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整合原则视角下的旅游牌示解说词汉英翻译
——以金丝大峡谷景区为例

2017-03-09田亚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金丝译者译文

田亚亚,杨 娇

(商洛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多维整合原则视角下的旅游牌示解说词汉英翻译
——以金丝大峡谷景区为例

田亚亚,杨 娇

(商洛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旅游牌示解说词是景区的名片,为游客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旅游信息,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外国游客的游览质量。金丝大峡谷景区旅游牌示解说词汉英翻译存在严重的语言错误、语用错误与文化错误等问题。译者可遵循生态翻译学“多维整合”原则,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层面实现汉语旅游文本到英语旅游文本的自然转换,使译文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意义、功能与文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外国游客。

金丝大峡谷;牌示解说词;英译问题;三维转换

旅游牌示解说词是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无声导游,是景区对外宣传的窗口,是游客欣赏景区景观与了解景区文化的主要渠道,其英译文质量直接反映了景区的文明程度、国际化水平与文化底蕴,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形象与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简称“金丝峡”,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距古都西安200多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峡谷之都”“中国奇峡”“生态王国”“中国最美的大峡谷”。园内风光秀丽,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险、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换景,景象万千,旅游价值高。由于其便捷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近几年来金丝峡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然而金丝峡景区旅游牌示解说词汉英翻译存在严重的问题。

一、金丝大峡谷景区旅游牌示解说词汉英翻译问题

金丝峡景区内牌示解说词随处可见,绝大多数汉语牌示解说词都有英语译文。然而通过项目组2017年的实地调查得知其英译文存在严重的问题,质量低下,令人堪忧,主要问题包括语言错误、语用错误与文化错误。

(一)语言错误

金丝峡旅游牌示解说词英语译文的语言错误主要为拼写错误、大小写错误、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该类错误非常普遍。语言错误往往是由译者的翻译态度与水平引起的。译者缺乏严谨的翻译态度,翻译水平低下,对原文不求甚解,从而导致译文粗制滥造。另外,旅游景区缺乏对译文质量的监管也助长了此类错误的产生。

例1 摩崖石刻

原文:镌刻在厚层白云质灰崖上的“金丝峡”三个字是作家贾平凹题写。字体与山体的蜿蜒起伏相映,预示着金丝峡的腾飞。

译文:Three Chinese characters “Jinsixia”on the dolomitic limestone was engraved by Pingao JIA , a famous writer in China.

英译文中存在严重的拼写错误。中国文坛巨匠“贾平凹”被拼写为“Pingao JIA”。另外姓氏“贾”在英译文中为大写,不符合英语书写规范。拼写错误与大小写错误将误导外国游客,使游客不知所云。贾平凹正确的翻译应为Jia Pingwa。

例2 顽佛洞

原文: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沉淀物,貌似一尊弥勒佛,开怀大笑。

译文:Stalactite formation sediment long geological history and specif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looks like a Buddha statue of Maitreya, laugh.

该译文是对原文的机械死译。译文中虽无拼写错误,但语法错误严重,译文几乎不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译文中第一个逗号前的英文是孤立词语的简单堆砌,词与词之间缺乏连接词,逻辑混乱,毫无章法,意思晦涩;译文中laugh应用作定于或伴随状语而并非谓语动词,因此应改为laughing。原文可改译为:The stalactite sediment, formed in long geological history under certa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looks like a laughing Buddha Maitreya, hence its name Buddha Cave.

(二)语用错误

在将原文本翻译成目标语时,译者会面临原语语境和目标语语境两种交际情境。如果译者忽视了译文的预期功能或译语读者的语用习惯,忽视了中英两种旅游文本的特点与差异,逐词逐句、毫无变通地直译原文,译文则往往无法满足目标语语境的交际需求,语用错误就会产生。汉语旅游文本与英语旅游文本语言表现手法迥异。汉语旅游文本行文工整,辞藻华丽,重视个人情感的抒发。英文旅游文本语重在对景物、景点的客观描写,一般不掺杂个人情感。汉英两种语境的显著差异是语用翻译错误出现的根源。[1]43

例3 蕙兰

原文:象征着处困厄而不改其志的大德君子,傲雪凌霜而不移其情的志士仁人。

译文:It is symbol of men with high morality that will never change their will even in great trouble, and people with high ideals that do not modify their feelings even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ies like cold snow and frost.

