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政治生态的农村探索
——基于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的实践

2017-03-27张国琴俞东良

创意城市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党员基层政治

◎ 张国琴 金 丹 俞东良

农村作为基层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社会政治生态净化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与执政成效。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基层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情况,推进基层社会政治生态建设,本文以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前基层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状况,总结经验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良好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路径。

一 益农镇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现状与探索

益农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东端,东临绍兴市上虞区,南邻绍兴市柯桥区,西靠党湾镇,北依杭州临江工业园区,距萧山国际机场20公里。总面积46.5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辖区有1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盛产萧山萝卜干和梅干菜。

(一)益农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现状

1.党风正,优良作风促发展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推动事业发展的巨大力量。近年来,益农镇党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推进作风建设,倡导干部拼心态、拼作风、拼境界,把讲廉洁、敢担当、敢作为的好作风转化为后发优势,各项发展指标一路飘红。2016年,益农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3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7950万美元,财政总收入2.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85万元,跻身 “杭州市工业强镇综合经济效益前十名”行列;“超级航母”荣盛集团年产值超800亿元,位列全国大企业排名第185位、民营企业第32位。2016年,该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01元,同比增长10%,托起了农民的 “增收致富梦”。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优良环境也让益农镇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2015年3月,区委、区政府对开发区平台体制进行了调整,将益农镇37.4平方公里划归开发区作为产业拓展区块,并将区块的发展定位为国家高端轻纺产业集群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 (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民营经济转型创新示范区,为益农镇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政风勤,干事创业氛围浓

2013年,浙江大地吹响 “三改一拆”工作号角,益农镇村干部迎难而上,把拆违工作作为能力和水平比拼的主战场、大擂台,发扬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以 “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达完胜不收兵”的决心,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合力破解难题,打好打赢了这场硬仗。两年来,益农镇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291792.7平方米。益农镇内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水资源丰富,全镇共有大小河道42条,长128公里。自 “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镇村干部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把治水一线当作 “办公室”,抢进度、抓落实、保质量,使河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是镇街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荣誉称号。益农镇自我加压,把创建过程当作一个为民办实事的过程;镇村干部发扬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成功摘取两块 “国字号”金字招牌,为群众营造了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3.民风淳,村美民安人心顺

益农镇是现代围垦之源。在围垦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下,沙地百姓谨守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南沙大地处处浸润着淳朴之风。走进益农镇,宽阔干净的路面、清澈见底的河流、干净靓丽的村庄令人印象深刻。“洁、净、美”让益农镇名声在外。在全区 “最清洁城乡”竞赛中,益农镇连续多年荣获一等奖。在益农,敬老爱亲、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蔚然成风,好人群体不断涌现。在镇慈善分会第二轮募捐行动中,益农本土企业家、村 (社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更是全力支持,共有17家企业捐赠留本冠名基金5800万元、募集现金457.994万元。源源不断的爱心,彰显了益农的良好社会风气。在优良党风政风的带动下,村民重拾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近两年,益农村百姓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村民主动摒弃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陋习,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并自觉落实在行动上。

(二)益农镇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探索

1.抓基础、重制度,基层工作实起来

社会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营造清明的政治环境,必须健全体制机制,扎好制度笼子,用制度固化职责职能,理清权力边界。一直以来,益农镇党委十分重视党建工作,“一把手”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党委班子定期讨论研究党建工作,并将开展党建工作写入党代会报告,明确全年党建工作 “是什么”“谁来抓”“怎么抓”的问题;同时,把好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定完善 《党委议事规则》《党建工作例会制》《领导干部廉洁公约》等规章,加大对重点工作推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优良的作风、高效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近年来,益农镇出台了 《益农镇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使机关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针对村级单位,益农镇制定了 《益农镇村级事务管理制度》,通过抓住村级事务管理的 “牛鼻子”,构建起了工作有章法、行为有规范、管理有标准、办事有依据的村级事务管理机制。

2.抓作风、重建设,党员队伍强起来

作风建设是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益农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驰而不息地抓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 “总开关”问题,着力培育良好社会政治生态的土壤。近年来,益农镇先后实施了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机关全体“挂牌上岗”制,公开亮承诺、亮职责,接受群众监督。组织开展村级工作 “回头看”,对全镇20个村 (社区)换届以来班子集体运作、党员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机制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 “回头看”和走访。加强效能督查,镇督查组对 “八项规定” “四条禁令”执行情况以及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镇 “三公”经费和村级落实 “八项禁令”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严格抓好正风肃纪工作,有效维护了党纪的严肃性。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益农镇在选拔干部中坚持唯才是举、量才使用,大力培养、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积极规范中层干部选任,让那些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实干苦干、群众认可、严于律己的干部脱颖而出,让公道、公平、公正的原则深入人心,彰显公信力,益农镇 “一报告两评议”干部工作的测评情况位居全区第一位。

