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研究进展

2017-03-18王新平

医学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早期诊断产科

王新平

摘要:本次主要研究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患者的效果。根据早期诊断标准,了解产妇的各项状况。结合该病的早期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总结临床治疗体会,以便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才能提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

Abstract: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obstetr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diagnosis.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the disease.Early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targeted therapy,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summar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personnel,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Key words:Obstetrics;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Early diagnosi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凝血性疾病,发病时间急促,病情较复杂,疾病预后情况非常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例过程,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会在微血栓系统中形成,导致循环系统衰竭或重要器官出现组织生理学变化[1]。尤其是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会增加产妇和胎儿的死亡率[2,3]。本文结合该病的早期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总结临床治疗体会,以便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血栓形成和斑块的去纤维蛋白作用,引起外周血坏疽和出血的,病死率高达31%~80%。由于DIC病因是各种不同的基础疾病,所以对基础疾病及对总的临床表现的了解和认识,则更为重要。

2方法和评定标准

2.1治疗方法

2.1.1给予肝素治疗 首先给予患者静脉注入25 g肝素,注射期间,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标准,调节肝素的使用量,凝血时间小于12 min提示肝素用量不足,超过30 min,肝素过量[4]。

2.1.2进行常规辅佐治疗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进行去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诱因治疗;阻断血管内凝血,维持血小板正常;补充体液,维持体液酸碱度平衡,并进行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

2.1.3去除病因 去除诱因已经成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的基础。只有及时去除诱因,才能控制促凝物质,进而抑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最终达到治愈的效果。临床操作时,及时终止妊娠,并清除体内异物;如果患者产后出血不止,就切除子宫。

2.1.4检查治疗同步开展 临床上进行治疗时,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因积极进行治疗,要是等到检查报告出来后再实施救治,就会错过最佳抢救机会。因此,必须及时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生的并发症和病症以及各项综合原因进行分析,并测定产后出血相关指标,实现检测治疗同步进展[5]。

2.1.5多科联合治疗,保护产妇脏器功能 一旦确诊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多科联合治疗。经临床分析发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死因与MODS密切相关,所以必须维持和保护产妇的重要脏器功能。一般进行呼吸支持、肾代替与心血管支持治疗时,可以加强病情观察和检测,并及时调整治疗。维持产妇重要脏器功能还可以给并发症与原发病处于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了手术抢救成功率。

2.1.6合理应用抗纤溶剂 抗纤溶剂主要应用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晚期产妇,可以使用肝素治疗,在补充凝血因子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抗纤溶物质。一般使用0.5 g止血环酸进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注射,2~3次/d,直到出血停止。

2.1.7实施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是凝血亢进,如果凝血与抗凝血同时开展,就会导致抗纤溶与纤溶解较差进行,产生了严重性的恶性循环,因此临床治疗中可使用新型抗凝素、肝素等及时阻断凝血反应。此种操作已经成为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低分子肝素已经成功应用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中,得到的结果较理想。需要注意的是,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必须结合病情发展情况与诱发疾病的发展合理判断。合理、尽早的使用肝素已经治疗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方式。一般发生羊水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要尽早使用肝素;胎盘早剥要控制好肝素使用时间,早期应用可阻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肝素化前使用纤维蛋白原或先进行数学,就会影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进展;产妇出血后容易产生不可逆休克弥漫性血管凝血,因此不用肝素;死胎流产可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并即使给患者补充纤维蛋白原与血液,尽早去除宫内妊娠物。诊断早期如果已经明确了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且产妇病情已经得不到控制,必须及时给产妇注射大量的肝素,尤其是高凝时得到的效果较理想。一旦停止出血,必须及时停用药物,组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进展。

2.2疗效判断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主要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判断。①治愈:患者出血状况得到良好控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6];②有效: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出血情况基本控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验检查结果正常[7];③无效:患者出血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出血无法控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试验检查结果异常。总有效率=有效率+治愈率[8]。

2.3实验分析 采取一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标准进行诊断,由于孕产妇发病较迅速,病情较严重,治愈率较低,容易造成产妇及胎儿死亡,所以必须是对利用早期诊治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行分析,尽快进行治疗,保证胎儿与产妇的安全[9]。

