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网防护教育手段

2017-03-18张秋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分析

张秋婵

摘 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存在与交融,教育的偏斜与失当,社会不良因素的泛滥等,导致青少年犯罪率急剧增加,已成为一个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预防少年犯罪教育存在许多问题:社会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不够扎实;家庭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苍白无力。因此,预防犯罪教育,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现状分析 防护教育

近期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报端,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残忍、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危害性极大,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恐慌和讨论,显然青少年犯罪的一些新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新病灶。

一、青少年犯罪问题现状分析

纵观不断出现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等五类刑事案件占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前五名,青少年犯罪集团、青少年黑帮等问题又是青少年案件中的新现象,大量案件出现犯罪行为人低龄化、手段恶劣、有组织犯罪、女性比例增加等新情况。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是值得社会尤其是承担教育责任的社会机构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的问题。

(一)犯罪年龄不断低龄化

发生在湖南的“10.18抢劫杀人案”中,行凶者就是三名未成年人,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三名未成年人竟然都是不满14周岁的小学生,被害人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女老师,案发后三名孩子还满不在乎地说“我们不满14岁杀人不坐牢”,可见这些孩子不但熟悉法律法规,而且放纵对自身的道德要求,三名未成年人为了能够去网吧娱乐消遣实施了盗窃行为,但在作案过程中被在家的女老师发现,面对自己的老师,三名孩子痛下杀手,不仅对被害者毫无同情心可言,而且还伪装现场,若无其事地去网吧玩。整个作案过程有着明显的成人化特点,冷静残忍,心理稳定,这些本不该出现在几个小学生身上的作案特点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罪犯年龄的低龄化是这个案件的最大特征,也是值得反思和深究的问题。

(二)犯罪人员团伙性明显

从部分在网络上传播的视频可以看出,在众多未成年人对一名或者几名被害者实施殴打凌辱的校园凌辱案件中,施暴未成年人对被害人凌辱时间长,方法极端,性质恶劣,甚至还有人专门拍摄视频上传网络,通过团伙的行为给被害者身心带来严重的摧残,近期发生在贵州、福建、浙江等地的青少年聚众斗殴事件可以看出聚众斗殴青少年人数众多,手段残忍、动辄导致人数众多的重伤和死亡,这对当地社会造成很大影响,在此类事件中,很多青少年是在模仿大量不良影视作品中的暴力黑社会文化,可见社会亚文化对青少年荼毒较深,此类团伙成员从性质上分析更多是留守儿童或者辍学打工青少年,可见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过早的社会化也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一大推手。

(三)犯罪行为盲目、暴力、冲动

深究青少年聚众斗殴的案件,我们不难看出,事情的起因多是因为简单的一言不合或者多看一眼、少看一眼这样的鸡毛小事造成的,很多施害者和被害者甚至根本不認识,从来没有交往,在斗殴过程中痛下杀手的行凶者也是以前并无瓜葛的陌生人,但是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主观独立性较弱,有渴望友情,乐于群聚,向往集体的心理需求,因此导致发生此类事件时平素并无瓜葛的人会天然地纠结在一起,形成暴力团伙。事发后,通过讯问这些犯罪嫌疑人,他们大多承认自己冲动无知、盲目好奇、不计后果。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中身边人的影响和煽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师益友的朋友圈也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四)从犯罪实施的随意性、冲动性向预谋性、智能性转变

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温州黑社会案件中,主犯竟然是年仅16岁的“少帮主”,该犯罪团伙通过敲诈勒索、诈骗绑架聚集了大量不义之财,在目前为数众多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案中也经常能看见未成年人的作案身影,甚至有的充当作案团伙中的骨干主力技术型人才,可见由于青少年文化程度的普遍增强和信息渠道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犯罪行为开始由低级、简单、随意向高级、高智能发展,在很多案件中以利用计算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行的青少年犯罪开始显现,犯罪方式和手段都在不断升级。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充满暴力与色情的网络游戏软件对学生进行诱惑,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难度。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探究

