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7-03-31何彩梅吴桂容

教育界·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物工程应用型本科产学研

何彩梅 吴桂容

【摘 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过程中,应与产学研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文章以贺州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对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探索。

【关键词】产学研 生物工程 应用型本科 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生物工程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且应用性强。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生物工程专业,不管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经济需求出发,都应当与产学研全面结合。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及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以贺州学院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产学研”合作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生物工程学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生物发酵、生物制药以及环境生物处理和食品加工和设备的生产、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三大类课程构成的理论课程体系。课程原专业以微生物体系为主,拓宽至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酶在内的整个生物体系,并适当增加了上游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和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等)的课程。建立并完善了由化工原理、发酵工厂设计和生物工程设备等专业课程组成的工程学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设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5]。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贺州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构建了包括由实验课、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认知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工厂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组成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对于基础课程如《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开设32学时的独立实验,对于《化工原理》《发酵工程原理》和《工程制图》等学科基础课程,开设24学时的实验。对于专业课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和《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开设24学时的实验。对于《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和《发酵工程设计》等专业课,开设16学时的实验。增设了3门特色专业选修课程:《马蹄脱毒技术》《山楂发酵产品工艺学》和《制茶工艺学》。为了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开设了《生物工程综合实验》。专业实践模块由课程设计、专业见习、课程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模块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产学研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支持。

二、以产学研为依托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

(一)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以生物工程创新实验、专业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为主要依托,建立生物工程专业校内实习基地。贺州学院一直很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新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购置了全自动果蔬生产线、微生物发酵系统和生化检测系统等仪器设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

(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以市内外生物工程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为依托,构建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认知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已与达安基因生物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厂、嘉宝速冻食品公司、广州花卉中心、广西农科院、广西科学院、贺州市农业局等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书。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或开展讲座。实习基地每年都接纳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工作,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教师的科研课题与企业需要相结合,有利于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对于学校来说,丰富了教师的科研课题,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三)依托实习基地,构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新模式

以产学研合作课题为切入点,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和科研单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深入基地,进行完全现场环境的实践训练,建立校内校外“双导师”的培养机制[6],在老师和基地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样既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又可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双赢。在2016届的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中,有10多名学生直接到达安基因生物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厂、广西农科院等企业和科研单位,在企业和科研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三、科研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研带动了生物工程行业的发展,没有科研就没有创新。将科研渗透到教学中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搭建良好的科研教学平台,使科研工作成为提升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手段。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实验课或毕业论文的选题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目前生物工程专业老师申请的项目有“中田大山楂高产栽培与育苗技术研究”“鸡血藤悬浮细胞培养及异黄酮类合成的代谢机理研究”“贺州马蹄优质品种选育、有机规范栽培技术研究”“贺州油茶优良品种离体再生技术研究”等20多项省级、厅市级项目。在2016届的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中,有60%的毕业论文课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学校还设置了由学生自主申请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班的学生每年都有2~3项大学生创新项目,且一些成果已在高水平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不断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获取更多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专业和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以职业资格证书来检验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学生主要通过化学检验工、微生物检验工和食品检验工等资格培训与考核,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产学研背景下,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也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或科研单位实习和锻炼。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已有4人挂职到相关企业进行锻炼,5人参与企业“特派员”工作。“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有力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六、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方式,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陈文强,霍科科,等.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1): 103-106.

[2]王娣,石亞中,曹珂珂,等.以就业为导向, “产学研”培养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J].广州化工,2011,39(23): 159-160.

[3]王陶,李文,陈宏伟.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3): 591-597.

[4]何满辉,赵宏霞,万君.通过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13(2): 194-196.

[5]杨洋,韦小英,白先放,等.建立生物工程专业“工学结合”实习基地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 127-130.

[6]武玉学,金志华,王进波,等.对依托产学研合作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思考[J].2012(22): 334-338.

猜你喜欢

生物工程应用型本科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