产后出血还会影响产妇体内的酸碱平衡,导致水电解质平衡较容易受到影响,产生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必须及时给患者补充血容量[10]。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原发疾病采取一些积极治疗方法,及时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情的恶化,将患者血小板和凝血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1]。同时,低分子肝素所具有的抗凝功能还可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了凝血酶活性,进一步帮助并消化了凝血因子,而且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安全。

3总结

产科弥漫性出血是临床上较严重的微血管凝血症状,绝大部分情况紧急,而且会出现循环现象,进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凝血疾病,具有发病急促和病情复杂等特点,对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均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果临床上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实施抢救,就会因各种因素导致患者或胎儿出现死亡。经过分析发现,凝血和纤溶系列指标的变化是临床的主要参考,也是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目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产生的器官、组织损伤与源血印子的出血倾向均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妊娠期母体会适应性会出现变化,在孕晚期血液高度凝结,血浆凝血与血液明显增多,提高了血小板聚集能力,而且胎盘与羊水中的凝血活酶也会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妊娠晚期或分娩期所呈现的高凝状态就是防止出血的一种保护[12]。正常状况下,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防止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受妊娠期影响,血浆凝血因子不断增加,纤溶酶含量为孕期两倍,降低了孕期纤溶活性,导致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一旦凝血活酶进入到羊水和子宫蜕膜中,就会产生较多的凝血活酶,促进了凝血的进展。简而言之,凝血的开始不需要其他物质,当较多促凝物质进入到宫腔或胎盘中时,会直接进入母体,继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损坏或绒毛组织释放凝血酶均可进入到母体中,然后发生蓄积血块,导致羊膜破裂。上述情况较急促,容易导致死胎宫内稽留或变形胎盘释放组织凝血活酶。

羊水栓塞、胎盘前置等均是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因素,必须正确进行早期诊断,找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并给患者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羊水栓塞、胎死宫内等均是产科产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病理学因素,容易对患者凝血生理功能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脑、肾等主要器官功能障碍,如果不能消除这些因素,产妇随时都会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以产妇入院后,必须加强凝血功能变化检测,根据临床特征积极诊断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3]。同时还要适当的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分娩前疑似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的孕妇,密切观察并检测产妇情况,提高产科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保证患者安全[14]。根据凝血生理机制将患者凝血恢复到正常水平,改善微循环状态,而且产科弥漫性内凝血发病早期阶段,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之后会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转换[15]。如果不能正确选择治疗时期,就会导致病情恶化。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成分输血治疗和子宫切除治疗。输血治疗[1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出血主要在血液循环中进展,导致凝血因子与很多血小板丧失,激发了纤维溶解蛋白酶的系统,加重了出血症状。此时只有积极给予输血治疗,才能及时补充血液成分,实现止血治疗,给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子宫切除治疗:此种方法适用于产后难以控制出血的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晚期及呼吸循环衰竭等均可利用此方法进行治疗。

从上述分析可知,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原则就是动态性、及时性、连贯性和个体性。及时有效的治疗原发性病已经成为解除病例与组织的主要方式,也可以及时防治DIC,提高了感染控制效果。例如治疗严重的弥漫性血环内凝血时,必须做好感染控制;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实施抗过敏治疗;病例产科导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必须针对性的进行手术,及时清除宫内异物、切除子宫并进行引产。此外,还要积极消除容易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因素,认真做好血容量补充、防止休克,改善产妇缺氧状况,纠正酸中毒,维持产妇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临床研究发现,如果可以尽快消除弥漫性内凝血,就可以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死胎滞留患者,一般取出死胎后,再实施特殊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熊炜.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02:340-341.

[2]王冬梅.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132-133.

[3]侯桂玉,郭跃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4:229-231.

[4]陈维爱,刘晓燕,宋芬.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04).

[5]李秋梅.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10).

[6]李洪梅.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2).

[7]彭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04).

[8]林玉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例诊治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1).

[9]郑湘川.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87-3688.

[10]宋玉华,王慈修,王荣芳.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05).

[11]周榮国.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1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07).

[12]钟江如,纪艳洁,卢爱荣.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05:543-545.

[13]张珂.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4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6).

[14]李婧.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2).

[15]刘欣琦.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3例诊治经验与教训分析[J].大家健康,2016(12).

[16]姚华君.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诊治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5(03).

编辑/李桦

猜你喜欢

早期诊断产科
牛两种产科病的中药疗法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检测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