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交换视角下农村高额彩礼现象
——以安徽省Y乡为例

2017-03-10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额彩礼男方

张 倩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社会交换视角下农村高额彩礼现象
——以安徽省Y乡为例

张 倩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断地提高,相应地农民的消费层次也逐年提升。对安徽省Y乡的调查显示,农村彩礼呈现高额化的趋势,高额彩礼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农民的经济条件及婚姻生活等产生不利影响。在社会交换视角下,从经济因素、性别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重点分析了农村高额彩礼现象的成因。彩礼,这一婚俗从古延续至今,以后也必将持续下去,控制愈演愈烈的农村高额彩礼现象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完善措施至关重要。

社会交换理论;婚姻交换;高额彩礼

一、引言

社会交换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1]167-192。婚姻关系就是一种社会关系,男女双方通过婚嫁仪式缔结成夫妻关系。婚姻本身即为一种交换,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换,还涉及到两个家庭之间的交换,甚至还包括婚姻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换。受传统父系家庭制度的影响,农村的家庭婚姻消费主要以男方家庭为中心,男方家庭若想征得女方父母同意把女儿嫁到自己家庭,必须以下聘礼的形式进行交换,而女方家庭也要提前准备好嫁妆作为回礼。

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现象的研究,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都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且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以往学者研究彩礼的视角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一)婚姻消费视角。岳林鑫认为彩礼是男女双方家庭婚姻策略的博弈。孙婷则宏观地介绍了从50年代至21世纪初男女双方家庭婚姻消费的变迁,并且从经济、家庭、社会文化和政策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影响农村结婚消费变迁的因素。

(二)民俗学视角。乌丙安教授认为,彩礼是族外婚的通俗,把嫁女视为成年劳动力转移,所以索取彩礼作为补偿[2]56。

(三)文化角度。杨善华认为彩礼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婚姻文化意义,它能被当地农民接受主要因为它作为一种婚姻规范已成为当地婚姻文化模式的组成部分。其他学者主要从民族文化角度介绍了少数民族的彩礼婚俗,如刘秀銮对苗族婚嫁习俗的阐述和龚摘对藏族婚礼中的礼物交换的介绍。

(四)社会变迁视角。张恩义通过对云南省昭阳区A村的实地调查,在社会变迁视角下,以农村彩礼变迁为线索重点分析了影响A村彩礼变迁的诸多因素。王德福以豫东农村的民俗志调查为主,重点研究了彩礼习俗的变迁和转型期农村社会变迁的关联,并认为彩礼是变色的嫁衣,其性质是代际剥削手段。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彩礼的性质、功能和变化进行了重点分析,颇有启发性。以往学者的研究多是具有条理性的纵向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开阔了后人的研究思路。但是我们发现既有研究成果没有从社会交换视角下重点对高额彩礼现象下男女的交换行为进行考究。本文主要从社会交换视角男女双方的交换行为对高额彩礼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深层次的探析。

二、Y乡的彩礼类别及高额表现

Y乡位于安徽省涡阳县西北部漳河与涡河交汇处,下辖16个行政村,5个街道委员会,约有8万多人口,该乡地理位置优越,西邻亳州,南接S307省道,北与涡阳和永城公路相通,涡河穿镇而过,来往车辆昼夜川流不息[3]。Y乡农产品丰富,特产苔干更是久负盛名,清朝时被特指定为“贡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并被称为“天然保健食品”,苔干现已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对外出口至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仅此一项就为Y乡每年带来了超亿元的创收。除此之外,Y乡还盛产药材,其品种高达50多个,依托药都“亳州”,每年可带来上千万收入。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Y乡成为皖北重镇和涡阳县三大建制镇之一。

以Y乡为例对农村高额彩礼现象进行分析,一是由于个人原因,笔者对Y乡的风土人情和婚姻风俗比较了解,并亲眼见证了最近几年农村彩礼持续走高的现状;二是因为Y乡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劲,曾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十强乡镇”、“十佳乡镇”等,在皖北非常具有代表性,以其为例分析农村高额彩礼现象较具有说服力。

