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

2017-02-28欧阳序华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实践高校

欧阳序华

【摘 要】高校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存在一些认识和现实层面的问题,就业关乎民生、就业关乎社会的稳定、就业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改革;实践

由于当前大学大多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功利性目标的错误导向,加上的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以及基础教学阶段形成的固有的观念的制约等。导致培养出来的知识结构欠缺,人文素质薄弱,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业力明显不足,自身实现就业的能力不强。加上就业观念上存在的误区,以及就业市场本身需求变化的不稳定性和受外界影响因素的增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势严峻、任重而道远。要明白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先让我们来明白职业和职业指导的一些基础的知识,从职业和职业指导历史路径中找到一个可以给当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改革的可行性的途径。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开展较晚,目前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高校普遍对就业指导投入不,对就业指导的人、财、物配备严重不足,导致就业指导人、才匮乏、场地紧张,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很多活动无法经费不足进行。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只是每年召开一两次招聘会而已:

(一)工作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就业由政府统一分配的历史的因素,对就业指导工作存在思想认识的落后观念:例如就业指导缺乏稳定性、长期性工作机制;缺乏层次性、统性系;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后续发展的激烈机制等。

当前高校职业指导主要是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学校发动力量寻找一些单位岗位,推荐学生去面试的机会。学生并没有进行过严格系统的就业指导,对同学的创业和创新教育就更少。

当前大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以讲授就业基本知识为主,内容多为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解释、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方法指导及求职技巧培训等。许多大学生实际上是满怀着“宏大的职业理想”進入大学,因我们的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却基本上没有职业意识和职业判断能力,缺乏应有的就业力。

另外,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只是充当职业介绍所,指导的形式也多为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没有开展和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二)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大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多为在高校从事两课教学的教师、行政人员以及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已的老师,没有专职的职业指导员,兼职人员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他们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影响着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使用不能紧跟形势的普及型教材,知识结构陈旧,又缺乏最新信息与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知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的培训。

(三)政府的引导和领导不力

政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引导和领导不力,政府没有指定一个可以供高校有效借鉴的就业指导方向和模式,由于政府行为的盲目性和缺乏科学性,省教育厅以就业率衡量高校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不科学的。

我国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明确的提出了以就业率来衡量一个学校的优良。导致了当前就业指导工作难以形成长效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的形成,如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为提高就业率有的高校就做假,虚报。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通过对职业和职业指导以及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了解,我国现在的就业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就业指导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找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一)职业指导工作目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目标就是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是动力,目标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由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对职业指导工作目标提出了三个层次:

1.帮助就业。是有效地帮助高校大学生实现就业,既高校职业指导的最基本的工作目标。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职业意识缺乏、自我认识不足等各种有碍于个人就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形成我们的重要内容。

2.帮助就业稳定。帮助大学生在就业上岗后,适应岗位的要求,融入企业达到稳定就业。加强跟踪服务,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加强过程服务。

3.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就业前还是在就业后,它始终伴随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二)引导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

职业生涯包括职业的维持与变更、职务升迁与职位的变动等,是个体职业发展的整体“路线图”。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对高职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要求是:

首先,让学生明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信息的了解,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其次,对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的引导,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用力。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制定相应的职业计划,从而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的能力,是一种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自我规划的能力。

(三)形成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已经是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公认的观念。大家已经意识到,产学合作是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培训人才水平、促进学员就业的必由之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先从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手。

产学结合具有巨大的现实优越性,建立了用人单位人才反馈机制,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专业适应性,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努力让学为就业服务。

产学结合更能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和成才,保证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从而建立专业化、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和服务模式。形成产学结合的就业培养模式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改革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就业观念的指导

改变过去落后和被动的就业指导观念,树立先进的和主动的就业指导观念。改变过去就业指导就是每年十二月份以后联系几场招聘会,发几张招聘信息状况。我们要加强整体布局、全面规划。要努力创造良好就业的环境。

要帮助学生改变其“保守”的思想,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要发挥自身在就业中主导作用。

(二)加强预防性指导

我們不能象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再来指导,而是在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根据其所学专业和其性格特征来进行职业指导。让他们通过学习来不断地克服缺点,完善优点,做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三)加强就业政策法规的指导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劳动法的学习,加强国家引导大学生到边远和农村地区就业,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介绍。

(四)加强全员化的指导

我们要建立多重就业工作平台,一是学院的领导班子、二是教学管理人员、三是就业指导教师、四是辅导员、五是学生自治组织。

(五)加强就业心理指导

协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当前的社会,发现自己的才能、特长与短处,不断挖掘潜力,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与完善自我,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六)加强就业信息的准确发布

就业信息发布要准确、及时,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高校要优异计划的组织就业指导老师走出去联系正规的,“高、大、尚”的用人单位,收集比较全面的信息,告之学生以便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

总之,职业有自己的规则和法则,也有自己的引导机制,从就业指导到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向社会的重要阶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将来的事业发展担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职业指导的领导、老师务必站在更高的思想层次,积极、努力、负责、创新的开展工作,让高校学生的就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徐锋.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0.

[3]薛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4]肖丹,舒宏峰.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9.

[5]于继武.关于普通高校就业能力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1.

[6]闫秀清.浅谈如何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鸡西大学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实践高校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