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2017-03-06余嘉莹

商情 2016年46期
关键词:人才高职院校培养

余嘉莹

【摘要】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不只能缓解一部分就业压力,还能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高职创新人才的工作创新定位和高职创新人才的创业定位,以期有助于高校的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其成为社会中有价值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 高职院校 人才 培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的思路,因此在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潮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要鼓励学生创业、创新,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课程,努力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讓毕业生的文化素养较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创新人才的工作创新定位

(一)工作创新的内涵

工作创新指的是一个个体创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又是不同的。工作创新就是个体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工作创新的前提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好本职工作是工作认真、尽职尽责的表现。工作创新是一种相对的创新。创新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创新的参照物是前人,相对创新的参照物是自己。创新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意识,由于文化水平和社会背景的差别导致每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有高有低。相对创新就是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用新方法、新思路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逐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创新。

(二)培养工作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培养工作创新人才,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素养,但是创新素养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素养。所以,高职院校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高职创新型人才。学校不仅交给学生知识,应该不断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个人的创新素养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能力、精神、意识、思维。在创新四个要素里面,创新意识是个体进行创新的基础。如果个人没有这种创新意识,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学习,不用心去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用心想怎么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用心想怎么会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多价值,而是一味的不思上进,这样就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和创新上的突破。个体的行为是由人的思维决定的,创新思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特点,能站在整体的角度去全面的思考问题,提出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创新精神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克服困难的意志、决心和勇气、风险和冒险精神。如果一个人具备创新意识、精神和思维,但是没有创新能力,那么他实施的创新活动有可能不能成功。创新能力指的不仅仅是一方面,而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等,但是每一种能力都缺一不可。

二、高职创新人才的创业定位

(一)创业人才概述

创新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创业的领域相对狭小,一般是建设企业或者企业创新。事实上,创业是创新的一部分,在经济领域是企业创新,通过不断创新来壮大企业的规模。通过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创业的可能性不大,毕业很多年后创业的也很少,这说明创业不太容易。由于创业需要一个人有足够的勇气,创业阶段充满了激情、挫折、痛苦、忧虑,需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因此,创新型人才一定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忍耐力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培养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响应国家战略的表现

为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衡量的关键是学生有无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响应国家战略的重要表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素质的教育,让学生长远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留意周边的事物,抓住创业机会,并且付诸于实践,从而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创业的前提是创新,创新的载体是创业。创新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高职院校一定要设置相关课程,让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另外,要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师生进入社会中,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在学校,各种创新资料一般向学生开放,要尽可能支持学生设立一些创业组织,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竞赛等活动。以便于丰富学生创新知识,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总体上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创新难,创业更难,但是学生要从心理上克服这个思想,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才。

三、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把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成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学校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走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位。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应向以下方面定位。第一是工作创新性。第二是创业型。学校的定位只有适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说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顺应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雄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2]刘影.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高职院校为例[J].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3]高亦鲲.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论坛,2015,(09).

猜你喜欢

人才高职院校培养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