3.抓品牌、重落实,干事氛围浓起来

自 “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推行以来,益农镇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 “一月一主题”活动,围绕传达上级精神、通报重大事项、听取党员意见、开展党课宣讲、进行志愿服务、推进中心工作、召开组织生活会、体现党内关怀等多个方面组织活动。此外,还结合 “河长制、路长制”工作,建设 “责任党员”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中心工作的开展。为增强党课宣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益农镇创新形式,推出了 “红宣益讲”品牌活动。采取村 (社区)内宣讲、镇街宣讲等多种形式,每月15日在镇机关会议室、文化中心会场、蓝领益家或各村 (社区)村 (居)委会举办,宣讲团成员由镇机关班子成员、党校老师、优秀村书记以及特邀人员等组成,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升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水平。同时,为加强党对蓝领群体的引领、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益农镇探索设立了 “蓝领益家”项目,该项目是以镇党委为总领导,以荣盛集团党委为核心,以10余家非公企业为主成员,整合工、青、妇等群团力量的 “四位一体、四季温情”组团式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党组织对普通蓝领群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发挥党员蓝领的示范带动作用。

4.抓服务、重和谐,社会风气好起来

为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发挥好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益农镇探索 “党建+好村风”工作方式,推出了 “红色四件宝”:党员志愿活动亮红袖套、红帽子,政治生日送贺卡,共产党员户亮门牌,党员宣誓上墙面。全镇1600余户党员家庭在门前醒目位置悬挂 “共产党员户”牌,响亮地喊出 “一名党员一面红旗、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口号。党员公开亮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号召全镇党员以自身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全村全镇。依托深耕已久的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益农镇深化民情联系活动,逐步建立起“网格全覆盖、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多元化基层治理新格局。党员干部集体 “出动”,变 “坐等群众上门”为 “主动下基层服务”,通过 “人对人、面对面”的走访联系制度,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为提高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益农镇探索建立了 “双向服务制”。一方面,推广以 “解决问题”为核心的 “五六二模式”,及时记录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另一方面,梳理 “基层工作职能”,推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积极为公众提供劳动保障、流动人口管理、邮政等公共服务,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打造平安益农,益农镇创建了 “二网四大”工作机制,配套制定 《网格化日常管理工作要求》《益农镇大调解机制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落实了村两委人员每年走访农户不少于100户、联村干部不少于50户等内容,并要求写好民情日记,助力矛盾化解,加强源头预防。

二 益农镇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政治清明,则社会和谐稳定;反之,则容易引起民怨,甚至诱发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从益农镇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

(一)夯实党建基础,是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 “总开关”

36个党组织、1600户党员家庭、2080名共产党员,直接面对4.2万益农人民。应该看到,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全镇工作的关键点、生命线,对全镇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建设一批 “过得硬、能担当”的基层组织,是营造优良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也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基层政权建设就会失去方向。益农镇牢牢地将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手上,使 “一把手”切实履行责任,建立了益农基层党建责任清单,用好述职评议考核这个抓手,真正述出了责任、评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为做好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队伍建设,是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 “动力源”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按照 “好干部”标准和 “三严三实”的要求,树立“风向标”,引导干部谋实事、重实干、求实效。培养一支 “有激情、过得硬、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是社会稳定取之不竭的动力之源。当前益农镇 “三改一拆” “五水共治”、转型升级等任务繁重复杂,只有干部的素质上去了,群众工作才能水到渠成。为此,益农镇加大了对干部队伍尤其是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培养力度,不但重视实践锻炼,而且敢于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快速成长。在镇机关中层干部队伍中,35周岁以下干部占了38%,女性干部占了25%,中层干部提拔使用情况位于全区第一。村干部队伍建设也比较稳定,呈现出以村党委书记为核心的金字塔结构。益农镇各村书记任职时间长,平均任职时间达到9.3年。书记的权威性牢固不动摇,这对配齐配强班子、带好基层队伍、发挥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十分有益的。

