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册封使臣琉球八景诗之取境渊源与文化意义

2017-04-05冉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琉球

冉毅

摘 要:琉球的“中山八景”渊源于潇湘八景,由清朝赴琉球册封使臣选定并赋诗以志。日本画家北斋葛饰未去过琉球,依据清册封使臣周煌撰《琉球国志略》所载“球阳八景图”绘成“琉球八景图”。何故易名“琉球”?中国使臣赴琉球行册封典礼始于明代,潇湘八景通过禅僧和册封使臣传去琉球之史实鲜为人知,探究于此,于对外文化交流史及东亚关系史之研究有重要的史料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琉球;册封使;潇湘八景;球阳八景图;北斋葛饰

作者简介:冉 毅,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

引 言

琉球,距我国福建省最近,位于闽东南侧,自北向南延伸600多海里,总面积2 000多平方公里。琉球历史最早见于中国的《隋书》,在《隋书》“东夷列传”以及“陈陵传”中都有琉球方面的记录。《隋书》“东夷列传”称,“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1 ]而后的《北史》、《通典》、《通志》、《太平寰宇记》、《诸藩志》以及《宋史》、《文献通考》都沿用这一说法。《宋史》、《元史》之“外国列传”、《诸蕃志》,元编撰的《文献通考》、《岛夷志略》等史料有其习俗、文化、舆地的记载。尤其自《隋书》卷八十一专列“流求传”始,唐编撰的《通典》卷一百八十六,宋编撰的《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五、《太平御览》卷七百八十四、《通志》卷一百九十四皆承袭其记载。学者曾定论“流求”是台湾而非“琉球”,吴永宁论文《明前中琉关系史料考证》(2010),以出土实物及历代相关文献史料逐一勘对,最终定论“流求”即“琉球”。易名“琉球”之初始乃元代邯郸文人张之翰著《西岩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收入)卷三载诗“送吴泉阳使流求”:

建安郡东有琉球,八百年不通中州。天清风静曾极目,依稀但见云烟浮。

人言此地足奇货,上请便于一皷收。吴君生长闽海曲,独谓何足烦戈矛。

九重许辨非与是,折渠不倒不肯收。朝堂诸公为动色,一书能止万貔貅。

诏令彼往君亦往,其意岂与陈张侔。海神不惊水安流,明年事了登归舟。

看书竹帛垂千秋。

这是张之翰赠书生吴志斗赴琉球招安出使前的一首送别诗,缘起于元初世祖萌发与琉球建立宗藩关系。据《元史》引《元实录》、《经世大典·正典·征讨》的记载,大将杨祥请兵征流求,文人吴氏力主睦邻,谏“遣使往谕”,世祖纳贤意,遣其往之,施招安。张诗高度评价吴君“其意岂与陈张侔”,褒美他非隋朝陈稜、张镇周(州)武运征讨之下策,而是睦近邻、展宏图、拓远洋,志开发,以感召藩属人心的真实史实,这必将名垂千秋。这也印证了中华自古以底蕴深邃的软实力文化,弘文治的优秀传统。诗的标题保持史料载“流求”原文,诗句“建安郡东有琉球”是首次正式使用“琉球”称谓的史料记载,以“玉”为偏旁的当用字,有诗人本身的美意和期待。中国与琉球之交往,实际上远远早于明清官方认定的朝贡贸易之宗藩往来关系,这是不可否认的史实,明清两朝的琉球册封使臣出行路线及航舵方策制定,都是依据先人留下的文献史料而为的。

