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经典诵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3-21蒋乐群

关键词:经典诵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蒋乐群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给养,价值体系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经典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簇芳香馥郁的奇葩,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以经典诵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经典古诗词所蕴含着的优势,借国事家事之感怀,引祖国富强之牵挂;借田园风物之吟咏,促文明和谐之生活;借人生追求之慨叹、悟自由平等之真谛;借齐家治国之理论,建公正法治之社会;借颂国思乡之绝唱,表思乡爱国之情怀;借离愁别恨之渲泄,致诚信友善之真情。这样巧妙地利用经典古诗词的诵读,服务于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在经典古诗的熏陶感染之下,在经典古诗词的吟诵感悟之中,在经典古诗词的意境升华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巧借 经典诵读 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9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性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经典古诗词历经千年传承而长盛不衰,以美仑美奂、精致简练的语言文字表达着诗人的爱国情怀、思乡之情、离愁别恨、人生感悟,集山水之胜,攫田园之美,抒发着自己诗人的思想情感。其语言文字之优美,意蕴之隽永,情愫之真挚,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欣赏之至、喜爱至极,诗情与画意兼具,人情与风俗并蓄,家事与国事兼容,离愁与别怨共存,爱国与思乡揉合,经典古诗词是一杯永远值得细细品味的甘醇,是一壶香味浓烈的茗茶,亦或是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画卷,亦或是一处让人无法割舍的风景。

古诗词拥有这样博大精深的内涵,拥有如此無法企及的底蕴,存在那样弥足珍贵的价值,包含独具一格的优势,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古诗词所蕴含着的优势,并巧妙地利用这些优势,服务于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在古诗词的熏陶感染之下,在古诗词的吟诵感悟之中,在古诗词的意境升华之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借国事家事之感怀,引祖国富强之牵挂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之中,有一些诗描述了诗人对国事、家事的关注,阐发了对国家前途希望的思考,对时局的忧虑,读来使人扼腕叹息,使人拍案而起,使人义愤填膺,使人心潮澎湃,使人思想凝重。是的,诗人的忧国忧民,感怀家事的情怀,又何尝不折射出诗人的浓烈的忧患意识,让学生感悟这种情怀,从小树立忧患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将祖国的命运与学生自己的命运等紧紧地联接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成长不忘国耻,牢记屈辱,自发自强的一代,为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矗立在世界东方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富强民主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人民渴望“富强民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前四句触景伤情,着重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悯乱着重写春望之情。诗中情景交融,感情沉郁悲凉,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心情。是啊,国破的情景是多么凄惨,令人痛彻肺腑。与诗人一起感受这份凄惨,这份悲痛,感受国家破碎在外流亡的痛楚,心里真不是滋味。

在引领学生朗诵这首诗的过程之中,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的情况之下,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句之中,感悟诗人的痛苦、无奈、凄楚、担忧的心境,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学生在诗的感召之下,充分认识到了忧患意识,认识到了祖国永远与自己紧紧联在一起。在“思战争苦难,唱抗战歌曲”活动中学生更加意识到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民主、安定团结而发奋学习,努力拼搏!

二、借田园风物之吟咏,促文明和谐之生活

在古诗词中,有许许多多描写田园风物的诗篇,其中大都语言隽永,物态逼真,风光秀丽,精致宜人,意境幽远,寓意深邃,读这样的一些诗作,既是一种享受,更是志趣的养成,品性的陶冶。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本篇作于作者任滁州刺史期间,诗歌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逸的山涧郊野图景,带着春雨之后的清新与恬静,首句的“独”字与末句的“自”字,都表现出诗人的雅致闲情。这种笔墨,分明是一幅图画。

在让学生不停地吟咏欣赏玩味,琢磨这首古诗之中,让学生想象出画面的精致优美,作者品性的雅致纯洁,志趣的悠然闲逸,仿佛将学生带入一种如醉如痴的人间仙境,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领略了诗歌的主旨,体味到了悠然闲逸、清新恬静、风物宜人,促养了文明和谐的生活志趣,更加地热爱周围的世界、生活。

三、借人生追求之感叹,悟自由平等之真谛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上的巨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在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中,他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民主的渴望最能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李白以不世之材自居,顽强而执着地追求惊世骇俗的功业。讴歌理想、抒发抱负、张扬自我、突出个性,是其诗歌重要的内容和特征。在其诗歌中,集中表现着他的理想抱负和性格气质,抒发了他的思想情感和矛盾痛苦,从中折射出社会的精神、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他一个人的孤傲去反抗着现实,去争取个人自由和个性独立,所以李白所追求的是具有人性的自由主义,不是个性的。

李白的很多诗都表现了他肯定自我、追求自由。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既不是真的记游,也不是真的写梦,而是借描写梦游天姥的奇特幻境,寄托自己对黑暗现实的极度愤懑,抒发自己蔑视权贵,决不妥协的强烈感情,抒发了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对于徜徉山水的自由境界仍然一往情深,他仍然信守自己高洁的志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发了自己向门阀贵胄要平等的自由精神。