(一)见面礼

相亲是Y乡男女首要的择偶途径。介绍人先将男女双方及其各自家庭的大致情况分别向对方介绍一遍,如果双方觉得合适,便会选定时间和地点安排双方第一次见面。初次见面主要是看双方的外表和言谈词吐,基本了解一下个人的家庭情况。如果双方都很满意并表示愿意交往下去,那么这时男方便要向女方出示见面礼。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在Y乡上世纪80年代见面礼只是一件小礼物,例如一条小手帕、一本书或一件手工艺品等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而现在见面礼都是现金形式,其金额高达5 000元。村民张先生说:“八字都没一撇的事情就送那么高的见面礼不是一个好开头,但是没办法,托人介绍的几乎都要给见面礼,谁家不愿意掏钱就会被村里人指三道四,媒婆也会嫌你家小气不会主动出面做媒”。所以,迫于压力男方家庭几乎都会在相亲时准备几千元的见面礼。

(二)订亲钱

Y乡俗称订亲为“传福”。订亲的主要事宜包括下聘礼和商定婚期。男女双方交往一段时间后,如果双方都感到很满意并有结婚的打算,那么男方便由至亲长辈(一般都是舅舅或叔伯)作陪择吉日到女方家订亲。订亲钱占彩礼金额的一大部分。通过访谈了解到最近三十年Y乡订亲礼的开支变化很大,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1世纪以前,订亲礼主要为一些实物,例如半扇猪肉,外加一些红糖果子之类。最近几年订婚礼不仅呈现出实物与现金相混合的形式,而且在数量上也很有讲究,实物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上一般都是偶数(6、8、10),例如十箱好品牌的酒、十条高贵烟、外加猪、羊、牛肉和其他的礼盒,凑够一个偶数品种,寓意十全十美。订亲钱的数额也有讲究,例:一万一寓意女方万里挑一;四万八寓意夫妻感情生活四平八稳;六万八寓意双方家庭万事顺利和富裕;八万八寓意财源滚滚;十万寓意十全十美。虽然订亲钱的额度要视男方家庭经济条件决定,但是近几年额度不断攀升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无论贫富,男方家庭在婚前必须为新娘提供专属新房,无论在宅基地盖房还是城市买房都要花费男方家庭几十万的财产。村民姜女士说:“这几年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讲究,订个亲就花那么多钱,这还让人怎么活,以后谁家还敢生儿子啊!”

(三)红衣钱

红衣主要是指女方在新婚时要穿的新衣服和佩戴的首饰。按照当地农村结婚的规矩,举办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要给女方买红衣并与婚期前三天送至女方家。上世纪末的“红衣钱”主要是指新娘做新衣服的布匹,演变至今,红衣不仅包括女方结婚和回门时要穿的衣服、鞋子而且还包括结婚时佩戴的首饰。衣服从里到外都要焕然一新,首饰包括“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或“五金”(项链、戒指、耳环、手镯和吊坠)。村民张小姐说:“订亲问男方家庭要那么多钱后,我也不想让他们家再花几万元买首饰了,这些东西平时我也不喜欢戴,但是我朋友结婚都要了三金或五金,如果我没有会显得很没面子”。

(四)封喜礼

“封喜礼”可以理解男方家庭支付给帮忙筹办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劳务费和酬谢费。二十年前的“封喜礼”主要是给香烟等实物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喜礼”的形式也演变成红包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封喜礼”最大的开支是用于婚车,男方的迎亲车,每辆车的司机要给一条香烟,女方的送亲车,每辆车的司机除了一条香烟还要另准备200元的红包。村民王先生说:“以前迎婚车都是用村里的四轮车,只要能拉完新娘的陪嫁物就行了,但是现在新娘子都要求必须用几十万的豪车,都是农村人去哪找那么好的车,凑不够只能再花钱从婚庆公司租车,光婚车就要花好多钱”。

