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关键词,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2017-02-14朱崇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徐悲鸿意蕴关键

朱崇梅

[摘 要]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意蕴中去感知词语的内在关联,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领学生紧扣关键词,提升解读文本的整体性效益:联系整合,在立体解读中理解关键词语的精妙效果;敏锐补充,在动态生成中探寻关键词语的价值归旨;一唱三叹,在悉心铺陈中探寻关键词语的表达意蕴。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键词;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60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见到教师要求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但当学生把关键词圈画出来之后,很多教师仅局限于让学生随意说说自己的理解,鲜有着实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应该怎样紧扣关键词展开阅读教学呢?

一、联系整合,在立体解读中理解关键词语的精妙效果

看似普通的词语之所以在文本中能够成为关键词,主要原因在于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情境,赋予了这些词语以全新的生命意蕴和活力。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多维感知,从而提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的“潜心”一词时,教师并没有止步于字面的解释了,而是引领学生以想象的方式,补充“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等情境。有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猜测徐悲鸿可能脖子酸了、手脚都僵硬了,但还是坚持了下去;有的学生想象徐悲鸿可能眼睛都干涩了,但他只是揉了揉,就又开始继续学习、临摹了……最后,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博物馆里人来人往”的特殊情境,再次对“潜心”一词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感受到徐悲鸿专心致志的精神,从而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关注文本的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正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潜入到“潜心”一词的内核之中,涵泳了关键词语的内在意蕴,将词语的意思、凸显的形象、展露的情感融会贯通。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运用了鲜活的语言,将语言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实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二、敏锐补充,在动态生成中探寻关键词语的价值归旨

对关键性词语的提取,很多学生的解读与教师的预设并不完全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对文本核心词语的理解与感知。

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时,很多学生都紧扣参观人数之多、销烟场面之大来体会当时的壮举,但一位学生认为“赶”字体现了人们急切的心情与对事件极高的重视程度。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围绕“赶”字进行了这样的感知:人们是怎么赶来的?学生纷纷调动自身的认知经验,进行了补充:天还没有亮,百姓们就纷纷动身;随身携带着干粮,从外地长途跋涉而来;有的甚至要翻山越岭……随后,教师顺势引领:老百姓为什么如此看重这次销烟,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希望销毁鸦片呢?教师出示了鸦片对中国人民身心毒害的资料与图片。有了这些背景资料的介入,学生对“赶来”的状态又有了深入理解。有的学生想象了人们在赶路过程中纷纷谴责鸦片;有的学生想象了一位老人的儿子深受鸦片的毒害,老人对鸦片憎恶痛绝的情感。

这些见解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只是稍微点拨,就达成了更上一层楼的体悟。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以自身的感悟与思考来替代学生的思考,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感知意识与渠道,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三、一唱三叹,在悉心铺陈中探寻关键词语的表达意蕴

由于创作年代与地域的不同,很多教材中的文本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对陌生的词语。这些词语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切不可简单地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更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查工具书来理解。教师要通过用心铺陈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词语内核之中。

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中的“锻铸”一词时,教师先运用拆解方法,将这个词语理解为“锻造与浇铸”;随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铸铁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紧接着引领学生思考:在课文中是谁要锻铸什么?最后教师引领学生想象高原的气候条件,并引导学生由“锻铸”这个词语拓展想象到“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等词语,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顽强不屈的内在精神的认识。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在教师的精心设置与铺陈之下,学生从词语的表层理解逐步迈向了词语内在的表象含义,探寻到了柳树所包含的精神寓意,实现了由内而外地拓展与补充。

总而言之,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更是作者创作过程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基础。阅读教学就应该深入到文本意蕴中去,引领学生深入感知词语的内在关联,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徐悲鸿意蕴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高考考好是关键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