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17-03-18路平

医学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路平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13例需行显微切除术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手术过程当中利用神经监测技术,对肿瘤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在13例患者中,有肿瘤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3例和1例大部分切除;在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1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仅有1例患者存在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肿瘤切除率,另一方面还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监测技术;肿瘤外科手术;临床应用

对于神经监测技术而言,其实际上是借助各种电生理技术,对手术过程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予以实时监测,防止因手术对患者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神经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以及肌电图等[1],其在肿瘤外科手术中已经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了对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实现进一步的深入探讨,选取需行显微切除术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为例,现将具体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13例需行显微切除术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经MRI增强扫描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髓内肿瘤,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3~68岁,病程1个月~3年。按照临床表现进行分类:13例受累脊髓节段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8例感觉异常和3例运动障碍;按照肿瘤部位进行划分:6例胸段,4例颈段和3例腰段。在术前对患者予以McComick分级:Ⅰ级8例,Ⅱ级4例和Ⅲ级1例。全部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显微术中对患者行静脉麻醉,选取Xltel型神经电生理监护仪予以监测,当出现监测波形变化的时候警示术者注意操作。

1.2.1体感诱发电位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①将患者双上肢的记录电极调至C3和C4,参考电极则放置在患者前额部Fpz,对患者手腕的正中神经予以刺激,刺激强度设定为35 mV,频率为4.71 Hz,波宽为100 μm,滤波控制在10~2000 Hz的范围当中,叠加次数为100次,对N20和P25的波幅和潜伏期进行重点观察;②将患者的双下肢记录电极调至Cz处,参考电极同样放置在患者前额部Fpz,从而对患者脚踝部的胫前神经予以刺激,刺激强度设定为45 mV,频率为7.1 Hz,波宽为100 μm,滤波控制在10~2000 Hz的范围当中,同样叠加次数为100次,对N50和P40的波幅和潜伏期进行重点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地线插入到患者一侧肩部的皮下。

1.2.2肌电图监测 将自发肌电图的记录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与之节段支配相对应的四肢、会阴、肛门肌肉位置处,对自发肌电实现连续的记录。对于在手术过程当中难以实现辨识可疑组织是否是具有功能的神经纤维的时候,借助同轴双极神经电刺激器,对其施加强度<2 mA的直接神经电刺激,对四肢、会阴、肛门肌肉位置处的诱发肌电图予以记录,进而实现对神经名称和功能的分辨。此外,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不具有主动的电刺激,但是在肌电图当中能够观察到爆发性的复合肌电,这说明相应的神经可能受到了手术操作的损伤或激惹,术者应对其加以注意;最后在完成肿瘤切除步骤之后,利用强度<1 mA的电流对术中累及到的神经组织予以直接刺激,对其功能及保留情况进行判别[2-3]。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数据统计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率使用%予以表示,并用χ2对其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结果 在13例行显微切除术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中,有肿瘤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3例和1例大部分切除;在術前后对患者进行McComick分级,有Ⅰ级8例,Ⅱ级4例和Ⅲ级1例,其中仍有深浅感觉减退和感觉异常患者9例,运动缓解8例,下肢运动障碍加重2例以及排尿困难1例;在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1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仅有1例患者存在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没有发生死亡病例。

2.2神经监测结果

2.2.1 SEP监测结果 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SEP记录较基线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且患者上肢和下肢的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波形在操作前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平稳的态势,其多次记录的重复性较好;根据监测结果总结,在脊髓髓内肿瘤附近进行手术操作并没有对患者的躯体感觉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2.2.2肌电图记录结果 在12例患者进行牵拉肿瘤包膜或电灼肿瘤组织的过程当中,受到压力传导和热能传导刺激神经的影响,常出现过性爆发性高波幅性肌电活动,结合异常放电的肌肉部位和波形的潜伏期,能够对具体受到刺激惹的神经实现判断,在停止手术操作或者是适度放松受牵拉组织之后,其波形会恢复正常;另有1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逆性的高幅肌电活动,在停止操作之后,其波形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并没有恢复到基线水平,患者在术后则出现了下肢运动障碍加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操作而使得神经发生了不可逆性损伤。

3 讨论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为了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上的变化情况,而是对神经传递整个过程当中的电生理信号变化、脑部血流灌注以及脑组织代谢功能等情况予以关注,在肿瘤外科手术中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颅脑肿瘤、颅底肿瘤、头颈肿瘤、脊髓脊柱肿瘤、腹盆腔及乳腺肿瘤等[4]。

为了对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实现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在本次研究中特选取需行显微切除术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为例,选取Xltel型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对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动态监测和肌电图监测,结果显示在脊髓髓内肿瘤附近进行手术操作并不会对患者的躯体感觉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有1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下肢运动障碍加重,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在肿瘤外科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不仅能够对神经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预警潜在的神经功能损伤,而且还能够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性建议,切实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安全性,对于患者的预后起到了较大的改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索书涛,贡平,尚立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35-1636.

[2]程宏伟,肖瑾,冯春国,等.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超声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6):245-247.

[3]庄冬晓,吴劲松,姚成军,等.3.0T术中磁共振实时影像功能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207-211.

[4]葛玉元,贡志刚,蒋佩龙.体感诱发电位动态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4):281-284.

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