(三)完善服务体系,是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 “暖心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完善益农镇服务体系,就像一把 “暖心壶”,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有效解决群众迫切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面对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益农镇开展了 “百名干部走访万家农户”活动,共走访农户10427户,上交问题272件,解决问题243件;形成了教育有 “荣盛教育基金”,医疗有 “荣盛健康关爱基金”,慈善有 “益农慈善募捐留本冠名基金”的保障体系;出台了村规民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党员发展规章手册等文件制度,对村级事务进行规范指导和提供行事标准;完善了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2016年,益农镇信访案件仅238件,案件量和办结率位居全区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信访 “三无”镇街。这说明,益农镇的基层服务体系完善了,基层工作的力度加大了,老百姓的问题矛盾解决了,群众自然就满意了。

(四)紧握纪律戒尺,是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 “防火墙”

制度建设与优化社会政治生态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有利于制度建设;同时,制度建设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是社会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保障性要素,是 “防火墙”。益农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认真履行好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班子其他成员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纪委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坚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各项规定,加大对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行为的惩戒力度,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重点查办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只有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 益农镇社会政治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益农镇在社会政治生态建设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离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生态还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增强

在镇级层面,对村级党建工作检查督促的力度还不够,下村下企多以检查重点工作和项目为主,但是对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的指导、督促。对村级党组织的分类管理与动态指导还需深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效应还不明显。在村级层面,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如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或民主生活会等,虽然也能按照规定要求开展活动,但还不够严肃,有时基本流于形式。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认同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关心党和国家的兴衰,但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时候又会出现趋势选择,表现为部分村的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足,个别村干部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村还暴露出群众工作不扎实的短板,新开发的村甚至还出现多名村干部违规违纪现象。

(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班子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全镇50岁以上的村支书有12人,有2人达到55周岁,个别村班子没有实现阶梯式发展,班子成员整体老化。同时,部分新进三委的村干部存在群众基础不够、服务意识不强、业务能力欠佳的问题,需多加锻炼。再如党员年龄结构问题,目前全镇村级党组织共有2145名党员,60岁以上的有750余名,约占35%,党员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又如党员管理机制问题,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的内容不够细化,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办法还需完善,处置力度还需加大。党员固定活动日的内容需再丰富、手段需再创新,如何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还需探索。“互联网+党建”的思维还需强化,利用现代技术加强精准化管理和服务的力度还需加大,针对党员的年龄、素质和需求差异大的实际,实施分类化教育、个性化服务、区别化管理的办法还需探索。

(三)遵守政治纪律态度还有待坚决

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意识有待加强,有时不顾长远发展追求短期效果和成绩。政治敏锐性还有待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足。尤其是2015年东村村出现的“村支书豪宅”事件。该豪宅占地面积达1477平方米,主房和附房占地面积425平方米,而违建所占土地面积就达1902平方米。这些土地确实是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完全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被 “今日聚焦”曝光后,虽然通过努力,及时对杭州市国土局萧山分局、益农镇镇政府、东村村等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做出处理,但由于未能正确处置违建、有效落实整改、加强长效监管,存在失察失责、履职不力等问题,依纪依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仍然在社会上、网络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益农镇社会政治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样的事情虽然是个例,但是也折射出益农镇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可见,在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益农镇还有大量工作可以做。

(四)组织工作方式还有待创新

一方面,对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党建工作亮点的思考不够,对全镇党建工作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的提炼总结、推广应用还不够。 “党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好村风”模式虽初具雏形,但也或多或少存在内容宽泛、指向不清晰等问题,应继续完善、深化,逐步形成包括 “+发展” “+环境” “+人文”在内的“党建+”。另一方面,对党建工作与群众盼望度的结合缺乏思考。益农镇地理位置偏远,民风淳朴,在发展过程中群众的各类渴求和盼望较为热切,党建工作一定要把群众的愿望和满意度作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将走访工作当作根本制度坚持下去。另外,针对各村党建工作推进缺乏平衡性考虑,益农镇各村之间的发展基础有差异,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仍存在分层级看待的心理,看村支书抓典型树先进的想法依然存在等问题,应该统一起点,从基础工作抓起,克服畏难心理,多花时间、多出成果。

四 营造良好基层社会政治生态的有效路径

加强基层社会政治生态建设,一方面要靠系统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踏实的基层实践。只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上推进综合治理,才能建成风清气正的基层社会政治生态。