原文仅用了一句话介绍了金丝峡植物景观“蕙兰”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属于“虚写”。译者在翻译该牌示解说词时并未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与读者的接受能力对原文本进行任何加工,而是直译汉语文本。直译原文会导致外国游客心生困惑:金丝峡景区的蕙兰数量有多少?蕙兰有什么功效与特点?为什么蕙兰具有牌示上所写的象征意义?所以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金丝峡景区管理人员联系,获取有关金丝峡蕙兰的基本信息,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蕙兰的特点与品性,然后增加有关蕙兰基本信息以及品性的客观描写,以帮助外国游客全面的了解金丝峡蕙兰及其象征意义。

(三)文化错误

金丝峡旅游牌示解说词存在文化翻译错误的现象。文化翻译错语往往是由于译者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而造成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异,汉语旅游牌示解说词中包含大量独具中国文化色彩的词汇。译者在处理该类词汇时,如若不对其变通,就会产生文化交流的失误。

例4 锁龙瀑布

原文:间歇抬升形成的悬崖裂点,下跌成瀑布。锁龙瀑布落差21米。两侧陡崖如两扇大门,锁住了水的去路。瀑布一波三折,白练飘洒,宛如仙女浣纱。

译文:Intermittent rising leads to the knick point, and water falls down. The fall of the water is 21 meters with the steep cliffs on the two sides looking like two gates, blocking the way way of flowing water which is regarded as a dragon.

以上英译文中存在文化翻译错误。原文中最后一句“瀑布一波三折,白练飘洒,宛如仙女浣纱”是对锁龙瀑布比喻性的描写,瀑布被比作“白练”与“仙女浣纱”,形象地描绘出了瀑布的样子、颜色与姿态之美。译者可能想解释清楚该瀑布为何称之为锁龙瀑布,因此对原文进行了大胆地改写,将其改译为“which is regarded as a dragon(瀑布像一条龙)”,但此译法却无法有效地传达原本的表达效果。

龙在中国文化里是吉祥的象征,作为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龙已经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金丝峡景区诸多景点名称里都有“龙”。然而在西方文化里,龙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凶残古怪的野兽。将锁龙瀑布比作一条龙会使西方游客产生不好的联想,原文的意境之美丧失殆尽。该译文会使外国游客产生困惑,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将腾空而下、飞花碎玉般的美丽瀑布被比作一条面貌丑陋的“龙”。建议保留原文中比喻性的描写,译文最后部分改为which is like white silk,dancing cheerfully in the air。

二、生态翻译学“多维整合”原则

生态翻译学是一套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理论体系。2001年胡庚申在国际译联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宣读论文“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从适应与选择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翻译,阐释了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翻译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54在不到20年时间,翻译生态学已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翻译实践指导。

生态翻译学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纵观翻译的研究范式。该理论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念,以东方生态智慧为依归,以适应与选择理论为基石,系统探究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2]110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翻译被定义为“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2]86

“多维整合”原则是生态翻译学的一项重要伦理原则。根据该原则,评判译文的标准不再只是忠实于原文,也不再只是迎合读者需要。译者要在保持文本生态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能在新的语言、文化与交际生态中生存与长存进行选择性适应。多维整合原则可概括为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的三维转换。[2]114

三、金丝峡旅游牌示解说词汉英翻译方法

金丝峡景区旅游牌示解说词存在语言、语用、文化等方面的翻译错误。生态翻译学多维整合原则可效地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译者高质量地翻译景区旅游牌示解说词。

(一)语言维转换

语言维的转换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3]2汉语与英语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各自的行文特点。因此汉英翻译时译者往往需要打破原文的语言结构,根据英语的语言习惯进行表达。汉语旅游文本使用比较文学化的词汇,句子讲究对仗工整,经常使用四字短语、诗句,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强调“意与境”相融,追求客观景物描写与主观情感抒发相结合,抒情性较强,重视写虚。英语旅游文本通常使用大量描述性文字,重在对景观或景物的客观描写,语言具体,平实简练,很少有个人感情的抒发,重在写实。[1]43

例5 翰墨崖

原文:相传商鞅在此写诗时,不小心碰翻了墨。墨汁顺着山势流下来,形成汗滴流痕的崖面。正是:“有心写诗诗未成,无心泼墨墨成峰。”

译文:According to legend, the famous reformer Shang Yang in Qin Dynasty wrote poems here. He accidentally knocked over the ink container, and ink poured down the cliff. The marks of ink were left here till now. That is why it is so called.

该译文精炼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译文质量高。原文最后一句引用诗句描写翰墨崖,属于写虚,重在营造一种意境,而非是对该景点的客观描写。该诗句进一步解释了翰墨崖名称的来历,其包含的意思在前文中已有体现,译者如若不进行语言维的转换,翻译出该诗句的意思,外国游客将会感觉语言臃肿累赘,浮夸虚假。因此,翻译时可省略该诗句。

(二)文化维转换

文化维的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译者应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 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4]金丝峡旅游牌示解说词涉及大量的中国特有文化知识,如果译者不能恰当地处理原文的文化知识,原文的信息就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

例6 鹊桥

原文:商鞅来此约见白雪,修建此桥。过此桥便是情人谷。此处山峦高耸,崖壁高垂。小桥流水,显现出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和人们顺应自认,回归自然的真谛。

译文:Shangyang to build the bridge with the Snow. Cross the bridge is the Valentine’s day. Here the mountain towering cliffs, hanging high. Small bridges, showing the broad and profound, and people should confirm to the nature, return to nature.

