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17-03-10陈艳飞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民绿色社区

陈 中,陈艳飞

(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论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陈 中,陈艳飞

(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绿色发展观念淡薄、绿色生产方式和技术缺乏、农村生活污染加剧、生态系统失衡、绿色发展法制不健全;其主要对策:科学合理规划绿色型社区,提升社区生态质量,发展绿色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绿色发展政绩观念,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内在统一,加强绿色文化建设、提升绿色文明意识,建设生态型组织、发挥引领作用。

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问题;对策

建设绿色型社区必须注重生产发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生态良好发展思路。但传统型农村社区建设弊端日益突出,出现与绿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和问题,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坚持贯彻落实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当中去。要注重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全面建设新农村绿色型社区,从而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农村社区的绿色发展。

一、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1.绿色发展观念淡薄

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相对缺乏。据调查,65%的农民只知道农药对农业生产有帮助,但不知道农药使用的标准浓度;又如污水随意排放、乱倒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混合处理、滥砍滥伐等等。农民这种无意识、不自觉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甚至有些农民小农意识强烈,认为一些污染环境的行为无伤大雅,久而久之,不注重环保的坏习惯成了理所应当。同时某些乡村领导干部只重视GDP,忽视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忽视百姓对环保的需求,忽视经济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充分估计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农村干部目前这种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政绩观”已经明显地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我国乡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因为缺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功能整体规划,使得乡镇企业布局混乱,许多企业生产污染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带来损害,昔日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不复存在,如今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2.绿色生产方式和技术缺乏

目前,大部分农村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得到根本性转变,技术落后已成为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的“瓶颈”;再加上多数农民缺乏科学常识,没有按照环保要求使用化肥和农药,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农业技术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农民对现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缺乏,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尤其是绿色产业的发展

3.农村生活污染加剧

目前,在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传统的自然村落垃圾污水随便排放,乡镇企业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统计:“目前每年城区、郊区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分别约为1.6亿吨、0.3亿吨和2亿吨,也就是说,农村垃圾的处理需求比城市还大。”[1],农村社区的垃圾缺乏集中的有效处理和统一清扫,各种污染源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生活垃圾成分日趋复杂,特别是日益发展的乡镇工业所导致的生产污染和日益推进的乡村发展的城镇化所导致的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农村社区垃圾难以处理造成的二次污染也很严重,村子里垃圾目前到处自然露天堆放或者下雨自然冲刷,对农民的生活必需的地下水、空气产生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没办法做到有效处理污水,环境卫生很差,容易滋生蚊虫,对地下水质和地表水都会造成影响。秸秆焚烧造成,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会导致乡村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极为不便。生产、生活功能布局不合理,引发社区污染严重,大兴土木,拆迁房屋、强占基地,美其名曰“经济开发区”。虽然短期间带来了比较好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甚至不懂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保护自然环境,污水、浊气和污染物肆意排放,特别是小矿山、小砖窑、小煤窑、乡镇加工企业等点多面广,遍地开花,直接影响到农村社区环境,导致污染越来越重。

4.生态系统失衡

虽然农民在当今的绿色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注意到要保护生态平衡,但是因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和技术落后,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学用品和破坏森林,造成了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农民乱砍乱伐、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杀灭了生物,使得乡村动植物种类减少,甚至有些动植物频临灭绝,生态平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从乡村挖走大树、古树名木,栽到大城市,所有这些虽然能够给农民带来短暂的可观的利润,但是把乡村的这些树种挖光,使得农村的生态失衡,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实在不可取,降低了绿化质量,加速了珍稀树种的灭绝。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逼近18亿亩,……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全国一些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2]234尽管政府对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问题依然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水库报废、生产条件遭到破坏,甚至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国家生态安全。森林是大自然的氧气之源,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一些污染。古老落后的偏远的乡村地区,秉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想富,先砍树”等陈腐观念,破坏森林,滥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面积锐减。因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滥砍滥伐等原因,造成土壤流失、硬化、退化和沙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同时因为土壤里残留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使得农作物又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危害了人们和牲畜的健康;大量塑料地膜即“白色污染”会残留在农田,一般情况下,残膜可以在土壤中存留200-400年,导致土壤的透气性被破坏,致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阻。

5.绿色发展法制不健全

虽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已经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了绿色发展,健全和完善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和规定,这些数量可观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条文和政策,对改善我国生产和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在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方面确实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许多方面,环境立法还不完善、执法还不到位,特别是农民的环保法制观念并没有普及,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有其局限性。比如,乡村社区建设缺乏规划,目前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不仅仅是缺乏掌握先进技术的现代农民,更是缺乏对乡村整体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的优秀人才;绝大多数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中忽视了生态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计划,比如,农民因为缺乏整体规划,为了建一栋民房而要挖掉半边山,既破坏了环境,又不美观。由此可见,乡村建设缺乏相关规划法律或者有一些法律条文形同虚设。农村社区污染问题屡禁不止,可能与农村的生态环境立法存在缺陷或者环境保护法规执行不到位等有关,使得农村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乡村干部和农民环境法制理念淡薄,国家对农村环保监督机制缺位或者失灵,不能把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的对策

