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2017-01-20林娜哈龙木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急诊科病房抗生素

林娜·哈龙木

新疆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急诊科,新疆哈密839000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林娜·哈龙木

新疆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急诊科,新疆哈密839000

目的对急诊科重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有效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在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急诊科所接诊的重症患者965例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涉及到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感染情况等,对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在该组患者中110例出现院内感染,对应感染率为11.39%。从观察部位上分析可知,以呼吸道感染患者居多,其次为消化道等。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病症类型等均是导致该类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急诊科重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为实现对治疗期间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帮助重症患者尽快康复,需要给予针对性预防对策。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防

急诊科为医院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在保障急危重患者生命安全方面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也正基于该方面特点,急诊科所接诊的患者病症多较为严重。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无可避免会进行部分侵入性治疗,比如气道切开等。此外,因该类患者入院较为突然,在进行各项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由于情况紧急,难免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感染[1-2]。医院感染在增加重症患者治疗难度的同时,更可能使患者形成严重心理负担,影响到与后续治疗、护理操作的配合性。为实现对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该院就对导致该类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针对性预防对策加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急诊科所接诊的重症患者965例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该组患者中共有男性500例,女性465例,其年龄在16~78岁间,平均年龄为(42.58±1.85)岁。该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急救治疗,不存在死亡病例。

1.2 方法

对该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数量。针对出现医院感染患者则需要对其治疗情况,包括是否接受侵入性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对感染部位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测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1.3 统计方法

结合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产生的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计数数据则使用[n(%)]进行表示,以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以及具体感染部位

在该组患者中110例出现院内感染,对应感染率为11.39%。从观察部位上分析可知,以呼吸道感染患者居多,存在有57例,所占比例为51.82%;消化道感染患者为23例,所占比例为20.91%,15例患者为泌尿系统感染,对应比例为13.64%,另10例患者出现皮肤以及口腔感染,对应比例为9.09%,剩余5例患者为其他部位感染4.54%。

2.2 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监测情况

对110例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监测,共有142株病原菌,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共计42例,远高于其他菌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100株病原菌中存在有大肠埃希菌20株,肺炎链球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流感嗜血菌10株,表皮葡萄球菌8株,白色假丝单胞菌22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其他4株。

2.3 治疗情况分析

该组患者在治疗中,521例均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其中56例出现感染,对应比率为10.75%。480例患者接受大量抗生素治疗,42例出现感染,对应比率为8.75%。431例病变部位在3处以上,其中51例出现感染,对应比率为11.83%。

3 讨论

3.1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结合该次分析可以发现,急诊科重症患者存在着极高的院内感染率,且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多个方面。病症类型、侵入性治疗情况等均可能导致感染,同时护理人员各方面操作情况同样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增加。为有效保障该类患者治疗效率,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针对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

3.2 预防性对策

结合急诊科实际情况以及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感染控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侵入性操作中护理。考虑到重症患者多数需要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导致咽喉部位细菌很容易进入到呼吸道诱发感染,更甚至于导致肺部出现感染。同时,因该类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咳嗽反射减慢的情况,导致痰液无法及时排除,大量痰液淤积于肺部,同样将使得感染的几率增加。另一方面,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若未严格对呼吸机进行消毒处理,其内部潜在的细菌很容易在治疗中进入到患者肺部,导致感染。为此,在针对行气道切开以及插管治疗患者护理时,各项护理操作均需要完全遵循无菌操作流程进行。且在对不同患者实施护理时,必须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进行消毒。针对需要鼻饲的患者,在喂养过程中,需做好对体位的指导工作,尽量采用半卧位,并少量喂养,防止出现误吸的情况[3]。同时,在日常护理中需做好对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清理的工作,确保呼吸道随时处于畅通状态,并能起到对口腔感染预防的作用。针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需要对回路管道的更换频率进行有效控制,需要按照规定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后,才能将其运用于其他患者治疗中。行气管插管治疗患者,在日常护理中需要定时给予吸痰护理,并做好对患者各方面生命指标的记录工作(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一旦出现异常或者疑似体温上升感染的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报告,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针对留置尿管治疗患者,置管时间越长,则感染的几率越大。在进行导尿等护理操作时,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防止尿道周围细菌进入到患者膀胱中诱发内部感染。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导尿适应症,尽量缩短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更需要指导患者在恢复期间增加水分的摄入量,避免出现尿路感染。

接受中心静脉穿刺治疗患者,同样是出现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其中所留置的导管直径越大、硬度越高,内置的时间越长,则出现感染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在针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各环节操作均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实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导管型号以及穿刺部位进行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首选锁骨下静脉进行插管,尽可能避开已出现感染的区域。在日常护理中,需密切关注该部分患者穿刺部位情况,并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确保其处于干燥、洁净的状态。

②注重对病房环境进行管理。需要结合急诊科接诊情况,对病房管理制度以及消毒方法进行完善。因急诊科重症患者病症多较为复杂,且病症类型存在着显著差异,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为此,科室内需成立专业性医院感染防控小组,定期对病房环境情况开展评估。必要时可增加对病房消毒处理的频率。在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优先选用紫外线消毒法,针对医疗设备、病床表面则可以使用消毒液擦拭的方式实施消毒。

③做好病房病原微生物监测工作。结合该次分析可以发现,导致急诊科重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为复杂。在日常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更需要做好对病房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测控制,以周为单位,取病房空气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监测,结合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处理对策。严格将病房中微生物数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④做好对静脉滴注药物防污染工作。临床对于因输液微粒而导致感染的病例虽然不多,但依旧需要对该方面内容加以重视。在进行加药等操作时,在将注射针头刺入到输液瓶内时,需将针头的斜面朝上,并对瓶口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为患者选用有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起到对少量微粒阻拦的作用。

⑤做到对抗生素进行合理使用。滥用抗生素或者盲目进行配伍使用,不仅无法发挥抗感染或者治疗感染的作用,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在日常护理中,需指导护理人员掌握常规抗生素药理知识,在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切忌将两种以上抗生素放置到同一溶液中进行滴注。部分抗生素在配合使用时,在外观上虽然不存在有明显变化,但受到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其药性以及部分结构上均已出现改变,部分丧失活性,更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负担。为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护理人员需详细解读医生指明的使用方式,针对有疑似不合理用药时,需及时与医生联系。此外,针对首次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需对其在治疗中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应当马上停止用药。

⑥做好患者的隔离工作。临床所指隔离主要包括有两方面内容,即保护性隔离与传染性隔离。针对急诊科重症患者隔离应当以保护性隔离为主。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症等方面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感染风险性较大患者,要严格执行隔离技术。对进出病房人员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外来人员将病菌带入到病房,导致患者出现感染。与此同时,需要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工作,尽量减少探视的次数,告知其对患者实施隔离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增加其与各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

结合该次分析可以发现,导致急诊重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这也是急诊科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发生地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对该部分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必须对治疗期间各环节护理工作加以重视,从合理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治疗护理等多个层面出发,实现对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

[1]李俊宝,赵兴丽,张向英,等.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7):1525-1527.

[2]张秋芬.重症监护病房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 (8):1212-1213.

[3]周翠香,于雪梅,何小平,等.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5):1141-1143.

R459.7

A

1672-5654(2017)05(a)-0169-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3.169

2017-02-04)

林娜·哈龙木(1971-),女,哈萨克族,新疆哈密人,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急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急诊科病房抗生素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抗生素的故事
换病房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