确保项目和资金到村到户全覆盖。目前,投入村级集体经济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共计3512万元,覆盖66个贫困村3200户11789人。二是“工业反哺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参与基地建设等方式,让群众获得租金、股金、薪金增收脱贫。目前,全县初步投入产业资金达1824.31万元,覆盖带动贫困村29个,贫困人口3336人。三是实施金融扶贫。采取“银行政府合作、免除担保抵押、信用方式发放、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含)以下、3期(含)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特惠贷金融信用贷款入股合作总社,每年合作总社按8%的红利分红给“贫困户”。目前,全县发放贫困户“特惠贷”581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438户从中受益。四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走“旅游+”脱贫之路。通过完善路、水、电、讯、寨、农村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乡村旅游接待标准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县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2017.82万元,项目覆盖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等“美丽乡村·六项计划”项目,覆盖贫困村35个、贫困人口9671人。

4.干部牵手,靶向治疗精准扶贫。

一是选派驻村干部。全县共选派467名干部组成“同步小康工作组”,紧紧围绕脱贫底线,帮助贫困户算好账,分析收入水平与这一底线的差距、存在差距的原因以及填补差距的对策,以科学、有效的经济账重拾脱贫的信心。目前,“同步小康工作组”走访173731人次,谋思路出点子3752个,协调项目508个,落实解决项目资金1960.78万元,办实事好事11031件。二是“手挽手·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采取“54321”的方式,全县2510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7243户,1847名老师结对帮扶7736名留守学生,87家企业帮扶贫困户603户,坚持每月到村到户开展帮扶活动一次以上,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目前共为贫困户制定脱贫帮扶计划11160个,送去慰问物资约55万元,帮助群众协调项目369个,提供技术指导1386人次。

5.抓好示范点,创新脱贫攻坚丹寨模式。一是以“示范村”、“推进村”、“试点村”的形式,先后启动建设美丽乡村30个,统筹推进精准扶贫样板示范工作。同时,各乡镇明确1—2个村,以精准扶贫综合示范的标准进行打造。目前,全县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451.71万元,完成建设项目182个,在建项目66个。二是要求全县18个到村到户实施方案的牵头部门,分别将各自的帮扶联系村按照全省亮点示范的要求,开展扶贫工作到村到户的示范点打造,打造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兜底救助、金融、就业培训、社会扶持、党建扶贫、电子商务、环境与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农村消防、文化体育、法制服务、林业扶持、乡村旅游等18个到村到户示范村。同时,通过现场观摩、点评、促进经济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互晒成绩,营造学赶超氛围,挖掘、培育、总结一批脱贫攻坚示范和典型,创造脱贫攻坚丹寨模式。

二、丹寨县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严重不足,工作顾此失彼。尽管广大干部职工不分周末与正常工作日,但只是基本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由于人少事多,工作量大,常常顾此失彼,很多时候全体干部加班加点也难以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以致对乡镇、村的指导不到位,工作有脱节的现象,工作完成质量不高。

(二)贫困户收入支撑有待加强。由于2016年是资金整合的开局之年,诸多措施还處在探索阶段,且资金整合方案批复时间较晚,导致部分项目错过了最佳实施季节。目前贫困户获得教育、医疗、低保等普惠性项目居多,产业扶持项目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度贫困退出进程。

(三)争当贫困户现象较多。由于贫困户享有较多的惠农政策,特别是在购买易地扶贫搬迁房、子女就学享受的补助标准较高等方面受益较多,出现了争当贫困户现象,甚至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按照“1+10+10+2”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六个精准”,全力落实党建、易地扶贫搬迁、医疗、教育、金融、产业、就业培训、电子商务、兜底救助等18个到村到户政策措施,切实推进大扶贫战略工作,确保全县贫困发生率低于3%。按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7年全县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 23个贫困村出列。为此,要不断完善贫困退出程序,加强对乡镇和村的督促指导,确保如期完成年度贫困退出任务。

(二)全面推进“六个全覆盖”。深入推进“六个全覆盖”脱贫措施,因村因地精准制定“一村一业”、“一户一策”脱贫措施,着力围绕贫困户增收脱贫、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增强群众脱贫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三)全面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和合作社建设。依托各村产业合作社参与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的实施,发挥产业在扶贫脱贫中的核心作用。促进贫困村出列与贫困户脱贫。

(四)深入开展旅游扶贫脱贫。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通过多方融资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丹寨旅游扶贫工作。

(五)配置更多资源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继续用好18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指导实施好万亩中药材项目,谋划好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用活用好整合资金,切实解决贫困退出难的问题。

(作者单位:贵州省丹寨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政策措施对策建议精准扶贫
天津市出台38项政策措施
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政策措施及比较
川渝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我国制造业发展低碳物流之路探析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