该译文除了明显的语言错误外,原文中的特有文化在译文中没有有效传达。商鞅为战国时期政治改革家,主张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据说白雪为商鞅所钟爱的女子。译者采用了单纯音译的方法翻译了这两个人名,并没有加任何解释。外国游客仅能推测到“商鞅”与“白雪”为人名,并不能了解除此以外的任何信息,他们会困惑此二人是谁,因此有必要采用增译的方法,加入解释性语言,以充分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改译如下:

The bridge was built to remember Shang Yang, a famous politician and reformer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 221 BC) and his beloved girl Baixue as they dated her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bridge is Lovers’ Valley. Here exist grand mountains, deep cliffs, wooden bridges and flowing rivers, which display the broad and profound spirit of nature, and reflect the true essence that people should conform and return to nature.

(三)交际维转换

交际维的转换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除语言转换与文化转换外,应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是否传递给了译文读者。[3]3译者如果忽略原文的交际意图,片面地强调将原文的文化内涵完整甚至过度地传递给译文读者,译文的可读性、可接受性将大幅降低,原文的交际功能可能大打折扣。从文本功能角度而言,旅游牌示解说词基本上属于信息型文本,其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景区以及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基本信息、特色与旅游价值。该类型文本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性强,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原文本的内容与信息。[5]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准确把握旅游牌示解说词的文本功能与交际意图,灵活使用增译、减译、编译等翻译方法。

例7 白龙湖

原文:白龙湖呈弯状,将地块分隔成南北两向,恰似两条相拥而嬉的“阴阳鱼”,是与山地构成太极宝地。白龙湖全长200米,水深20米,水域面积2000多平方米。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万山丛峰之中,它是守护道教圣地东南位之神,宛如天上瑶池,泛舟其上,游然若仙。

译文:White Dragon Lake is bended, the land is divided into North and south two to, like two embracing and hip “yin yang fish”, and mountains form a Tai Chi treasure. The white Dragon lake, a total length of 200 metres, 20 meters water depth, water area of 2000 square meters. Like an emerald mosaic in the mountains in the peak. It is the guardian of the sacred place of the southeast of the sacred place of the gods. The sky like the Jade Pool, the boat, swim if xian.

从信息型文本的角度分析,该牌示解说词的原文存在一定的问题:“白龙湖呈弯状”表意不准确——什么样的形状谓之“弯状”?“是与山地构成太极宝地”以及“它是守护道教圣地东南位之神”表意模糊,即便中国读者也不知其所指。原文违背了信息型文本“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译者在将该文本翻译成英语时,并未按照信息型文本的特点以及英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处理,而是死板地按照原文的语序机械地翻译出原文的每句话甚至每个词的意思。译文语言错误严重,质量低下,译文不能准确传达原文意思,更无法传递原文本的功能。

建议译者应该采用编译的方法,按照英语表达习惯调整、变通原文,删除空洞、抽象、晦涩的内容。原文可改译为:White Dragon Lake is 200 meters long and 20 meters deep, with a total water area of over 2000 square meters. It looks like an emerald, inlaying in grand mountains and steep peaks. Boating in it, you will feel like wandering in a fairyland.

四、结语

旅游活动的目的性、异地性和暂时性决定了牌示解说词翻译在本质上是有限时间内对外宣介异质文化的文本[6]。旅游牌示解说词属于实用性文本,篇幅与内容有限,其翻译与文学文本的翻译有很大的差别。译者不宜一味地追求译文绝对地忠实于原文,对原文信息进行机械式地照搬。译者在翻译时应明确牌示解说词的文本特点、文本功能与交际意图;应把握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西方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习惯与接受能力,应遵循恰当的翻译理论,灵活使用增译、减译、摘译、编译、译写等方法,力求使译文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信息、文化内涵与功能,又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与接受。

[1]张其海.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滨州旅游外宣文本英译错误举隅[J].滨州学院学报,2016,(1):42-46.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 2008,(2):1-5.

[4]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5]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

[6]黄春梅.牌示解说词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19+78.

On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Sign Comment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 A Case Study of Jinsi Grand Canyon

TIAN Ya-ya, YANG Jiao

(College of Humanities,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China)

As name cards of the scenic area, tourist sign commentaries, offers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information to tourists. Their translation qua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travelling quality of tourists. Serious transl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linguistic errors, pragmatic errors and cultural errors, can be found in tourist sign commentaries in Jinsi Grand Canyon. The translator can follow the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of eco-translatology to achieve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hinese tourist texts to English ones from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s so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s will effectively convey the meaning, function and culture of the original texts so as to give more convenience and help to foreign tourists.

Jinsi Grand Canyon; tourist sign commentary; C-E translation problem; 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H059

A

1674-344X(2017)7-0116-05

2017-06-05

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项目(15SLWH07);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6SKY-FWDF010)

田亚亚(1981-),女,陕西商州人,副教授,翻译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陈君丹

猜你喜欢

金丝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镶金丝祥龙壶》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