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2017-03-18陈娟罗凤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陈娟++罗凤姿

摘 要: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并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理念,分别从教学管理结构、教学管理制度、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教学团队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构建新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教学管理 体系构建

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进的教育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现有的高职教学管理还存在管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课程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不全面、教学团队不平衡、教学质量监控不灵活等诸多问题,没有形成一种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因此,构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切实加快高职教育改革步伐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结构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以工学结合作为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结构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的创新上,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着力解决决策层次、执行层次、决策咨询组织的建设,从而提高管理结构的效能和效率。

一是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组织结构。它强调管理层次的简化和扩大管理幅度,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之一,能够满足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条件和要求。高职院校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二级管理结构,第一级为决策层次,即院长层次;第二级为执行层次,即各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进程中,参考企业现行的组织与工作流程,选择从部门扩展到全局管理的实施方案,开展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培训,从而完善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实现高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自主管理”的专业化,充分发挥各系部自主权,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二是决策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关键在于加强高职院校领导能力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院长思维能力建设、调查研究能力建设、战略执行能力建设、资源整合能力建设、依法治校能力建设、干部选用能力建设、协调沟通能力建设和创新创造能力建设。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院长相当于企业的CEO,其管理职能远大于教学或科研职能,必须主动避免传统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努力学习国内外相关成功案例,从自身思想上创新,以战略和科学的眼光,发挥其宏观规划调控的职业化管理技能。

三是执行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须将高职院校以行政管理模式设置的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来重新进行部门设计和职能定位,就是要按产品实现的过程设置职能部门,将质量责任分解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就业服务、质量管理等职能部门。

四是决策咨询组织的建设。成立决策咨询机构,由企业内的专家和高层管理管理者、学院校企合作处的教师组成,承担着对学院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咨询、指导和评价的职责,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切实发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制度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一是完善学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纲领性文件。学院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或修改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与企业一起共同招收高素质学生,联合开发专业课程,推进专业建设,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理想状态,充分体现校企双方利益共赢。二是加强学院各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指导思想,采取各部门面对面的会议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保证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一致性、衔接性和连贯性,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促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顺利实施。

三、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课程体系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以终身教育為指导思想,与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符合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专业体系建设

专业体系是连接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需求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要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就业导向为宗旨,以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建设:一是专业目标的多极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迫使高职教育的职业目标发生变化。二是专业内涵的更新化。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高职教育的内在需求,专业内涵建设要根据企业发展来增补课程内容和优化课程结构,完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要求。三是专业结构的复合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引发多种职业和职业岗位的复合化,劳动市场竞争引发同类职业的转岗趋势,导致高职院校产生一些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复合性专业类群。

(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应以职业岗位(群)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由学院专业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等共同商讨建立灵活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应按照职业岗位(群)需要设置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模块组合设置专业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同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变化,积极打造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实施基本平台,将课程定位以各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模拟项目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JA2013019)。

习的课程教学网站,丰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相结合、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四、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要紧密联系企业共同建设高水平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的要求,着重加強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目标,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技能训练目标四个方面内容。实践教学目标制订要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准则”的原则指导下,准确把握市场的热点和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的总目标来确定。二是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实训、顶岗实训、综合应用实训和毕业实践四个方面内容。围绕课程或者项目教学需要开展课程实训;按照“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开展顶岗实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开展全面的综合应用实训;参加就业实训开展毕业实践。三是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以及实施方法五个方面内容。建立多方参与、多重管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以学校、企业和学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与职业岗位标准、与生产过程技术要求、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紧密结合的教学管理方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实践课程建设;建立阶段性实施计划和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法。四是实践教学保障,包括实践教学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实训设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指导实践教学教师等建设。五是实践教学评价,包括质量监控系统和效果评价系统两个方面内容。从实践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监控和教学信息监控等部分进行质量监控评价;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五、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团队管理构建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团队管理建设应遵循专兼结合、双向培养、优化结构和激励平衡四个原则。专兼结合是指有高职专职教师和固定企业兼职教师。双向培养是指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可以在学校与企业两个环境中,进行工学结合教育过程中教学相长。优化结构是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应该保证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的合理配置。激励平衡是指对于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相对宽松合理的晋升机会。

(一)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要鼓励专职教师获得“双师素质”。学院建立相关学费补贴、培训补贴、下企业实践等工作鼓励政策措施和经费保障制度,让教师积极提升学历和积累实践经验。每年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外、省内外进行访问进修,定期让教师轮流下企业实践,参与企业改期规划制定、产品技术开发和服务,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教能力,搭建教师团队平台。鼓励专业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积极加入行业企业协会,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提升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要提高兼职教师的引进。学院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制定一套兼职教师的聘用和考核机制,真正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一线员工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担任校内实践教学或学生校外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明确兼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使聘任过程规范化,保障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学院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增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二)加强兼职教师教学管理

学院应将校内外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之中,采用专职老师的教学考核标准,对他们日常教学、实训指导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检查和督导,要求他们参加系部、教研室专业建设研讨会和教学研讨会等教学活动,并将其教学各环节工作纳入考评范围,作为是否继续聘用、酬劳发放标准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另外,对兼职教师提供办公室和办公设备,安排休息室等,增强其现任感和对学院认同感。

六、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积极发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形成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的多元化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学院除了以教务处、督导处和系部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还要积极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全过程,让他们从企业需求的角度评价教学质量,并给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同时,让学生从学习效果的角度评价教学质量,也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形成了以学校、企业和学生为基础的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结构,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长效机制。

(二)构建全方位的监控客体体系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客体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管理和监控。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监控,从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控。还就重视对学院各级管理部门的质量监控,从教务处,督导处、系部、学生工作处、信息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图书馆等部门的教学服务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丰富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凤姿.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7).

[2] 郑学平.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林小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4]刘文洁,胡辉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5]杨俊林.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想[J].职教研究,2010,(3).

作者简介:

陈娟(1974.10-),女,湖南邵东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罗凤姿(1964-),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