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策略探究

2017-04-05区转英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区转英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中心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是息息相关的,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可以说,正确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培养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意识;核心素养

培养英语综合素养不仅依靠听、说、读、写,还要从潜意识里进行英语文化的教育。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被作为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包含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正确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一)增强文化意识有助于语言的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学只有让小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互相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二)增强文化意识是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关键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也是跨文化输入。能否培养好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了解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学生才能更得体地学以致用。如对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礼物。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并且说声“Thank you.”所以,为了成功地交际,说话者除了要有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能力之外,还需要正确判断交际场合,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际。由此可见,文化意识是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关键。

(三)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能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引入英、美国家在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如在四年级英语课文中学习食物时,给学生介绍美国一些饮食习惯,比如美国人喜欢在饭后吃甜品,冰淇淋是最受欢迎的甜品之一。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Christmas is Coming这课时,笔者没有急于学习课文内容,而是先让学生认识一些圣诞节会出现的物品,了解外国人是如何过圣诞节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讲述过程中,学生双眼闪烁着好奇、求知的光芒,可以看出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了这种学习热情,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更加主动、积极。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角的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顺利地获得新知识。通过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文化意识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热爱

文化意识的渗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异彩纷呈,这引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思索和探究,对本民族文化的依恋和回归。

如学生通过对六年级“Famous People”这单元的学习了解到我们的国父Doctor Sun Yatsen(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引发了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尊重和崇拜。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也了解到外国科学家Edison和Newton爱问为什么、不怕苦、专心钻研的精神,逐步认识到只有学好外语,知己知彼,才能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是真正的爱国,才能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渗透并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外国文化的学习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 通过词汇学习,了解西方文化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在广州市新编英语三年级My Family中学到家庭成员的称谓:uncle,aunt,cousin。它们所包含的意义比汉语丰富得多。Uncle可以指叔叔、舅舅、大伯;aunt可以指姨、姑姐、姑媽;cousin可以指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兄弟。可以发现英语称呼方式上的简洁明了。

2. 通过学习问候用语,了解西方文化

在问候语方面,东西方文化差异也是相当明显的。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简单的阐述。中国人初次见面对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老师可以适时向学生传授英美人谈话的习惯。外国人见面一般就是一句hello或者hi,英国人见面常见的话题是天气、健康,如“How are you this morning?”或者“Its a lovely day,isnt it?”之类的话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一点一滴地渗透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学生才能一点点地感受到文化冲击,才能逐渐接受这两种文化的异同,才能说出得体的英语。

3. 通过学习感谢答谢用语,了解西方文化

说英语的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之间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用了反倒会听起来很别扭,或让人感到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彼此之间觉得过于客气。在英语中thank you除了用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纯粹地表示礼貌,如学生把作业交给老师时,老师要谢谢学生。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面对别人的赞扬,我国人们通常采取谦虚的回答“我做得还不够”。外国人对于别人的赞扬,他们会说“Thank you”。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二)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渗透文化知识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渗透了文化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个细节,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播一些文化知识。例如在广州市新编英语教材六年级介绍国家一单元,教师借这个机会,通过世界地图把学生带到London,New York,Washington D.C.等地。每到一处,向全班介绍这些地方的主要建筑和标志,如:Big Ben(英国的大本钟),the Liberty Statue(美国的自由女神像),Opera House(悉尼的歌剧院)等,讲述它们的由来,了解该国的文化。

(三)提供多种途径,学习分享外国文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外国文化。如:提供一些网址,让学生查阅某些西方重要节假日的来历,了解各国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课前一分钟播放一些英文歌曲,英语故事或英语卡通短片,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跨国文化。此外,在校园里还可以通过宣传栏、校园小广播和班级英语学习园地,介绍英语中一些风俗习惯,习惯用语,名言名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增加自己的英语文化知识,鼓励他们阅读一些英美报刊,多阅读地道的英语绘本图书,让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真正掌握英语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何田.A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English Stud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2]邵名,贾玉文,保雯虹.英语词语趣谈[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3]徐辉.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J].外语教育研究,2009(05).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