琉球在明洪武初年,分为南山、北山、中山并各自立王(“山”即土语的“岛”),大明朝与琉球官方交往始于洪武五年正月(1372,日本南北朝时代),明太祖遣行人杨载持诏谕往也,诏曰:“太祖即位建元,遣使外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琉球远在海外,未及报之,特遣使谕之。” [2 ]同年十二月,中山王蔡度应诏谕遣弟南山王泰期受明太祖洪武帝诏谕奉表入贡。以此为契机,琉球正式开启向明朝纳贡关系。大明遣使臣赴琉球册封则始于永乐二年(1404),中山王世子武宁遣使大明禀告父丧,明成主命礼部遣官谕祭,“赙以布帛,遂诏武宁袭” [3 ],册封为中山王,此为大明与琉球正式建立册封关系之始 [4 ]。永乐十年(1412),中山王尚巴志即位后,以其强势灭北山平南山遂统一全岛。大明对琉球的册封,作为琉球本土最大祭祀升格为王制。自洪武五年至崇祯二年(1629),计16次,派遣册封使臣29人。直至清代,清朝非常重视与琉球的宗藩关系,据《清史稿》记载:“琉球国凡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予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卫冕前称世子,权国事。” [5 ]持续至清代,派遣琉球册封使节8次。

册封,作为宗藩制不可或缺,在政体上的根本意义乃寻求政治保护伞。册封使节赴任,不仅给藩属琉球带去巨大的经济实惠利益,也带去先进的文化,这对藩属的经济文化建设和伦理道德的提升以及政治教化都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清朝册封使臣还带去了帝国的文化形态,对于属地的文化开发及双方的文化交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在琉球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卓绝的作用,促进了经济隆兴繁荣,推动了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的政治意义。下面以潇湘八景诗传入琉球为例作一论析。

潘荣著《中山八景记》(1463年)云:“山水清奇,遂命画工绘八景图(佚失),构思出自士大夫程均。” [6 ]日僧袋中《神道琉球记》(1603年)载有“琉球八景”:“泊汀落雁、西崎归帆、首里晴岚、金岳暮雪、景满秋月、那霸夜雨、末好晚钟、洋城夕照” [6 ]。这组八景的地名取自本土,主题词完全承袭本原潇湘八景。潇湘八景源自北宋晚期文人宋迪(生卒年不详)绘“八景图”而题名,原图不存甚憾,然沈括(1029-1093)著《梦溪笔谈》 [7 ]卷十七“书画”却留下珍贵记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于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最早赋潇湘八景诗者翻释觉惠洪所著《石门文字禅》载宋迪八景图诗七律八首。诗“序”:“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戲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为之各赋一首” [8 ]。变“八境”,折射出惠洪禅修有成的自意识。“境”有灵境、心境意,含精神意象,抽象于地域观念。佛教谓“境”指心灵。关于“演上人”,孙■(1081-1169)云:“见演公于龙舒白云。” [9 ]“演公”即临济宗杨歧派五组法演(约1024-1104),圆悟克勤(1063-1135)之师。惠洪题“潇湘八景”诗,赋“有声画”,宋迪绘“无声句”,二者以文字勾勒风景画,以绘画表现风物诗,恰好互为成对。惠洪赋“潇湘八景”诗已有多个解读版本,在此不赘。

据前述文献表明十七世纪初,“潇湘八景”已传入琉球且融入本土。继后又产生了“中山东苑八景”(1696年)、“久场川同乐苑八景”(1700年代初)、“圆觉寺八景”(1719年,册封使徐葆光有赋诗)、“球阳八景”(1755年,册封使周煌著作中有载图)、“首里八景”、“崎山别宫八景”、“南苑八景”、“泊八景”(1800年)等,从这些八景产生的年代,可以鉴证琉球本土已深度认知八景文化。

一、清代赴琉球之册封与八景诗作

清宫大臣徐葆光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 [10 ]六月一日受命朝廷,作为副使随册封使海宝,率649名(史上最大阵容)随员赴琉球行册封典礼。六月二十六日,行先王尚贞谕祭,七月二十六日行尚敬册封典礼。徐滞留期间撰有“中秋宴小乐谱十章”、“谕祭中山王尚贞”、“尚益礼成恭纪二十四韵”、“册封礼成恭纪四章”、“游山南记”、“中山竹枝词”、“琉球三十六岛歌”等文章,收于《中山传信录》中,徐滞留至翌年二月十六日,计252天,是历史上中国册封使臣滞琉球最长的朝廷命官。

