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山 那水 那路 那菇

2017-04-08鲍志强梅荣张卫东

当代农村财经 2017年3期
关键词:木耳工作队山村

鲍志强+++梅荣+++张卫东

那山

刘猴镇位于湖北省宜城市西南边陲的荆山山脉,具有“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自然条件最差”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初期,贺龙领导的红三军曾在此创建过“苏维埃”政权。经过数年努力,到2015年,全镇有 215 个贫困户、670人越过了温饱线。但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起步较晚、经济落后,至今还有新垱、团山两个贫困村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2016年初春,宜城市财政局驻刘猴镇扶贫工作队自带行李卷在这两个边远山村住了下来,昔日“门庭冷落”的村委会顿时热闹起来。根据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相关要求,宜城市财政局从全局抽调4名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工作队,承担为期两年的驻村扶贫任务。为把扶贫工作做到“点子上”,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帮扶工作,从两个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帮扶户意愿出发,摆问题、找优势、寻出路,共同制定扶贫规划,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扶持力度,解决群众迫切需要的水、电、路问题。同时,根据两个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新垱村主要以集中种植木耳为主,团山村通过分散种植香菇等方式,确保贫困户全面脱贫。

为确保精准扶贫,扶贫工作队在较短时间内走遍了两个村的每个角落,到访了全部 5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严格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实行“责任到人”机制;“双向填写”扶贫走访记录及帮扶措施,专人负责精准扶贫档案资料整理,集中设立“宣传资料、典型案例、会议记录”档案簿和贫困户“五表一册”扶贫档案,实施全过程留痕管理。

年仅28岁的贫困户尹兴福,因患双股骨头坏死,前年一次手术已花掉10万元,属典型的因病致贫。驻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队4名干部在出资捐助的同时,会同村委会精准扶贫,让小尹发挥其擅长电脑操作的特长,在村委会从事电商运作,村里定时付给劳务费。到2016年底,已付小尹劳务费3000余元。如今,小尹身残志坚、越干越欢。

为改变两个山区边远乡村的村容村貌,扶贫工作队督促村“两委”组织全体村民开展清洁卫生活动,购买垃圾桶、翻斗车、铁铲等工具,聘请2名长期清洁工。同时,市财政局将新垱村纳入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发展项目,投资30万元对党员活动中心和群众广场进行改造扩建。如今,这个边远小山村焕发出新气象。

那水

在刘猴镇团山村,老乡们天天盼下雨,因为不下雨就没水吃,望天吃水怎么能脱贫?扶贫工作队进驻团山村后,决定改变当地缺水的面貌。

村民沙菊秀在团山村住了几十年,每天到两百米外的小水坑挑水,多年来雷打不动。这个小水坑主要是雨水和山坡上流来的地表水,虽然水质浑得很,但沙菊秀和附近几户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指望这个小水坑。如今,年岁大了身体有病拎不动水的沙菊秀,只好在雨天接屋檐的水喝。邻居为了照顾沙家老两口,义务送水两年多。

团山村村干部孔祥万说,曾经请过河南省地质勘测队,打了135米都没水,最后定为“恶水村”,吃水只能靠天下雨和这种水窖。长期饮用地窖水使全村几十人患病,十几个家庭因病致贫,吃水难已经成为团山村脱贫的最大障碍。

扶贫工作队经过走访发现,同处荆山余脉的钟祥市双河镇有一个中型水库,当地还建了自来水厂。能不能把钟祥的水引到宜城来呢?孔万祥说,由于钟祥与宜城不属于一个地市,双河镇刘猴镇不属于一个县市,跨市引水的事想都不敢想。村里不敢想的事儿,扶贫工作队硬着头皮也要上。

驻村工作队队长王红星率工作队连夜赶回市里联系宜城水务局,一起到钟祥去找水厂协调。他们还邀请水厂工作人员到团山村亲身体验群众用水难。钟祥市双河镇黄峪冲自来水厂总经理薛兴好被工作队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将钟祥水引到宜城。扶贫工作队因势利导、迅速向上级汇报,从水务、财政等部门筹集50多万元扶贫资金购买供水管道,钟祥市主动担负起管道铺设任务,两地联手仅用了20多天,就把6公里的自来水管道架到了团山村,让104个家庭、500多位老乡安全饮水有了保障。

那路

常言道:“山路十八弯、望山跑半天”。新垱村由于泵站损坏、村道年久失修,加之渠道多年淤泥造成塌方,村民“路难行、水难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种地望天收”,已成为该村的真实写照。全村5000多亩水田,每年湾河开闸后,半个月河水都到不了新垱。

为解决渠道清淤硬化,扶贫工作队顶着酷暑烈日跑项目,争资金。为了抢时间、赶进度,王红星孩子高考顾不上照顾;队员梅荣家在农村,爱人既要照顾上小学的孩子,又要做小生意,经常忙得“连轴转”,但就是不叫困難、不拖后腿。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渠道里多年的淤泥被清尽,塌方被加固,该村六组1.5公里的渠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夏季插秧放水时,仅一天就到了新垱村。同时,扶贫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到市国土局、移民局争取修路指标,2016年8月底,新垱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已经告罄,新建水泥路6公里,移民资金修建的2公里水泥路已于11月底全面完工。如今,站在新垱村六组新建的防洪桥上,绵延数里的村组公路已成为一道亮丽景观。

那菇

2016年12月28日,笔者在刘猴镇新垱村袋料木耳基地看到,一个个建设标准的大棚内,种植的袋料木耳长势喜人。这是扶贫工作队以产业脱贫为抓手,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扶贫基地。

新垱村共有2486人,其中贫困人口140人。 扶贫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当地群众有种植木耳的习惯,但是销路不畅,村民们大多当家庭副业来进行小规模经营。

思路决定出路。山区有资源、群众有技术,何不让木耳产业成为新垱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翅膀?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多方联系,新垱村最终与湖北裕山菌业有限公司达成共识,通过建设标准化袋料木耳生产基地,帮助村集体、贫困户脱贫出列。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长兼党支部第一书记王红星说:“我们与当地一个菌业公司联系,采取由村流转20亩地,贫困户以2元/袋成本价领种袋料木耳,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以高出成本价1.5元回收,30个入驻贫困户可领种木耳5000—20000袋,年可获利万元左右,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新垱村贫困户傅文刚高兴地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家里领了一万袋袋料木耳,丰收在望,再加上种田、附近打点工的收入,估计明年娃娃读书不会缺资金了。

随着香菇基地发展壮大,为解决香菇销售问题,驻村工作队多次与宜城大山合公司进行沟通,邀请公司到木耳基地现场调研。通过多次谈判,目前已达成木耳购销协议,基地生产的香菇将以高出市场平均价的价格包售给大山合公司。2017年1月8号,团山村里25户2300斤首批香菇已顺利销售大山合公司。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木耳工作队山村
我请大雁落山村
山村之晨
扶贫工作队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巧洗木耳
山村晚归
发现木耳
木耳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