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部取穴针刺配合筋膜松解治疗脑鸣验案

2017-04-04潘思彤戴晓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髓海筋膜头部

潘思彤,戴晓矞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 300193)

证治集粹

头部取穴针刺配合筋膜松解治疗脑鸣验案

潘思彤1,戴晓矞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 300193)

脑鸣即患者自觉脑中有声音鸣响,其声时强时弱,或高或低,发作时间不定,常伴有头昏、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笔者用头部取穴针刺配合筋膜松解治疗脑鸣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病案举例

王某,女,52岁,2016年12月26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脑鸣,曾服用补肾健脾中成药、营养神经西药等,症状时有缓解但未消失,3天前因劳累导致病情反复,脑鸣加重,脑内响声连绵不绝,或如蟋蟀叫声、或似蝉鸣,重则有如汽车鸣笛之声,枕部及耳后两侧响声明显,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神疲乏力,心情烦躁,面色稍红,时感腰膝酸软,寐差,甚则彻夜难眠,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沉细略滑。颅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脑动脉硬化,血压150/90 mmHg,既往高血压病史。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中医诊断为脑鸣,辨证为髓海空虚,肝肾亏损,虚阳上扰。主穴取强间、脑户、玉枕、脑空、风池、完骨、翳风、百会、四神聪,配穴取神门、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华佗牌针灸针沿头皮平刺强间、脑户、玉枕、脑空穴,进针0.5寸后,指下有明显阻力时,则小幅度提插法松解环枕筋膜,后留针,完骨穴平刺0.5~0.8寸,风池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翳风直刺0.5~1.0寸,百会、四神聪穴平刺0.5~0.8寸,完骨、翳风、百会、四神聪诸穴进针后以平补平泻法捻针1~2min,禁止提插,使局部有酸麻胀感。配穴均按照补虚泻实法常规针刺,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周休息1次,2周为一疗程。针刺2次后脑鸣减轻,针刺5次后夜间寐安,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2 体 会

脑鸣和耳鸣有一定区别,楼英在《医学纲目》中描述脑鸣证为头内如虫蛙鸣响,古称天白叹。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描述“有头脑鸣响,状如虫蛙,名曰天蚁者”[1]。

现代医学认为脑鸣是延脑的耳蜗神经核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的整个通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所致的鸣响,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或大脑神经调节系统紊乱,致血液供应不利而造成,因此治疗多应用扩张血管药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但易复发[2]。

中医认为脑鸣多因肝肾不足、脑髓空虚,或火郁、痰湿阻滞、瘀血内阻等所致。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灵枢·海论》云 “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说明肾与脑鸣关系密切。

患者年老体虚,劳累过度,耗伤肾中精气,精髓不足,下元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脑络失养则致脑内鸣响、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神疲乏力。无根之火上浮则出现心情烦躁,面色稍红。《黄帝内经》云“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则腰背痛而胫酸”,故出现腰膝酸软。因受脑鸣之苦故夜间寐差。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沉细略滑亦为髓海空虚,肝肾亏损之征象。治应补肝肾、益精髓、通清窍。

脑鸣之证病位于脑,针刺多取头部腧穴,以达醒脑开窍、益精补髓之功效,《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脑髓的盈虚与肢体运动,耳目聪明,以及一切精神活动有关。《灵枢·海论篇》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由此可知针刺头部诸穴治疗脑鸣有效。

头为诸阳之首,针刺头部腧穴遵循“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既可疏调头部经络气血、清利头目,又可调动诸阳经,濡养清窍,补益脑髓止鸣。强间、脑户为督脉穴、玉枕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脑空为足少阳胆经穴,四穴针刺配合松解可促进经脉气血运行,激发经气,枢利气机,缓解后头部的脑鸣,并改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脑为元神之府,神宁则五脏安,阴阳和。风池、完骨为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经典配穴。百会、四神聪为为头部病变常用穴,有镇静安神定志、调神止鸣之效。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通于阴维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醒脑开窍之要穴,可醒脑调神止鸣。合谷、太冲为手阳明经和足厥阴经之原穴,上下共治,阴阳同调,“开四关”而调和阴阳,太冲又可疏肝补气、降虚火而明目。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输穴、原穴,补益心气,可安神志,调睡眠。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肾同源”,太溪、三阴交相配,以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充养头目,又有滋阴降火、安神止鸣之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针刺足三里可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筋膜学说通过解剖发现筋膜在人体不同部位呈现出结构的多样性,由浅入深依次分为真皮致密结缔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深筋膜)、肌间膈和肌间隙结缔组织、内脏器官门、被膜和内部间膈结缔组织[3]。而人体通过由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构成的结缔组织支架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和已分化的功能细胞组成功能系统来满足正常生理功能,前者为后者提供支持与储备,是机体维持较长生命周期的基础[4]。如人体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失去正常调节功能,则出现脑鸣、头晕乏力等症状。环枕筋膜是颈筋膜的一部分,颈筋膜与颈筋膜浅层和深层相续,针刺配合环枕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可调节结缔组织的张力,改变细胞、组织、神经鞘膜间(免疫性、炎性、增生性)的张力或压力,使人体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功能正常,从而很好地缓解脑鸣。

[1] 黄炳山,王其芳.论脑鸣(10例病案分析)[J].中医药学报,1980,(4):20-22.

[2] 应彦斌,卢超,涂亦凤,等.浅析针灸治疗脑鸣[J].黑龙江中医药,2016,(2):48-49.

[3] 吴金鹏.中医“经筋”及“膜原”实质的筋膜理论探讨[J].北京中医,2007,(5):283-285.

[4] 原林,王军,王春雷,等.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支持储备及自体监控系统新学说[J].科技导报,2006,(6):85-89.

R249.7

B

1004-2814(2017)11-1334-02

戴晓矞

2017-07-03

猜你喜欢

髓海筋膜头部
头部按摩治疗老伴失忆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