(一)继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铸牢社会政治生态之 “魂”

构建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最重要的是固本培元,即铸 “魂”补 “钙”。宗旨和主义是 “魂”,理想和信念是 “钙”。理想和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 “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 “缺钙”,就会得 “软骨病”。首先,要在党员培训教育中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纪律意识和政治规矩意识,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使他们在把握政治方向上做到清醒坚定,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经得起考验;要进一步增强政治纪律的自觉性,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真正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其次,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挂在嘴边、藏在心里,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贯彻到日程的工作中,做到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敢于同形形色色的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最后,要常态化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进干部作风好转。基层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生态是通过基层党员干部的好作风来体现的,只有及时刹住各种歪风邪气,才能为培养良好作风营造一个好环境。为此要努力克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 “不严不实”工作作风。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厚植社会政治生态之 “根”

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首先来自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社会政治生态就 “山清水秀”;党内政治生活软弱涣散,社会政治生态就会出现问题。厚植党内政治生活之 “根”,就是要让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成为一种自觉和常态。首先要落实好党内民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让群众过好日子,更重要的是要让群众真正能够当家做主。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一定要在落实村民当家做主、实行民主治理上下功夫。健全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对涉及群众及集体利益的事务,要严格按照程序办理;涉及重大事务的,由党员群众代表、村两委班子或村民代表大会按制度和程序集体决定。着力健全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保障村民自治。其次,要落实党内生活的政治责任。镇街党组织要对 “三会一课”、思想汇报、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敢于动真格,切实担当政治责任,不打折扣,不搞形式走过场。最后,要与时俱进,创新党内生活机制。镇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新情况,探索新办法,利用基层民俗、互联网等载体,打造符合党员需求、调动党员积极性、方便党员落实的党内生活方式,让生动活泼的形式成为党内生活的润滑剂。

(三)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固化社会政治生态之 “本”

严格的纪律是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良好风气的形成和保持,要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固化社会政治生态之 “本”,就要加大包括党章、党规、党纪等在内的制度建设,维护纪律和规矩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首先,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学习教育。要强化党员干部对 《党章》 《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监督条例》的学习。特别要营造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良好氛围。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把党章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用党章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强力惩治基层贪腐。因为对老百姓来说,感受最深的是身边人的贪腐违纪问题,因此必须严肃惩处贪腐违纪的村干部。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理基层腐败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加强监督,及时识别身边的 “苍蝇”,将惩治 “小官贪腐”与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 “老虎” “苍蝇”一起打的高压态势。最后,加强对基层单位 “一把手”的监督与管理。这是净化基层社会政治生态的关键,如果单位 “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就很容易产生腐败,基层腐败的根源就在于“一把手”权力失控。为此,一定要加强监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接受各方监督,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作,最大限度地预防权力失控与滥用。

(四)建立考核问责机制,落实社会政治生态之 “责”

营造良好的政策生态,领导干部必须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履职、考核和问责机制,形成履职必严、失责必究、有责必担的责任体系,使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生态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明确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责任主体。各级党委 (党组)是责任主体,构建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没抓好就是渎职,始终把社会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一起来研究部署并加以落实。其次,明确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责任,也就是要建立好“三张清单”。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各党组织要制定好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和整改清单,把责任落到实处。再次,健全责任考评体系。加强对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考核,可以适当提高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在基层党建考核中的权重,制定完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和党组织评星定级等制度,树立好导向。最后,从严问责。把社会政治生态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优和加强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把 “会不会抓社会政治生态建设”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对因责任不力导致本地区本单位社会政治生态环境不良的,要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和 “一岗双查”。

习近平:《加强党的建设 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北京晨报》2014年7月1日。

韩冰曦、张虹:《以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政治生态改善——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教授、博导俞可平》,《国家治理》2014年第14期。

董江爱、张嘉凌:《基层党建视阈下的农村社会政治生态优化研究》,《长白学刊》2016年第6期。

何金凤、王晓荣:《农村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与基层社会政治生态优化》,《理论学刊》2016年第3期。

孙中伦:《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理论学习》2015年第9期。

王厚明:《用严格的党内生活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包心鉴:《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光明日报》2015年5月13日。

关晓雯:《新形势下关于加强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理论观察》2015年第4期。

李庚香:《治理潜规则 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领导科学》2014年第2期。

刘国军:《新发展理念视阈下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对策》,《特区实践与理论》2016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党员基层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