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2017-02-14王慧敏

法制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途径影响

王慧敏

摘要:互联网+时代,移动自媒体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传播的加速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移动自媒体的影响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途径、关注点等的分析,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传播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进而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热点问题;移动自媒体;途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83-02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和调整。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取向复杂多变,利益主体日益多样化,社会矛盾多发,由此导致社会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多发性和复杂性,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与社会的整体稳定。社会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表现形态复杂,许多利益群体和利益关系出现矛盾和冲突,涉及腐败、环境、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突发事件频繁出现,并通过网络传媒、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迅速传播,对百姓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形成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等新媒体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传播的加速器和放大镜。尤其是移动自媒体的广泛使用,明显加快了社会热点问题舆情的传播速度,扩大了舆情传播的范围。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高度敏感,并呈现特有的关注点。在移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已成为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受到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传播的深刻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热点问题舆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分析,探索社会热点问题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探寻可行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探索

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例如,在关注的内容上,大学生密切关注与自身成长相关的问题,如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与校园生活相关的问题等;在热点获知的途径上,大学生多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获取信息,特别是手机、无线终端等、因其便利快捷的特点,成为大学生获知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途径。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一)社会热点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途径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大学生群体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9.9%。网络尤其是手机终端因其便捷性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媒介,大学生通过各APP平台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与讨论的全过程。几年来,使用较广泛的传播平台有微信、微博、博客、贴吧、QZ0NE以及各校园BBS。传播过程中通过自媒体平台完成全方位的信息采集,并且呈现出传播受众实时互动的特点。

(二)大学生参与主体的特点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极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受认知水平、经验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在遇到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容易冲动,尤其是在负面舆论的引导下思维容易偏激。

(三)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模式:三种效应模式——明星效应、从众效应、广场效应

由于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大学生关注,从而产生明星效应,在该效应影响下,大学生内心逐渐产生从众效应,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从众效应构筑了新的广场效应,而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外部因素和势力的干扰,如果干扰是正向的,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干扰是负向的,就有可能冲击学生的三观,影响理想信念,甚至在广场效应影响下,降低学生的集体智慧,产生群体冲动,进而固化为不良思想,产生不当行为,形成严重后果。

二、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传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为了实现对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我们有必要归纳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一)正面积极作用

1.在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探讨

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需要为进入社会做充分准备,对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传播的关注、解读和评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并有效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2.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引导中的参照作用探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空洞说教,缺乏吸引力与实效性;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相对有限;网络媒体等第三课堂的刚刚起步等问题依然明显,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被动应付。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传播的吸引力很强,而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思考,结合社会舆论对热点事件的多元化评价,可以促进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道德观与法治观的多样化塑造。

(二)负面消极作用

1.对大学生“五观”的错误引导

当下网络舆情复杂,片面观点、网络谣言多未经过滤直接传播,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中一些负面的观点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引入歧途。如郭某某等炫富新闻屡次出现,在仇富、仇官、仇视腐败等社会热点问题出现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错误观念的消极影响,认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是所谓权利、金钱与声望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2.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的确立期,政治信仰正在形成,感性思维丰富而理性思维尚不太成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和感情层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物价攀升、贫富悬殊拉大等客观问题有待解决,大学生对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有时不能辩证的分析,同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又让其对现实政治感到困惑和失望,从而引发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导致共产主义信仰缺失、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疑惑,对党的执政地位不再认同,这就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及时进行正面的分析和引导,帮助大学生确立三个自信。

3.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传播易引发大学生突发性群体事件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而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和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重合时,就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

同样的社会热点,处理好就能够将学生导向爱国、道德、积极健康的方向,而一旦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偏激自负、消极颓废、悲观厌学的方向。因此,处理好社会热点舆情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引导与化解社会热点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力争预防和避免社会热点问题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演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依托“形势与政策”课,形成社会热点问题课程体系

课堂是社会热点问题教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热点问题的教育可以按照“形势与政策”课为主、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辅的方式来组织和设计,力争实现以热点问题为专题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体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疑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角度进行解读。此外,在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某类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设置教学模块,用好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树立科学的三观,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科学运用传播策略,正面引导大学生辨析各种热点问题

前网络时代,高校对负面影响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一般进行校园网隔离,千方百计地阻止学生接触到事件真相,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靠简单的捂堵已不能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舆情危机,尤其因大学生探究欲望较强,捂堵的办法,只会使其越想了解事实真相,越易接受歪曲的舆情影响。近年来,高校大多已转变观念,从堵到疏,正面应对。但正面应对热点问题舆情,应遵循科学的传播策略,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选用恰当的干预方式,及时疏通和引导。此外,在褒扬正面社会热点问题时,也要注意避免程式化和人为拔高,否则不仅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厌倦。呈现事实、利用“两面提示”的传播策略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

驱除黑暗在最好方法是点燃烛光。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加强校园网建设,以学生视角反映真实的校园生活、评价社会热点问题、分享媒体资讯,增强学生辨别能力,使之免除或少受媒介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应成立相应职能部门,同时建立网络信息员队伍,由专门的机构人员关注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反馈,利用微信、QQ、微博、BBS论坛等传播媒介,开发形式和内容有吸引力的个性化新媒体平台;同时结合学生使用频次高、影响大的网站进行信息融入,让正面的、积极的内容成为学生关注的主要焦点。

(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应急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生突然、变化多端、难以预见,解决不好很可能演化成突发事件,所以高校要做好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应急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备。“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与协调功能,寻找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利益关系及矛盾根源,瞄准矛盾焦点及时进行疏导分流,强化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将社会热点问题的潜在危机化解在萌芽阶段。”

大学是个体思想、人格的成形期,重视和加强社会热点问题舆情引导,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及有效引导,不仅是提升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素养的需要,更是做好高校稳定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樊艳丽.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

[2]王军政,赵亚祥,刘选伟.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及应对研究[J].才智,2015.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途径影响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抗美援朝战争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