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以芜湖市高校为例

2017-03-29黎新宏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黎新宏,黄 苗

(安徽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芜湖 241000)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以芜湖市高校为例

黎新宏,黄 苗

(安徽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芜湖 241000)

大学生参与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同时也面临着理念滞后、认知度偏低、不被学校重视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通过培育大学生创业的自觉意识、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引导媒体积极参与等方式,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向纵深推进。

社会支持网络;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引导、政策支持,已经让部分大学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一部分还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是,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创业依旧呈现出高期望值低成功率的现象,包括高校、社会和政府在内的各方资源没能有效地形成合力,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上依然还有许多阻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还没有形成。“社会网络”是指一定范围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而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下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是以被支持者(个体)为中心,由与个体相关的支持者(个体和机构)以及个体与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1]。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驻芜湖高校的2016届毕业生,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1份,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为92.4%。其中男生333人,占比72.08%;女生129人,占比27.92%;有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的人数为48人,占比10.39%。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而且需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只有这样方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有用之才。然而,目前我们的创业教育理念极其落后,很多还是传统的老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创业教育需要。一是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根据调查显示,仅有9.3%的学生认为大学里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合理,高达67.53%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现在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多以选修课为主,且总的课时量有限,侧重于创业教育的理论,尤其是企业的管理知识,不能从创业实践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二是创业教育方法不当。创业教育需要老师去激活学生的创业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领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禁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而实际上,现实的创业教育方法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授课老师仍然是满堂灌,阻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三是创业教育定位不清。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高校的创业教育定位,只有14.0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母校对创业教育定位是清晰的。很多高校都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在完成教育部和教育厅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针对就业有困难同学开展的特殊帮扶,不能把创业教育和具体的毕业就业工作结合起来。

(二)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偏低

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社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度都普遍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普及。有53.03%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理解的创业就是开办一家公司或者企业,只有23.16%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一份事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有80.09%,但是有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的只占10.39%。这说明高校的创业教育依旧走不出精英教育的圈子,大学里的创业实验室、创客空间、创业基地依然是少数同学的活动空间,没有得到更有效的推广和普及。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跟踪调查数据显示72.2%的创业者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其创业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77.8%的创业者回答没有接受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2]。由此可见,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未能在全体大学生中普及开来,导致大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

(三)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还不够,不能适应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学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创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老师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还要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而现实中许多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不高,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业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很多都是学校团委、学生处和从事学生工作的分管领导、辅导员等兼任着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他们不仅缺乏较为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而且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无法教授学生具体的创业实践课程。另一方面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严重匮乏。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80%的高校主要是通过校团委和学生社团来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组织形式和载体过于单一,辐射面相对较窄,影响范围有限。同时,90%的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园,但可容纳的学生数量非常少,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体验到学校的创业实践教育,更多的同学只能望尘莫及,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大打折扣。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

高校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士创业相比,更注重技术型,更需要展现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据调查显示,56.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一般,30.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较强,只有6.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强[3]。可见,大学生的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已经制约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在被问及创业最大的困难时,60.17%的学生选择了资金短缺,25.97%的同学选择缺乏创业项目,资金和项目的短缺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健全,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还不完善,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都只能来自于家庭,调查显示,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4],这对于相对较大的创业资金投入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外界力量尚未形成合力

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对于创业教育的目标,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看法,工科类院校希望培养出技术型专业人才,文科院校则希望有更多的学生从事公益类事业,差异化的创业目标将引领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导致创业教育的功利化和攀比化。伴随创业教育目标而来的则是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价值评价,因为差异化的目标,其课程设置和价值评价也就出现了各高校自成一派的风格。

政府的角色定位有待转换。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府的各个部分,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而现实中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角色缺失和错位现象仍时有存在,破坏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政策落地和被知晓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在问卷统计中我们发现85.71%的大学生并不能熟知政府出台的创业支持政策,政策的普及和被知晓问题亟待解决。

社会的舆论导向有待突破。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社会舆论的引导。芜湖市相关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报道多是事后的,挖掘了一个成功的创业案例之后,各路媒体争相报道,而实际上,前期的创业探索则更需要媒体的关注。尤其是在新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新媒体,广泛宣传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比赛、会议、论坛、政策等,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更多的渠道接触创业教育。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实践路径

