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检测项目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结果探析

2017-03-2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1期
关键词:纤溶本院二聚体

王 斌

(泰州市溱潼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泰州 225500)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的机能出现器质性改变或者障碍,所以该病在临床中又被称为IHD(缺血性心肌病),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动异常、纤溶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在冠心病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寻求一种积极的检测指标对于患者病情的评估、诊断、治疗成为当前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广泛关注的内容[1]。本文笔者为了辩论凝血检测项目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结果,特撷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冠心病患者以及同期本院收治的非冠心病患者26例查究,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撷取本院收治的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资料确诊为冠心病,撷取同期本院收治的非冠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撷取时间是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研究组:女性10例、男性16例,年龄区间是50~76岁,平均年龄为(63.06±12.17)岁;研究组中有7例是AMI(急性心肌梗死),占26.9%(7/26)、12例是SA(稳定型心绞痛),占46.1%(12/26)、7例是UA(不稳定型心绞痛),占26.9%(7/26)。对照组:女性11例、男性15例,年龄区间是52~75岁,平均年龄为(63.57±10.25)岁。排除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配合度、依从性较差的。研究前,家属均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予以签字。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突出,P>0.05,具有优异的可比价值。

1.2 方法

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将其放入枸橼酸钠抗凝剂试管中,进行离心处理,速率控制在3000 r/min。采用全自动凝血仪(型号:希森美康CS-1300)检测Fib、D-二聚体水平、PT、APTT、TT指标,所有的标本均要在2小时内检测完成,在进行试剂检验之前均要好质量控制,一切操作严格按照相关准则进行[2]。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研究组中AMI组、SA组、UA组的Fib、D-二聚体水平均比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PT、APTT、TT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Fib、D-二聚体水平、PT、APTT(±s)

表1 比较Fib、D-二聚体水平、PT、APTT(±s)

注:两组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组别 Fib(mg/dL) D-二聚体(ug/ml) PT(s) APTT(s) TT(s)AMI组(n=7) 4.0262±1.2514 1.3622±0.2514 30.0225±0.5125 13.4625±5.1721 23.2564±4.2514 SA组(n=12) 3.6825±0.5142 1.2526±0.2502 33.2621±5.1214 13.6258±1.6252 19.2141±3.1547 UA组(n=7) 3.5617±1.0814 1.3025±0.2761 33.0241±5.1447 13.0252±1.5141 19.6257±4.2514对照组(n=26) 3.2202±0.6142 0.3215±0.0251 36.9254±7.1421 13.9625±4.1401 17.6214±3.2514

3 讨 论

冠心病极易引发多种血液疾病以及血栓,凝血机制与凝血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冠心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损伤或者破裂,导致血管内膜下的微纤维以及胶原破裂,导致血小板出现释放、聚集、黏附等反应,尤其是病变严重的患者,凝血系统持续性的活化,极易造成血液的凝固性升高,进而引发高凝状态,心肌的缺氧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机体中的代谢产物无法有效的清除,间接或者直接的作用到了神经系统上,进而引发疼痛。该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重体力劳动、高胆固醇、酗酒以及吸烟是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当前临床对于该病的诊断是寻求一种有效、精确的标志物[4]。

PT、APTT、TT均与心脏细胞的受损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研究中,研究组的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的,具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冠心病患者的凝血时间会明显缩短,可作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用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Fib是心脏细胞合成的一个急性反应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最高,在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发病初期的水平相对较高,是纤溶能力是否降低的一个重要指标[5]。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的一种特殊性产物,在证实体内的继发性纤溶方面是一个特异性指标,是机体中纤溶亢进、高凝疼痛的重要分子标志物。本研究示:研究组中AMI组、SA组、UA组的Fib、D-二聚体水平均比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冠心病患者机体中Fib、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受损程度成正比。证实了凝血项目在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的临床检验中,是一种血栓形成前的检查,现已被广泛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中。Fib、D-二聚体水平、PT、APTT、TT凝血项目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临床中的借鉴价值较高,值得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引起关注和重视。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对于如何保证凝血项目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第一、采血时要注意采血技巧的准确性和熟练性,避免外源性的凝血因子损伤组织,或者进入针管。第二、其他标本与凝血实验标本一起采集之后,应先对凝血标本进行分配,防止针管中血液的停留时间过长。第三、标本采集时,患者应该放松,并且环境温暖,避免静脉出现痉挛,止血带的压力不宜过大,同时不要束缚过长时间,时间尽可能的控制在30 s之内,否则极易导致增加纤溶活性,增加凝血因子的活性和血小板释放反应。第四、抽血时,用力要均匀,避免产生气泡。第五、离心处理之后,要及时的检查是否存在血块,如果有血块,不论血块多小,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第六、使用试剂之前,一定要先进性质控,因为符合质控标准,才可以测定[6]。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应用价值较高,广大患者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1]陈建芸,李林海,朱丹萍,等.凝血检测项目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结果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7,28(2):149-151.

[2]王 升,韩清华.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297-298.

[3]洪 流,林伟华,陈华英,等.纤溶系统标志物的变化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428-430.

[4]柳 荫.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44-145.

[5]张 鹏.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9-30.

[6]毕祥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43-44.

猜你喜欢

纤溶本院二聚体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