徐葆光滞琉球期间,中山王府总务、外务权臣、文臣程顺则、蔡文漙、蔡温,陪同他游山南、中山、山北,至王府北侧天德山顶“圆觉寺”(琉球王礼佛寺庙,由大王尚真于明弘治年(1488-1491)建),山门悬径山法翤的墨宝“临济阁”,周围风景迤逦奇幽,徐闻禅僧介绍,周边曾选有“圆觉八景”,即兴赋“圆觉八景诗”示寺僧:

圆觉寺在中山巅,山围转桥称龙渊。鉴圆池中水空碧,天女亭外环青莲。

蓬萊庭中古松岭,香枳厨下清冷泉。园里杂华四时好,朱幡朝夕香烟漂。

中山世纪三百载,八景昔由名僧传。我来欲访蔼山径,白头子弟移兴禅。

本师塔号犹高悬,咫尺珠林是遗迹。重提旧景空潸然。□□□□□□□

“中山世纪三百载,八景昔由名僧传。”句,道出八景由禅僧传去琉球的史实,表明徐对禅僧惠洪赋潇湘八景诗谙熟。诗中“龙渊”、“朱幡”词折射出中山王府命名的琉球地名有归顺明朝廷的烙印,透出沐浴着明皇帝泽福的潜意。“鉴圆池”是圆觉寺境内的莲花池,有佛缘镜圆透心、清心寡欲之佛意。“白头子弟移兴禅”句叙述了杭州径山的佛教禅宗传去琉球,受到佛的慈悲和禅宗智慧过化,本土文化得以提升而具象,“蓬莱”应和传统文化东瀛蓬莱仙境的思考。“古松”、“香枳”栩栩如生地素描出南国琉球优美的自然风景。

徐滞琉球期间撰《中山传信录》,是他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回国向皇上的复命书。庚子秋七月十一日,徐往热河行宫向皇上复命后,分二十章,上下两册六卷本,由镖装锦裏刊行,建安翁长祚写序面世 [11 ]。其中载有徐所赋“中山八景诗” [12 ]:

筍崖夕照

日月晚来游,残雪浮水外。卿心随日下,不觉海东流。

粂村竹篱

村村编竹墙,筠绿满秋径。伴客迷东西,隔篱忽相应。

泉崎夜月

明月送潮来,桥上不知暮。遥看渡头人,纷纷东西去

临海潮声

晨钟应潮声,夕呗应潮止。老僧闻无我,常定潮声里。

长虹秋霁

跨海卧长堤,秋来晓望宜。脚底生彩云,月在虹霓上。

龙洞松涛

中山松最奇,临水更增胜。虚涛应暮潮,飒然秋听满。

城岳灵泉

瑞泉托王居,巨榜标金阙。玉乳泻留岩,冷冷自幽绝。

中岛蕉园

蕉影吊墙头,人家住绿云。机声织明月,幅幅冰绡纹。

琉球无雪,诗中咏皑皑“雪景”,应和本原潇湘八景“江天暮雪”意象,“八景”景观意象已深深渗透于琉球可见一斑。赞中山王府如蓬莱仙境,民风纯化,意在歌颂王化之土犹如桃源乡。

中山王府近郊同乐苑久场川也选有八景,王府儒官蔡文漙仰慕潇湘八景,陪同册封使臣周煌,乘兴赋有“同乐苑八景诗” [13 ]:

延贤桥

江芷汀蘭映水清,风飘香气到前庭。曾传东阁招贤地,可胜园桥聚德星。

恤农坛

明王轸念草来民,时上农坛望畝频。省敛省耕行补助,海邦岛里不无春。

洗笔塘

一曲银塘供洗笔,光浮星斗自成文。金麟列队争吞墨,龙宫仿佛显彩云。

望春台

台上新晴缩雾披,鸞旗掩映日迟迟。春和淑气催黄鸟,正惟农耕播种时。

观海亭

岭高路转欲凌云,亭上风光自成群。目纵远观沧海外,登临何读奇文异。

翠阴洞

似隔人间红尘外,错认桃源有路通。阴锁洞门间寂寂,惟余月明中梦鹤。

摘茶岩

香出琼楼种阆苑,长承雨露叶苍苍。春来每向岩头摘,先制龙团献我主。

种药堤

闻道仙家延寿草,堤上移栽自成丛。莫教刘阮长来采,留与君主佐药笼。

诗中“招贤”、“聚德”传达出中山王施政遵循儒家“学而优则仕”,以德才为标准的“纳士招贤”方略。诗人意有感恩天朝“明王轸念草来民”,歌颂朝廷“省敛省耕行补助,海邦岛里无不春”,意识到清朝命官驾临琉球,如“风飘香气到前庭”。琉球茗品必敬奉朝廷以报恩泽,“春来每向岩头摘,先制龙团献我主”,祈皇上“莫教刘阮长来采,留与君主佐药笼”句,明袁宏道《托龙君超为觅仙源隐居,诗以寄之》有用典:闲中每爱天台去,好与刘晨间屋居。这里化用刘晨、阮肇(约永平年间)攀天台山采药,遇两仙女,邀家中食胡麻饭,寝前行夫妇礼,半载返家,子孙已过代。后再返天台山寻访仙女,行迹渺然。从物质到精神,道尽恭顺天朝,虔诚纳贡心迹。

陪同册封使臣的中山王府士大夫程顺泽,乘兴赋有“中山东苑八景” [12 ]组诗:

东海朝曦

宿雾新开敞海东,扶桑万里渺鸿飞。打鱼小艇初移棹,摇得波光几点红。

西屿流霞

海角清明屿色丹,流霞早晚涨西峦。搦管诗人若见教,定作签头看锦绣。

南部麦浪

锦阡绣陌南塘丽,天气清和麦秧长。一自东风吹浪起,绿纹千顷映西光。

北峰积翠

北来山势独嵯峨,葱郁层层翠较多。始识三春风雨后,奇峰如黛拥青螺。

石洞狮蹲

仙桃花发洞门开,猛兽成群安在哉。将石琢新为白泽,四山虎豹敢来前。

云亭龙诞

凌云亭子有龙眠,吐出珠玑滚滚圆。今日东风秀文笔,好题新赋续甘泉。

松径涛声

行倒徂徕万籁清,银河天半生早潮。细听又在高松上,叶叶迎风作水声。

仁堂月色

东方初月上山堂,万木玲珑带晚霜。照见皇华新铁笔,千秋东苑有辉光。

诗中“今日东风秀文笔,好题新赋续甘泉”,洋溢着诗人赞册封使臣带来汉学新文风犹如雨露甘泉,赞“八景”好题赋新诗。“照见皇华新铁笔,千秋东苑有辉光”句赞王府政体辉煌,造福千秋子孙,寓有褒美使臣文风铁笔之功。诗中地名、主题词完全本土化,置身琉球,浮想联翩潇湘八景,文意贯通,不局限地域、年代遥隔,所咏八景诗都有本源潇湘八景诗意翩翩然之文意。蔡文漙与程顺泽显然是追随册封使臣徐而乘兴咏八景诗,颂清代朝廷深意洋溢诗里行间,中国册封使臣传去了内陆潇湘八景文化,对琉球影响深远,一有机缘,触景生情,仰慕八景风雅,同吟八景诗,鉴证八景文化对琉球的浸润深度。