(一)在犯罪主体上

1.犯罪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性分布,呈现低龄化倾向。2000年以来,14—16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长率持续增高。据统计,14—16岁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从1999年的11.42%逐年递增至2003年的15.09%。而16—18岁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终居高不下。

2.性别分布上以男性为主,但部分地区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有所上升。

3.文化程度普遍有些低,据2002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6%,而初中没毕业的占到了47.3%。

4.身份比有些集中。城市闲散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占相当比重。在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的数据显示,闲散未成年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2%。

(二)青少年犯罪特性

1.犯罪年龄逐步低龄化。在众多案件中分析,可看出青少年犯罪已经出现低龄化现象,年龄下线已经不断拉低,犯罪时未成年人居多,低龄参与犯罪人数最近几年在不断攀升。

2.犯罪团伙性明显。青少年人在犯罪中更多趋向团伙作案,几人团伙或者动辄几十人、上百人团伙屡见不鲜。

3.犯罪行为盲目暴力冲动。青少年行为盲目冲动也是本身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特性,暴力不计后果是该年龄段犯罪时的显著特性。

4.犯罪性质从随意偶发到预谋高科技。青少年犯罪已经从偶发转变为有预谋、有手段,并且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实施作案,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

三、青少年犯罪问题成因

(一)从社会客观原因看

一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情况屡禁不止,严重干扰社会生活;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情况沉渣泛起;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在就业、就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无不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二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是对青少年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一些特殊群体子女缺乏应有的关爱,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三是素质教育理念虽然早已提出,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学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以及智育与育德分离,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标准不够科学,学生中厌学、辍学等问题,均是引发学生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因素。四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充满暴力与色情的网络游戏软件对学生进行诱惑,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难度。

(二)从个人主观因素看

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处于少年期、青年初期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危机就可能演化成犯罪危机。生理上的不成熟性导致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明显加速,性机能开始成熟,这些对他们的心理、情绪、精神、行为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形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

四、三网防护教育手段在青少年犯罪中的运用

(一)家庭教育贴身网的首位作用

家庭是每一个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基本单元格,任何青少年都不能脱离家庭独立成长,基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殊原因,家庭就成为了每一个青少年最重要的贴身网,在教育青少年的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绕开家庭教育这一重要话题,因此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首要教育網,在众多案例中我们明显看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罪犯身上的缺失,因为家长长期对孩子的漠视、不负责,导致了孩子的野蛮自由式的生长,并最终形成社会毒瘤。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家长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的素质如何,教育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唯命是从,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努力缩小代沟,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学校教育防护网的突出作用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成才场所,担任着义不容辞的教育作用,很多青少年罪犯都是过早脱离学校、走向社会造成的犯罪,在青少年成长时期没有了学校教育的防护作用,社会的污浊风气、周遭的不良引诱都会毫无阻拦地侵袭青少年肌体,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重点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及法治观念,培养造就有知识、有文化、懂法律、守规矩的栋梁之才就显得尤为关键。从很多校园暴力事件中可见,教育机构不但没有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护网,反而是校园暴力案件滋生的温床,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散漫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教育在教育职责中不光要承担文化知识的传播,更要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定期定时组织做好学生预防犯罪和法治教育课程,努力完成校园安全三级防护网的构建,形成有效的校警联防体系,做好法治副校长的选聘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教育管理理念,实现联防共建、一体推进、理论结合实践的先进育人培人模式,打造成熟的预防犯罪防护网。

(三)社会教育隔离网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在教育生活中必不可少地要接触社会,而现今社会鱼龙混杂,各类社会思想良莠不齐,黄色暴力消极文化充斥网络,在青少年成长期中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是非标准把握不清,很容易造成青少年接受不良诱惑,模仿学习社会亚文化现象。因此要运用社会资源形成一道消、杀亚文化的隔离网,利用政府部门管控手段钳制不良文化向青少年地渗入,组织民间力量发挥监督投诉的保护功能、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传播,形成上行下效、联防一体、全员上阵、全局一盘棋的青少年预防犯罪隔离大网。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现状分析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