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2017-04-01章金珠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经验激发兴趣

章金珠

【摘 要】教育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世界中相关的教育主题与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大有裨益。

【关键词】生活经验 ;激发兴趣;结合实际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真正体现乐中学,学中乐。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唤醒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唤醒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寒假生活交流会》这一主题时,预先安排学生在家和家人逛花街、说照片,为家人做事情,参加游戏等多种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回忆和家人一起游玩、过新年、做家务、学兴趣班、课外活动等情景,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寒假生活的快乐,通过回忆交流,孩子们寒假的快乐与感动,感受生活化课堂的趣味,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养成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结合实际,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教育的內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例如在设计《寒假生活交流会》的活动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设计了小记者的采访,让学生边回忆寒假做过的事情,感受其他同学的快乐之事,又能把自己有趣、得意以及自豪的事一一道尽,畅所欲言。小记者的采访激起学生把寒假经历过的事尽情与人分享的愿望和乐趣,不像老师直直板板问寒假发生的事那么枯燥,真是有创意的想法与做法。

三、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调动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明理激情导行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问题讨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角色扮演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切实做到“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使我们德育工作走出照本宣科,走进多彩生活!

参考文献:

[1]于天辉;;浅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吉林教育:综合》2015

[2]袁学英;;使品德与生活课堂回归生活-《吉林教育:综合》2015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生活经验激发兴趣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