“潇湘八景”在传统的“潇湘文学”风土中孕育孵化中产生,潇湘文学从其诞生就浸淫在幽怨情丝的深邃意緒中。潇湘文学深层意蕴——舜帝南巡薨苍梧葬九嶷的故事;凝汉文学精髓的古典巨著《离骚》问世,楚地潇湘似乎就代表着幽怨愁思的文学意蕴。杜甫诗“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14 ];李白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和李白辞“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15 ]写尽皇英二妃死别舜帝,泪洒湘滨,泣血染竹的悲苍,爰有湘竹、湘妃竹、泪竹之称;钱起诗“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16 ]尽抒潇湘文学深邃意蕴。

琉球八景诗不同于本源潇湘八景诗的特质在,它衍化为表达归顺天朝的文艺体裁。每首诗都细腻地表述汉土文化融入本土而激发生机,讴歌本土政体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受王化沐浴,全岛处处充满“桃源乡”的恬静。写岛民敬仰天朝,赞天子隆恩福泽一方,褒美王府厚德,歌颂风情美丽,夸民风纯朴殷勤好客,叙廷臣忠诚节操高尚。折射出潇湘八景文化远播异域产生的文化张力和感召力。

二、“球阳八景图”何故易名“琉球八景图”

1401年,室厅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派使者赴明朝求开贸易,翌年,在京都北山别墅(现金阁寺)恭迎明朝使节。义满获得明朝廷赐“勘合”书,以此为契机,1404年开启朝贡式“勘合贸易”。日本输出折扇、屏风、莳绘、刀剑等,输入绘画、生丝、绢织物、砂糖、书籍、陶瓷等,视“唐物”为瑰宝,全面实现铜钱货币流通。1429年,中山王在“三山”争战中获胜,统一“三山”,名“琉球”,号中山王,继续向明朝纳贡,不断扩大贸易,成为东亚贸易“津梁”,即津渡船贸桥梁(有万国津梁钟为证,再制钟现存首里城)。代代新王即位,皆由中国朝廷派册封使臣前往,行“册封典”成为王制,迄清代同治六年(1866)“尚泰受封”,日本方面统计与中国统计不同,认为“明代十四回,清代八回” [17 ]。册封使臣回国后必须向皇上复命并呈交册封典礼复命书。1756年,册封使臣周煌赴琉球行“尚王册封典”,他曾悉心临摹《石台孝经》(现存中山城博物馆)赠给尚王。他题字的首里城(原中山王府)瑞泉名胜——“中山第一”刻碑(毁于二战)。滞留期间,著《琉球国志略》,其中收入了他的写生画“球阳八景图” [12 ](主题同前述中山八景诗)。“球阳”是琉球正史《球阳》典籍名称,由王府大臣郑秉哲受命以汉文体编撰,延享二年(1745)完成正卷20卷,付卷3卷,外卷1卷,续编至明治九年(1876)。当时琉球与萨摩(现鹿儿岛)的关系部分编成付卷不呈送,蓄意回避清朝廷。

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1760-1849)未曾去过琉球,以日本本土大量增印的《琉球国志略》中收载的“球阳八景图”为蓝本,于天保三年(1832,73岁)绘成浮世绘“琉球八景图”(纸本着色,25.5×37.6cm,冲绳县浦添美术馆藏),“球阳”易名“琉球”,琉球无雪,为保持“潇湘八景”本原意象,“龙洞松涛”绘成“大和绘”雪景,“中岛蕉园”佐以玉扇倒挂的富士山远景,以艺术的风景画手法,暗合政体掀起的琉球风潮,即时称“琉球感冒发烧”,隐喻幕府对琉球的控制和存在,意图性地张扬琉球被嵌入德川幕府体制,宣传琉球拥有连着整个亚洲最广大的世界观,其价值不可多得,寓意琉球归属,淡化“琉球王府一直向明清朝廷纳贡史实”,冲击日本本土民众寻幽探胜、热衷汤治温泉、赏花、纳凉式“行动文化”后,憧憬异国文化的情绪,“琉球八景”意图性地使本土民众对琉球的归属记忆清晰化。