(五)嫁妆钱

所谓嫁妆,原本应属于女方家庭婚姻消费。在Y乡女儿出嫁前,父母会为其准备衣被、家具和电器等生活用品作为她的陪嫁嫁妆。但通过调查发现,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嫁妆钱”的确都是由女方家庭出,但是,现在女方家庭为新娘置办嫁妆的钱都是用订婚时男方家庭为女方准备的现金彩礼,这又无形中提高了彩礼的数额。村民程女士说:“现在女儿出嫁根本就花不到家里多少钱,嫁妆都是用她对象家给的彩礼钱买的,剩的我也不要她的,她自己保存”。

(六)压娇钱和下车钱

在Y乡,“压轿钱”是指婚礼举办当天女方家有一男童亲戚随婚车陪新娘到男方家庭,男方家庭要给这名男童“压轿钱”。“下车钱”是指女方到男方家庭后,在下婚车双脚碰地前,男方要给女方包红包,否则女方拒下婚车。“压轿钱”和“下车钱”起初只是给婚礼添加乐趣的一种仪式,婚礼当天男方家庭包个小红包即可,而且即使不给也不伤大雅。但是,现在不仅一定要给而且数额还很高,“下车钱”也要包个几千元的大红包,不然新娘在亲朋好友的起哄下不愿下婚车,男方家庭不给就会显得很难堪。村民张小姐说:“家里要有小孩,结婚时肯定要给我压轿的,而且下车时他(新郎)也一定要给我红包,我们这儿一直都比较流行这个,再说了,那么喜庆的日子他家也不会计较这点小钱的”。

(七)改口钱

“改口钱”指男女双方父母支付给一对新人的“改口费”,是随着婚庆公司下乡的开展,在Y乡的婚礼中新兴起来的一种规矩。“改口钱”的数额视参与婚礼的双方长辈的数目而定。由于“改口钱”是司仪在男方家庭主持婚礼仪式时的一个环节,所以,参加婚礼的长辈属男方家庭较多,这些长辈在新人敬酒改称呼时都要给一对新人“改口钱”。新郎父亲翟先生说:“我和孩儿妈至少要给儿子和儿媳一人包2 000元的改口钱,而且,我父母给孩子们的改口钱也得我提前给他们准备好,老人家年龄大了花钱的地方多,不能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这无形中又给男方家庭增加了负重。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Y乡彩礼的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彩礼数额的不断增长,二是彩礼项目的多元化,总的呈现出一种高额状态。近几年,这种高额彩礼现象不只是Y乡的个例,狮子大开口的农村高价彩礼在我国并不鲜见。每逢结婚的良道吉日多的月份,我们都能在新闻网站中看到全国各地关于农村高价彩礼的报道,有些网友还制作出了各地的对比图。大家纷纷感慨现如今结婚成本过高,彩礼已经成为婚姻中一个令人忧心忡忡和纠结无奈的话题。

三、农村高额彩礼现象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费孝通曾经说,“礼是社会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行为我们才称为是对的,对就是合式。”[4]彩礼即是一种合于礼的范例。彩礼虽然以一种物质的形式作为表征,但它物质表征下蕴藏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彩礼也是一种象征符号,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思想传统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支配着乡村人们的行为方式[5]。然而,受到经济、性别和社会心理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超出农民正常负担范围之内的高额彩礼,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农村高额彩礼现象的危害

1.加重了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

社会交换理论提出可以用对等性和不等性原则对人类的社会交换行为进行解释。布劳认为,社会的权力差异及分层现象由不对等交换产生。高额彩礼无疑是婚姻中的不对等交换,女方向男方提出的交换条件过于苛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虽已得到显著性提高,但是数额不断攀升的彩礼可能会消耗掉一个农村家庭的全部积蓄,致使男方家庭因婚致贫。相应地,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农村家庭投资性支出就会减少,在生产方面,限制了新机器和新技术的引进,最终给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加大农村的贫富差距,高额彩礼表现出的不对等交换直接给男方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女方家庭经济条件可能会因此改善。是以,社会风行一句话:生男孩是建设银行,生女孩是招商银行。

