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浅谈

2017-03-11谢燕

中学课程资源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谢燕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对教学设计进行多重优化,创设教学情境、优化互动形式、拓展课堂训练,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学习思维体系,为全面提升数学素质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优化互动形式、升级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类比思维和发散思维,进而全面塑造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和数学素质。

一、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直觉思维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法选择,教师借助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启动环境。多媒体应用能呈现个性化,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涵,给予最客观的教学应对。

1.借助媒体情境发动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媒体手段创设多元教学情境,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最常见教法。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它给教师施教带来更多方便,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动画、文字、图表、数据等信息,以声光电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刺激,由此形成的视觉、听觉冲击力,势必给学生带来最为深刻的思维动力。多媒体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立体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已脱离了二维空间,正进入三维空间,学生学习思维呈现出了活跃性,学习感知自然是鲜活的。

2.介入生活情境发动

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多重关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接轨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带来思维刺激。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积累,特别是与数学相关的认知,一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启发。教师应在学生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便于学生接受知识,使思维更活跃,学习更高效。

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接轨,需要教师做好多元调查,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如在进行“轴对称性质”学习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一下,然后用剪刀随便剪出一个图形,用大头针或者圆规在图形的特定部位扎上一些小洞,再打开图形,你会有什么发现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开始操作,整个过程进展得非常顺利。有的学生边做边说:“这不是我们常做的剪纸吗?”教师就势引导:“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从这个操作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数学认知。”有的学生说:“我发现对折线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对称轴,这些小点都属于对称点,这些小点组成的线段就是对称线段。”

教师让学生操作剪纸,目的是让学生从剪纸中体悟到数理,这就是典型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对剪纸有一定的感知基础,思维介入顺利而高效。“对称轴性质”主要包含对称轴、对称点、对称线段等内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更好地感知学习内容,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多元互动,强化学生类比思维

合作学习形式众多,教师在设计互动学习时,应从类比思维开始引导,因为这是课堂教学形成的重要支撑。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教师只有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启动学生思维。

1.精选合作互动形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合作学习模式,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都可以看到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发动学生展开合作互动交流学习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小组讨论、小组检查、小组操作、小组演绎、小组竞赛等都属于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師要根据合作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合作学习形式众多,小组讨论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要摆脱固化思维,创新合作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交互渠道,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展开对比思维活动

开展数学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适度介入其中,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进度、效果等因素展开设计、监管、优化、促进,以提升合作学习效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介入类比意识,通过对数学的概念、原理、现象等展开多元对比,拓宽学生思维的域度,开阔视野。类比意识是指借助已掌握的认知、经验,对不熟悉的问题进行多个层面的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发现,并简化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建立起崭新的学习认知。

如“勾股定理”,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并提出思考问题:“你能够用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且利用所拼的图形来验证‘勾股定理吗?”学生快速行动起来,纷纷展开了实践操作。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指导,并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验证过程。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这些验证过程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认知体系的建立。

教师让学生利用拼图方法展开“勾股定理”的验证活动,即利用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两个正方形,然后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推演出“勾股定理”。这个推演过程就是一个类比过程,有助于学生顺利建立思维认知。

三、升级训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在设计数学课堂训练时,教师要重视实践操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教师应设计多种训练,为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

1.重视实践操作学习

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习惯的培养,多设计一些实践性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数学,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懒于动脑,更不想动手,甚至没有记录笔记的习惯,教师讲解重点内容时不能及时记录,课后复习找不到方向,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动手意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多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具体的操作、测量、计算、观察、调查、搜集、整理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成长。

2.提升学生应试能力

考试是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升学考试,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势在必行。在应试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的关注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查题目,抓住关键词,反复多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快速响应;其次,多角度拓展思维,从不同方向展开解读分析,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应试效率;最后,介入反思意识,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当题目完成后,要多重思维验证,从结果推演,这是一种逆向思维训练。

在“實数”训练设计时,教师给出多种题型:(1)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的平方根是-3 B.9的平方根是3 C.8的算术平方根是±3 D.9的算术平方根是3;(2)填空题:64的立方根是( ),a是9的算术平方根,而b的算术平方根是9,则a+b=( );(3)解答题: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π,2,-1/2,,2.3,30%,其中整数有( )有理数有( )无理数有( );(4)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6x2-81=0,(x-2)2-64=0;(5)将一个体积为216 cm3的正方体分成等大的8个小正方体,求每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展开自主训练,对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有重要帮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设置训练题目,使学生通过训练,能够切实提升考试能力。从多种题型设计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学习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有一定把握,题目设计呈梯度性,目的非常明确,参照了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基础。

数学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事实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更新,做好教情学情的分析,针对学生思维激发点来展开教学,促使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并向多元、发散方向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蔷.转换思维角度,学会逆向思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6).

[2]潘崇利.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2(2).

[3]郑永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5).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