“球阳八景”的多处景点,迄今遗留有中国古风文化且影响深远。八景之一的“粂村竹篱”,遗留有随中国册封使来琉球的中国手艺人居住村落,称为“唐荣”;当时,为了册封使节抵达那霸码头后,再前往首里城行走方便,建有“长虹堤”,这成为海边的一道奇观风景,由此而产生了琉球八景之一的“长虹秋霁”。

三、结 语

清廷册封使臣滞琉球期间,以本土地域风情,吟有“中山八景诗”。中山王府的紫金权贵十分青睐潇湘八景诗画艺术题材,从而定格了八景文化在琉球作为高雅艺术的地位,旨在“以王府崇尚中国文化,彰显王府代表先进文化,象征先进文化,既顺应民心,又顺应文化发展需要。促使潇湘八景以其独有的特性获得广大的延展空间和广泛传播。” [18 ]折射出潇湘八景文化本身的融通性和感召力。潇湘八景通过禅僧和册封使臣传去琉球之史实鲜为人知,笔者实地调研获得史料,谨作论析,这一研究于国内历史研究及东亚关系史研究有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如此,其对于琉球本土文化的开发,以及大清帝国与琉球的文化交流关系,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徵.东夷列传[M]//隋书.上海:中华书局,1973:1823.

[2]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一)[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转引自谢必震.明清士大夫与琉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4):9.

[3]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八)[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转引自谢必震.明清士大夫与琉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4):9.

[4]张延玉.外国传:琉球[M]//明史(卷三二三).转引自李金明.试论明朝对琉球的册封[J].历史档案,1999(4):82.

[5]赵尔巽.琉球传[M]//清史稿.上海:中华书局,1977.转引自吴迪.清代中琉关系概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10.

[6]上間清,青木阳二.沖縄八景における八景の狀況——文献及びアンケート調査成果に基づく考察[J].東京:日本国立環境研究所第197号,2007:73.

[7]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M].胡道静,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49.

[8]傅璇琮.全宋诗(第18册,卷107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5162.

[9]宋孙觌.鸿庆居士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35册,卷42).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19.

[10]翁长祚.中山传信录(序)[M]//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六卷本).镖装锦裏刊行上下两册,1764:序.

[11]三国交流誌.日本庶民生活資料集成(第二十七巻)[M].東京:厚徳社,1981:350.

[12]周煌.琉球国志略[M].訳者.平田嗣全.東京:三一書房,1977:198,109,225,272,279,226,302,267,199,453-454,456,16.

[13]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Z/OL].全唐诗库:179卷,第033首.http://www16.zzu.edu.cn/qtss/ zzjpoem1.dll/viewoneshi?js=179&ns=033.

[14]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Z/OL].全唐诗库(216卷,第021首).http://www16.zzu.edu.cn/qtss/zzjpoem1.dll/viewoneshi?js=216&ns=021.

[15]李白.杂曲歌辞·远别离[Z/OL].全唐诗库(162卷,第001首).http://www16.zzu.edu.cn/qtss/zzjpoem1.dll/viewoneshi?js=162 &ns=001.

[16]钱起.归雁[Z/OL].全唐诗库(239卷,第098首).http://www16.zzu.edu.cn/qtss/zzjpoem1.dll/viewoneshi?js=239&ns=098.

[17]三国交流誌.日本庶民生活資料集成(第二十七巻)[M].東京:厚徳社.1981:19.

[18]上間清,青木阳二.沖縄における「八景」の状況.『八景の分布と最近の研究動向』[J].日本国立環境研究所第197号,2007:73.

猜你喜欢

琉球
“万国津梁”琉球变身记
琉球教育研究中的“官生”研究
中国琉球方言研究现状
中国琉球语研究现状
琉球史话五百年
地图上的这个地方,不应叫“冲绳”而是叫琉球
琉球王国
悲愤琉球
明代琉球王国与东亚国家的交往及其生存空间
琉球是怎样陷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