2.影响新婚夫妻的家庭和谐与婚姻稳定

布劳认为有三个条件会给社会交换过程造成影响:一是,交换伙伴之间发生交换时的关系特征;二是,提供社会报酬时付出的成本及其性质;三是,交换发生的社会背景。男女双方在缔结婚姻关系时发生的社会交往,都受到这三个条件的影响。高额的彩礼,是男女双方交往的成本,它使得婚姻牵扯到过多的经济利益。这就导致人们在相亲时过分的重视对方的家庭经济状况,而忽略了对对方人品、情感以及婚后生活的考虑,这将可能影响到双方婚后生活的和谐与美满。另外,男女双方的婚姻牵扯到太多的经济纠纷,婚后家庭生活定会常因钱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利于夫妻的婚姻稳定。现实生活中,因高额彩礼造成的婚姻悲剧俯拾皆是,而因彩礼过高致使婚事告吹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3.不利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水平分化”①和“垂直分化”②是社会结构分化的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会使社会交往受阻,并且各种分化越大,社会交往受到的阻力越大。高额彩礼定会导致农村水平分化过大,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增多,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安定。高石钢在《民国时期婚姻论财规则初探》中指出,彩礼造成大量婚嫁失时者数量增多,还会导致农村各种畸形婚姻:骗婚、换婚等[6]。盛行的攀比之风腐蚀着农村的社会风气,这无益于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二)农村高额彩礼现象的成因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可追溯出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农村的高额彩礼现象亦如此。Y乡的彩礼数额和项目的变化,其背后也一定有一些导致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笔者主要从经济、性别和社会心理三方面来分析农村高额彩礼现象产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首先由经济条件决定。男女双方在婚前势必会优先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并受其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家庭的经济基础也有所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彩礼的高额消费提供了物质前提。霍曼斯在其社会交换思想中提出价值的大小和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是人们采取行动时优先考虑的因素。若报酬的价值大但成功率却小,人们行动的可能性便会下降。相反,若价值小而成功率大则人们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增强。人是有理性的思维者,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根本目的在于取得最大程度的酬赏和利润。“报酬”一词是在交换理论中出现频数最多的词,它是人们进行交换的前提,正因为人们对报酬有所期待,才会吸引人们去交往和互动。同时,布劳的交换理论认为社会报酬涵盖“内在性报酬”和“外在性报酬”两方面。人们通过缔结婚姻关系进行交换所获得的报酬涵盖了内在性和外在性两个方面,不仅仅是经济和物质上的也包括情感方面的报酬。彩礼作为一种外在性报酬,是男方家庭用之交换女方家庭的内在性报酬的资源,而农村家庭收入的提升,直接为女方获得高额彩礼报酬这一行动的成功提供了直接动力。

2.性别因素

布劳认为社会交换并非均是建立在相互吸引和平等交换基础上的对等性交换,不平等的社会交往会使一方获得权力,而另一方失去社会独立性[1]。个人或群体若具备战略资源、替代资源、强制力量和减少需要这四个条件便可保持社会独立性。而目前我国农村的适龄青年很难具全以上四种条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 079万人,比女性多3 376万人[7]。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十分严重。其实,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是与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分不开的。在农村,由于受到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重男轻女观念尤重,又本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导致许多人拼命地生男孩。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之下,男多女少,女方在婚姻市场上就有了更多的选择。除此之外,农村人口社会流动过大,这种社会流动主要表现为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逐渐在城市定居下来,而其中女性长期定居在城市的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大多数农村男性依旧选择回乡娶妻生子。人口流动造成农村婚姻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甚至出现“一女万家求”。这时,男方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就会采用增加彩礼扩充自己的战略资源的方式来吸引女方,进而导致农村彩礼一路走高。

3.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布劳认为,人与人之间进行关系结构的传递需要一种机制——共同价值。共同价值为复杂的交换提供了一套共有标准,使所有参与者得以在同样的情景定义下实施交换行为。我国农民习惯于将自己放在一个群体环境中,成为一个宗法制的村社、家长制的大家族或一个小社团的成员,他们对周围人的看法和反应很在意,不管是做什么事总是尽量与周围人的环境相适应,以至于自己不会与这个群体脱离[8]。因此,当他们在给自己的子女在彩礼上出谋划策时,不可避免地会以他们所在的生活圈的准则来规范自己。所以,如果一个村里的大多数居民彩礼数额支出过多时,其余人也会跟着效仿,这就助长了农村高价彩礼之风。男女双方在缔结婚姻关系的过程中,各种礼节、风俗和彩礼数额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各自家庭的社会地位及声誉。在封闭的农村社区中农民之间是存在竞争的,他们在竞争中的参照体系就是和他们生活在同一社区中的人群[9]。女方父母认为彩礼代表女儿的身价,数额高,说明面子大,不会被人瞧不起,因此,本着一种攀比心理向男方索要高额彩礼。

