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需求对大同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2017-03-28李吉运

体育时空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李吉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等方法,对山西大同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情况和社会体育需求的调查,依据调研结果得出学校培养方向过于细化,特色方向不明确。培养目标混乱,与社会需求脱节。专职教师匮乏,教学场馆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更改措施,从而为大同大学社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西大同大学 社会体育需求 人才培养 定位研究

根据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结果和分析

(一)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类型需求调查分析

社会体育人才往多元化发展,不只是单纯的指导人民进行身体训练,社会指导员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因为体育活动的增加,需要更多的体育管理人才、体育裁判、体育经纪以及体育传播等等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来培养响应的体育人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健身指导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虽然体育管理类人才需求比例略小,但是社会还是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的。

(二)大同市民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

1.对指导健身愿意程度

社会体育需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成正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第一观念深入人心,有了金钱对健康投资的观念,也有了富裕时间锻炼身体,在被调查的124人当中,有94%的人愿意指导健身,有6%的人的不愿意指导健身,通过调查得知还是非常愿意科学指导健身的,充分说明设立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2.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

每周参加一次锻炼人数占5.6%,每周参加俩次占8.1%,每周参加三次所占人数最多占到34.7%,可知大同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致很高,大部分的居民还是很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

3.参加健身场地调查

参加室外锻炼人数最多,健身房次之,可得出大同大学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以社会指导员和健身房教练员为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对于毕业的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是和专业对口的工作才是最理想的。

4.居民喜欢的锻炼方式

由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社会上需要大量的专业健身指导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指出社会体育指导员正式进入中国职业分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也随之发展,对于体育经营开发类人才也随之增长。通过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的体育服务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逐步向专业市场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资总额超过两千亿,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但是对于体育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却严重短缺,据有关专家表示,懂经营管理同时也懂体育的体育产业人员屈指可数,人才的匮乏成为了阻碍我过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这其实我们应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

(三)大同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主要问题

1.大同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大同大学社会体育所学课程主要围绕社会学,体育学,公共管理学来进行教学,然后分支出各门学科,从调查分析出社会体育学并没有完全摆脱体育教育的影子,一些培养模式很相似。因此造成教学脱节,并且在教学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一些教材很古老,有的甚至从社会体育课程开办以来一直用到现在,与当今的社会需求非常不吻合,造成了学生学习理论但无法合理运用的局限。

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分析

大同大学每年安排的校运动会大部分都由体育系学生组织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管理和体育组织的才能。为体育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根据调查研究,在大学四年中前两年社会体育的学生所涉及的课程相当丰富,种类很多,但大部分只学习半年,学生只了解到一些浅层次的知识。在第三学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当作自己在大三的专选课,大部分学生也是在这一年学到了较多的体育技术,但是这就会出现热门课程和冷门课程,为了限定课程学生人数,便会出现一些投机的筛选方法,这很不利于学生专项的发展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意向主要以学校为主,其次是健身房和事业单位,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所脱节,造成人才资源很大的浪费。健身聚乐部的管理人才缺乏,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师资力量较弱。学生毕业所面向的就业务岗位与学校培养的知识技能相脱离,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位。

(二)建议

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制度,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采用点对点的模式。加强社会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育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 张枝梅,史国轻.河南省城市社区社会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6):148-149.

[2] 熊旭航,叶云海,徐艳玲,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3):50-52.

[3] 李月,张臣.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与需求及能力培养定位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4):43-4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