1.科学合理规划绿色型社区,提升社区生态质量

着力发展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和优势,科学地制定绿色型社区的建设规划,做到空间布局规划合理,增加绿色元素。“要按照人口、资源和环境均衡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提高国土综合利用效率,使国土空间利用达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目的,提高自然生态空间修复能力、耕地集约生产效率,确保世世代代中华儿女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生存和发展的家园。”[3]218在制定规划时,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地方文化元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留乡村的文化传统;同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势、地貌以及周边主体功能布局,注重体现地域建筑特色,保证社区适宜居住、舒适优美、安全;土地规划要注重资源节约与合理使用的内在统一,要注重建筑美与生态美的内在统一,反对浪费空间和破坏生态平衡;交通道路规划方便合理,既要方便汽车的行驶,又要做到保护自然环境;既要重视乡村道路的物质文化建设,又要注重乡村道路的绿色文化建设;保障居民方便和安全;基础设施比如公共汽车站点、煤气配送、中国电网、净水厂、学校、医院、银行、邮局、娱乐场所,配套齐全,统筹共建,互相共享。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废物回收再利用,减少生活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合理布局和开发农村土地,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田野和森林,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推广利用新型能源,发展绿色产业、循环产业、低能产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的程度;分类处理生活废弃物。

2.发展绿色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设节约型农业,将减少资源浪费作为首要内容;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推进生态养殖产业,保证农业投入品使用的高效性,加强对耕地资源的有效使用,设立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的法律,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补偿制度,设立环境补偿金以维持乡村生态平衡;必须树立绿色理念,发展绿色产业、高效低能产业,优化现代农业结构;不断引进最新技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发展节约型农业。发展循环农业,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实现循环发展,避免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提高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型农业。比如遵守大自然规律,注重生物共惠互利,发挥生态耦合效应,做到循环使用农副产品,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乡村绿色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规范农民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保障乡村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和绿色技术教育,提升农民绿色发展素质和能力,引导农民树立保护自然和节约资源的观念,促使农民利用新技术解决环境难题,提高农民绿色生产技能和改变农民绿色生活方式,自觉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3.强化绿色发展政绩观念,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内在统一

在今后农村建设当中,政府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政绩观,树立绿色发展政绩观,要充分发挥政府对乡村绿色发展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导向,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农民对环境的需求和环保生活的期盼,将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综合化和最大化作为政府机关的主要目标,不要为了个人前途而追求单纯的经济政绩观,从而对乡村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培养政府官员的绿色政绩观念,约束自身的行为与思想,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正如学者陈若松所说:“制定低碳产业导入政策,加强低碳经济指导和社会舆论导向,激励低碳产业发展,把低碳绩效纳入政绩考核的核心内容。”[3]217

4.加强绿色文化建设,提升绿色文明意识

要建设绿色型社区,就要把绿色型社区文化建设与农民的绿色素养提升进行有效结合。改变农村落后的风俗习惯,把农民培养成为既有绿色文化,又有绿色技术的现代新型农民,这才是建设新农村绿色型社区的根本出路。一是开展对农民的绿色理念教育和绿色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让绿色文明观念的普及与农民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农业知识与技术,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二是加强绿色型社区建设的示范与推广,引导农民培养绿色发展价值理念和生态平衡观念,激发乡村农民建设美丽村庄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引导乡村农民改变浪费思想,树立节约型、环保型和绿色型生产和生活消费观念,正面引导农民能够通过绿色消费行为减少对乡村社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使乡村变得山清水秀、空气清爽;培养农民公共卫生习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绿色型社区建设,为居民和政府的沟通创造渠道。正如陈若松教授所说:“加强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培养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个人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3[219]

5.建设绿色型组织,发挥引领作用

基层党员是绿色型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夯实建设基层党组织,有效提高基层党员的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绿色型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其中的引领作用。一是要完善党员队伍。在把社区的党员全纳入党支部的同时,结合乡村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乡村党员干部所喜好的以绿色型社区建设为主题的文娱教育活动,保持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乡村基层党员干部绿色发展的活力,要保证党组织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同时把对党信念坚定、思想政治素质高、有群众威信,有技术,懂流通、善营销的科技型和经营型人才吸收到党支部班子中,并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作为绿色型社区建设的主心骨。二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新农村绿色型社区的建设中,要根据每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党支部可实行帮扶机制,每个党员做好帮带者,要求村民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充分利用社区的设施,对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让每个村民都遵守生态法律和制度,合理规范和刚性约束乡村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增加绿色消费元素,严厉打击和处理那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个人行为,甚至小团体行为,也可经常组织基层党员和村民外出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观摩和学习,要让村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先得到实惠。定期进行文明公德评比,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党员及村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党员的生态责任,也激发了他们对农村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只有每个党员都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使每个农村居民都树立起生态责任意识,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生态环境才会可持续,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新农村绿色型社区才能建设得更加美好。

[1]梁嘉林.“十二五”垃圾处理产业或超三千亿元[N].经济参考报,2011 -08-15.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陈若松.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On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friedly Community in New Rural Area

CHEN Zhong,CHEN Yan-fei
(College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

The new rural green colore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new rural green colored community construction: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the lack of green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rural life pollution,ecological system imbalance,the legal system is not sound;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ew rural green colored community construction: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of green community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community,develop green agriculture,improve resource utilization,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chievement,pay attention to the unity of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ulture and raising awareness of green civilization,and build ecological organization and play a leading role.

new countryside;green colored community construction;issues;countermeasures

D668

A

1671-9743(2017)06-0030-04

2017-02-17

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农村绿色型社区建设对策研究”(17C0494)。

陈中,1993年生,男,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农民绿色社区
绿色低碳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