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采血小板输注联合冷沉淀对急性大出血孕产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

2017-02-13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内源凝血因子血浆

彭 艳

(荆州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 妇产科,湖北 荆州434217)

单采血小板输注联合冷沉淀对急性大出血孕产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

彭 艳

(荆州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 妇产科,湖北 荆州434217)

产后大出血为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多于产后2 h内发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产后大出血的治疗上,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红细胞与血容量。但由于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晶体盐、库存红细胞等可使稀释性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含量减少,造成凝血功能异常[2]。故在红细胞制品的输注过程中往往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凝血因子与血小板以重建患者的凝血机制,进而有效止血[3];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70例输血量≥2 000 ml的产后大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单采血小板输注及单采血小板输注联合冷沉淀治疗,以探讨单采血小板输注联合冷沉淀治疗对急性大出血孕产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70例输血量≥2 000 ml的产后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观察组在单采血小板输注基础上联合冷沉淀治疗;其中,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30.7±5.8)岁;血型分布:A型19例,B型7例,AB型5例,O型4例;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1.2±6.4)岁;血型分布:A型17例,B型8例,AB型5例,O型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出血量、血型分布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液制品 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均由血站提供,200 ml新鲜血浆制备1U冷沉淀,使用时将冷沉淀于37℃水浴箱内解冻。

1.2.2 血小板与冷沉淀输注指征和方法 血小板输注指征:①PLT低于50×109/L考虑输注;②PLT(50-100)×109/L,视情况一次性给予血小板1-2个治疗量。冷沉淀输注指征:①Fbg低于0.8 g/L;Fbg 0.8-1.2 g/L,根据出血控制容易与否而定;②PT、TT、APTT水平是正常值的1.5倍以上;③大量输血出现大量微血管出血。以上3种情况可一次性给予冷沉淀12-24U输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前与输注后1-2 h PT、TT、APTT、Fbg、PLT,同时比较两组患者24 h内有效止血率以及平均止血时间。

1.4 统计分析

采取统计处理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输注后PT、TT、APTT、Fbg、PLT均较输注前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观察组凝血四项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注前与输注后1-2 h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输注后相比,t①=7.01,P<0.01;t②=9.08,P<0.01;t③=6.28,P<0.01;t④=22.27,P<0.01;t⑤=0.88,P>0.05。

2.2 止血效果

观察组24 h内有效止血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19±0.25)h,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 讨论

单采血小板输注因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被临床广泛使用,血小板可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加快血液凝固,其表面附有的各类凝血因子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被释放,进而参与到机体的凝血过程中,起到止血效果[6,7];本研究中,对照组单用单采血小板输注后,患者的PT、TT、APTT、Fbg、PLT凝血功能指标均较输注前有显著改善。而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于2-6℃温度下离心得到的不溶解白色沉淀物,其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Ⅰ、Ⅷ、XⅢ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n)、Fbg、血友病因子,输入后可快速提升血液内凝血因子水平,促使加快激活内源凝血系统,加速X因子活化,增加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促进血小板因子的释放,进而促使凝血酶的形成[8]。凝血因子Ⅰ、Ⅷ为凝血酶敏感因子,凝血因子Ⅷ是内源凝血加速因子,其水平的上升可促使内源凝血系统的有效激活,凝血因子Ⅰ则是内源凝血途径与外源凝血途径的公共效应分子,其水平的上升可同时加快内源、外源凝血系统的激活。此外,凝血因子Ⅰ在血小板之间可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其含量的增加可促进血小板凝聚功能明显增强[9]。产后大出血患者输入冷沉淀后,体内的纤维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功能被激活,故能有效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现象[9,10]。

表2 两组患者24 h内有效止血率以及平均止血时间比较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单采血小板输注基础上联合冷沉淀输注,患者的PT、TT、APTT、Fbg、PLT分别为(12.3±2.2)s、(14.2±2.5)s、(41.9±7.7)s、(1.75±0.15)g/L、(89.2±6.3)×109/L,均较输注前出现明显改善,且凝血四项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提示,单采血小板输注基础上联合冷沉淀输注可有效改善产后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此外,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24 h内有效止血率以及平均止血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24 h内有效止血率高达97.14%,平均止血时间仅为(3.19±0.25)h,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单采血小板输注基础上联合冷沉淀可有效加快止血,提高止血效果。

[1]余俊峰,朱凤琴.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5,36(9):1121.

[2]柏则蓉,郭晏海,卞 玲.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冷沉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7):667.

[3]王烯冬,夏医君,薛荣泉,等.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在大出血患者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5):647.

[4]陈宜斌,朱贵明.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1):22.

[5]胡妙菲,张伟强,陈铭洪,等.2008-2013年某医院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12):709.

[6]陈婷婷,潘艳莎,贾苍松.机器单采与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制品输注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4):305.

[7]刘赴平,何子毅,祁妙华,等.单采血小板输注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26(5):701.

[8]郑望春,叶有玩,王艳春,等.血浆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734.

[9]孔祥骞,孔丙元,魏淑英.冷沉淀与机采血小板联合应用抢救大出血患者输注效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0(4):340.

[10]李晓红,魏寿忠.护士安全输血相关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7):764.

1007-4287(2017)01-0120-02

2015-09-15)

猜你喜欢

内源凝血因子血浆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植物内源RNAi抑制CRISPR编辑效率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