四、几点建议

彩礼有着浓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并且作为婚礼仪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彩礼这一婚俗将长期的持续下去。如果农村高额彩礼现象不加控制,以后负面影响一定会加剧。所以本文最后针对如何控制农村高额彩礼现象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在Y乡,通过访谈了解到女方家庭向男方家庭索要高额彩礼,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女儿嫁过去之后经济上不宽裕,为了保证女儿婚后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就只有通过高额彩礼这种方式提前占有婆家的财产来为婚后生活提供保障。如果农村家庭中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那么婚姻中女方家庭就不会把彩礼看的如此重要了。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抑制农村高额彩礼现象持续下去的关键。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移风易俗、摒弃不良社会风气

农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从长远来看,要扼制高额彩礼现象,一定要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具体来说,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当地电视台和新闻媒体普及农民关于彩礼、嫁妆等这方面的知识,纠正他们对彩礼存在意义的错误理解,通过具体新闻案例加深农民对高额彩礼造成的悲剧的印象,并鼓励农村适婚青年勇于向高额彩礼说“不”,还婚姻和家庭应有的圣洁和美好。

(三)政府起好带头示范作用

目前我国,婚姻中由于彩礼引发的纠纷与赔偿案件在新闻报道中常见。因此,政府必须要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对农村地区婚嫁高额彩礼现象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干预,以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政府应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规定彩礼的数额和项目,并鼓励村党员干部起带头和鼓励作用。此外,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中“养儿防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实际上就显示出来肩负在儿子身上的养老负担,并且老龄化带来的子女的养老负担更加严重,为此,政府一定要做好村民的养老工作。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农村高额彩礼已超出“礼”的规范,是一种既不合礼又不合法的现象,《婚姻法》虽已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可以在村布告栏张贴告示、向村户发宣传手册、通过村广播传达或请法律专家定期组织村民听取讲座。除此之外,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索取高额彩礼的村民实施严厉的财物惩罚。

注释:

①布劳认为:社会结构可用类别参数(包括性别、种族、宗教、语言、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和等级参数(包括教育、收入、财富和权力等)来描述。水平分化是异质性社会结构,指人口在由类别参数所表示的各群体之间的分布。

②垂直分化是不平等的社会结构,指由等级参数所表示的地位分布。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乌丙安.民俗原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3]王平,韩良.义门镇——皖西北一颗璀璨明珠[J].记者观察,2010(1):70-71.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岳琳鑫.中国乡村彩礼现象研究——基于豫东M村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6]张恩义.社会变迁视野下农村婚姻中的彩礼分析——以云南省昭阳区A村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3.

[7]满文萍.农村天价彩礼现象解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61-263.

[8]朱志娟.当代农村结婚高消费的民俗学分析——以豫北地区唐庄村为个案[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9]孙婷.农村结婚消费变迁研究——以河南潢川B乡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On Rural High Bride Price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xchange——Taking Y Township of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Qian
(College ofsocialdevelop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7)

In recent years,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A survey of Y township in Anhui province shows the trend of rural high price and high price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which has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farmers'economic conditions and marital life et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xchange,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rural high bride price phenomenon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 key economic factors,gender factors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This ancient wedding bride will continue to control the growing phenomenon of rural high bride price.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tackle the social problem.

social exchange;marriage exchange;high bride price

C91

A

1671-9743(2017)06-0016-05

2017-04-19

张倩,1991年生,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猜你喜欢

高额彩礼男方
高额彩礼产生的社会矛盾及解决对策的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高额彩礼治理路径探索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高额收益要谨慎,场外配资需辨明
我,结婚不要彩礼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自制
天价彩礼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