最终,他发现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他把理想幻灭的阴影融汇在月光的清辉中,溶化在美酒的香醇里,这悲愁丝毫不减李白顽强追求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反倒象英雄蹙紧的眉头更添一种凝重的悲壮。李白寄托明月美酒的寂寞苦闷更反衬出诗人勇于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他对理想、自由的执着追求。

四、借齐家治国之理论,建公正法治之社会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礼记·大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唐房玄龄《公平正直对》:“理国要道,实在公平正直。”民国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公正、法制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五、借颂国思乡之绝唱,表思乡爱国之情怀

(一)名山大川描摹出爱国之精神

在经典古诗词中,对名山大川描摹的诗句不胜枚举。在诗句的描摹中,大都是气势磅礴,风光旖旎,视觉独特,读后如临其境,留连不已,心潮澎湃,一股豪壮之情油然而生。不禁使人感叹:美啊!祖国的山川河流!引领学生读这样的一些古诗词,让学生整个身心浸染于诗句之中,极容易使学生激起共鸣,引发对祖国秀丽神奇的山川的热爱,进而在学生心中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

《望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游泰山时的名诗,泰山的雄奇美丽,诗人的坦荡胸襟都包括在这四十个字当中,全诗纵横跌宕,勾画出气势雄伟的泰山,神奇秀丽的日出景色,归山的飞鸟,荡胸的层云,赞美之情寓于其中,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魄,洒脱的胸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读这样情景相融,气格雄浑的诗,怎能不使人觉得泰山之雄伟壮观,景色之秀丽、神奇!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味、吟诵、再到网上搜集一些有关泰山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等等,让学生交流对泰山的感受与看法,学生便会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表达出对泰山的无限赞美、欣赏、热爱之情。

在《望天门山》中,诗人将天门山的雄奇险峻,长江的瑰丽神奇的美景刻画得惟妙惟肖,使人如临其境,置身于图画之中,不由得使人觉得祖国山川之秀美。

在引领学生读懂了这几首诗之后,老师鼓励学生上网搜一搜祖国的名山大川,去领略祖国的山川河流的秀丽神奇。老师组织学生去烧烤去秋游,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祖国风光的无限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

望 岳 望天门山

杜甫 李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天门中断楚江开,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碧水东流至此回。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两岸青山相对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思念家乡唱出爱家乡之情怀

家乡永远是游荡在外的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一个使永远难以割舍的情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水不说俺家乡好,爱自己的家乡永远是一种朴素而崇高的情怀,因为家乡是人生命的诞生之地,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个居处,是一个人值得一生留恋的地方,爱家乡是一种炽热而纯真的感情,让学生热爱家乡是一种必须的品德养成。让学生多接触思乡爱乡的经典古诗词,使学生爱玩味欣赏诗句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教育,加速品德的养成。

杂 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既是询问,又是遥想,蕴含其中的思乡之情却一如寒梅,清淡隽永,绵长执着,聊聊数语,意境幽远。

学生在读中悟,在诵中品,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学生的情怀。在学了这首古诗之后,学生在诗的触发之下,情感喷涌而出,激起了学生的爱乡之情。就在这样润物无声,不露凿痕之中,学生接受了爱乡的情感教育,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成为一个更加热爱家乡,进而想改变家乡面貌,矢志于建设家乡的一代新人。学校还请来了富春江诗社朱建文老师为学生做题为“富春诗路,重温乡愁”讲座。这其间的教育熏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六、借离愁别恨之渲泄,致诚信友善之真情

诗以言志、古诗词之中有许许多多的诗篇是以倾听自己的离愁别恨为内容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读来令人觉得有说不尽的绵绵情谊,道不完人间真情,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原题《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处西北边地时所作,描绘了一幅秀丽清新图景,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祝愿。通篇质朴自然、深挚感人。引领学生阅读这样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其中的意境的确实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感悟诗句之中蕴含着对友人的依依情别、深情厚谊、人间真情。

引导学生循着珍惜友情这样的思路展开思考,让学生更为深切地理解友情的可贵,引导学生思考:朋友之情如此珍贵,应该如何珍惜?怎样才能进一步地珍视友情,使友情更加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延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巧妙地借助经典古诗的诵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教师巧妙地点拨引领之下,实现知、情、意、行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在思想矛盾的斗争中,不断地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个年轻人胸怀天下的同时也不忘中国经典文化。只有把历史中融入诗词的那些优秀品质发扬光大,才能真正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教育寓于学生感兴趣的经典诵读特色活动之中,学生定能乐意接受,使课堂教学、读本背诵中的德育观念变为行动成为可能。我们要寓核心价值观于经典诵读环境建设中,寓核心价值观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中,寓核心价值观于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中,寓核心价值观于经典诵读常规管理中,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精髓来滋养我们青少年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陈临士.小学生经典诵读100篇[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10-80.

[2]夏逸陶,夏松凉.唐诗三百首(学生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8.

[3]罗正华.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12-90.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