(一)着力培育大学生创业的自觉意识

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内因起着主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其成败的关键主要决定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自己需要培养创业的自觉意识,要有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适应并迎接创业的各项艰难险阻。芜湖市各高校每年都会举办优秀校友面对面活动,邀请已经毕业的杰出校友参加活动,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创业成功的典范,在校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此类报告会,学习师兄师姐不畏艰辛、勇于挑战的创业精神,以此来激励自己,撬动自己的创业念头,激发自己的创业热情。同时,各高校还会举办创客空间分享会,邀请一些在校的创业成功学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二)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其机制建设,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第一要成立创业学院。从学校层面组建成立创业学院是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创业学院由分管的校领导牵头,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财务处等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并聘请了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的创业导师,分别从创业理论和创业实务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也要成立自己的创业学院,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自身优势,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创业教育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第二要完善师资队伍。大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需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创业教育专家团队。首先要发展专职教师,壮大师资队伍。要充分发挥校内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老师的特长,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其次要加强交流,提高教师水平。通过考察学习、专业培训、组织年会、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走出去”,主动交流,拓宽视野。再次要统筹布局,聘请客座教授。积极引进有创业经验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学校担任客座教授,通过专场报告会、讲座、分享会等形式,参与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

第三要规范课程设置。创业课程设置是否规范合理,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败。一要积极实现创业课程的大众化。学校应该通过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以KAB和SYB为主的自主创业基础课程,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5]。二要实现创业课程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创业课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丰富学生的创业实践。三要大力引入徽商的创业文化。徽商在安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要将徽商精神在课堂上传输给学生,这既是典型的案例教学,也是在传递正能量。

第四要搭建实践平台。创业教育终究需要回归到具体的创业实践当中,需要学校搭建更多、更广的实践平台,丰富学生的创业实践。一方面要丰富校内的创业比赛活动。校内的创业比赛对学生创业思想的启蒙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参加校内的各类比赛,将自己的创业想法呈现到项目书里,再经过评委老师的指导和点评,一些好的点子就可以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要建设更多的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在创业实践基地会遇到很多课堂上和书本里没有见过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创业实践结合起来,推动自己的创业能力提升。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它能够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以芜湖市为例,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芜湖市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4个10+”创业扶持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和《芜湖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等文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是设立了创业启动基金。创业启动基金由政府出资,大学生创业者个人申请,利息由政府补贴,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本即可,目前芜湖市每年大约有100多名创业者申请。其次是完善创业园建设。芜湖市拥有一个国家级的广告创业园,省、市级创业园已经超过十家,市政府还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建设自己的创业园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园体系,满足不同创业者的需求。再次是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充分发挥低保政策“兜底”的功能,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政策保障,减轻他们的创业思想负担,着力打造优质的社会保障环境。

(四)媒体积极参与、搭建宣传交流平台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得到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大力支持。一方面要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引导社会关注。媒体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持续关注,不仅关注那些成功的创业典型,而且要对有关创业的政策进行详细解读。调查数据显示,仅有9.74%的受访者阅读过相关创业政策,大部分创业者对政府的创业政策一无所知。同时,还需要借助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主动作为,多渠道宣传报道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创业比赛和创业沙龙活动,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地方媒体要积极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创业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交流活动当中,感知创业的魅力,体验创业的活力,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号角,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历史的必然。大学生创业教育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积极介入,形成社会合力,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1] 孙江丽.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网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66.

[2] 王慧,何玲,戴富华.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4(19):39-40.

[3] 张英杰,薛炜华,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7(7):101-103.

[4] 刘茜.大学生创业步履依旧“蹒跚”[N].南方日报,2009-04-14(A11).

[5] 曾纪瑞.地方高校创业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D].温州:温州大学,2014.

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upport network——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ies in Wuhu City

LI Xin-hong,et al.

(College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Nowadays,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entrepreneurship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to promote employ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However,under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lso facing with a number of problems,such as:low cognition and being neglected by universities.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complete th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hance the leading role of government and encourage the media to participate actively.Through those solutions,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ld be build actively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e promoted in a deeper and wider way.

social support network;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actice path

10.3969/j.issn.1009-8976.2017.01.030

2016-12-25

安徽省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发展名师工作室专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zzgjh1-2-2016-9)

黎新宏(1988—),男(汉),安徽六安,助教,硕士 主要研究大学生创业就业和社会工作。

G647.38

A

1009-8976(2017)01-0123-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