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017-01-19季良靖庄敏张洪波

学理论·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

季良靖+庄敏+张洪波

摘 要:南京邮电大学根据文化整体性规划校园文化,凝练学校精神,树立长效机制,夯实物质基础,初步构建了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体系,实现了校园文化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校园。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文化整体性;文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79-02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从整体上考虑解决问题。文化校园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整体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应根据文化整体性进行建设。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全方位校园文化建设。南京邮电大学根据文化整体性建设校园文化,培育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校园。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整体性考量——文化校园的提出

我国校园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校园文化是校园所特有的文化,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形成的文化类型,由“学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标准、传统、价值观、办学实践、信仰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1]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沿袭苏联重理轻文模式,文理割裂严重,校园文化基本空白。直至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校园文化才得以倡导和实施。从初始的课外学生文化活动,逐步发展到学生的文化社团、校园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报刊、廊楼等文化载体建设。高校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以文化人硕果累累。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局限于表层,没有对其文化积淀、文化传承和文化理念进行深度挖掘,局部性现象凸显,人为造成了校园文化自身的内在分裂,校园文化建设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近年来,国内学者将研究视野投注到文化整体性上,提出了文化校园的概念。衣俊卿在《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回归文化的本质,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的说法,认为文化校园是动态的有机整体,各部分交互影响,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者为主导、校园为空间、社会为依托、文化为核心的一种大学文化,是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以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风、教风、学风为集中体现,在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全方位育人氛围、育人环境的统称。从词的构成上看,校园文化与文化校园只是词序进行了对调。实际上,校园文化为文化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成果是文化校园建设的宝贵资源。文化校园是更高发展阶段上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高级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一种量变到质变、局部到整体、僵化到灵活的动态过程,代表和体现学校精神、责任和文化本质,保证大学发展方向。

二、关于文化校园认知规划上的整体性

在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学校从整体性着手,高扬学校精神,集中力量在文化的薄弱环节上下功夫,服务于人才培养大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统一布局,系统推进。

1.关于文化校园内涵要素及其关系的认知

学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校园文化内容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在《2015—2017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提出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校园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精神文化是核心内容,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关键在于全面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2.关于文化校园建设主体及其关系的认知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指大学的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大学文化的蕴涵,在传承校园文化的同时,能动地创新校园文化。学生是当仁不让的建设主体。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的地位同样重要,他们的相对稳定性保证了他们所承载的学校价值系统和文化传统,对校园文化的传承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行政人员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亦有着重要影响;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学校领导的思维方式、理念、行为方式在引领示范广大师生的同时,一定程度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3.关于文化校园整体规划上的认知

文化整体性规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与持久性,整体规划至关重要。学校立足长远,科学合理地进行顶层设计,以精神文化引领物质和制度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建设有机结合,从整体性视角审思大学制度的构建、大学体制的创新等根本性问题,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同时,整合校园文化研究,注重校园文化体系的整体构建。近年来,学校加大研究力度,宣传部、高等教育研究所等部门开设校园文化专题,加强校园文化整合研究,并将研究重点放在凝练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亮化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建设特色物质文化。

三、关于文化校园建设整合中的整体性

文化整合是实现校园文化整体性目标的关键,从整合到整体是校园文化由实然到应然的必经之路。学校准确把握国情、省情、校情,遵循规律,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主题,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为载体,有序推进文化整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逐步形成了层次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历史底蕴和时代特征的文化校园体系。

1.关于核心要素的把握——学校精神的凝练、提升

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关键在于凝练和提升学校精神。学校从多年办学历程中凝练了“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通过校史、校歌、校训、校风、校庆等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宣传形象,扩大影响。一是丰富开发校史资源,建成传播南邮精神的鲜活教材。学校相继打造了档案馆、校史馆、通信展览馆和艺术馆,全面总结办学成就,再现南邮人“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时代风貌,使之成为立足学校、辐射社会的育人平台;以七十周年校庆为契机,梳理南邮办学历史,编辑第一部校史,在校级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科学规划等课题中增设校史研究项目,开设校史选修课程和校史专题讲座。二是打造校标、校训、校歌等文化名片,宏扬学校精神。学校设计制作了校徽、校标等形象识别系统,丰富标志内涵建设,宣扬“厚德弘毅求是笃行”校训精神,面向校内外征集校歌歌词,制定校歌推广方案,创造普及校歌。

2.关于建设主体的培养——全员参与体系的构建

学校发动每个主体参与文化校园建设,加强主体和其关系建设,构建全员参与体系。一是加强主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坚持重点引进和自主培养并举,以引进促进培育,打造协调发展的人才培育链,构筑人才高地,大幅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学生培养方面,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谋特色,深内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6月15日,人工智能公司iPIN.com发布了《2015年iPIN.com中国大学薪酬排行榜》,学校位居第49位,江苏高校中位居第3位。这是人才培养质量生动的注脚。二是加强主体关系建设。学校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加强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和大学生文化建设,推动教师与学生群体文化的碰撞、交融,以此推动主体发展和大学发展。推动教师合作的有力措施是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对创新团队的投入和支持。2011年,“有机与生物光电子学”团队成功入选2011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实现了学校在教育部创新团队上零的突破。2013年,“有机光电子学”创新团队成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实现了学校国家级创新团队零的突破。推动大学生合作的措施是建设大学生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等文化品牌,推动学生团队合作。

3.关于建设基础的奠定——文化校园长效机制的树立

学校充分发挥制度的长效效应,着眼于促进教学系统、科研系统、行政系统、后勤系统的互动互补,着力构建精诚合作、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管理运行机制体制科学完善,各项工作推进有序高效。首先,强调教授治学。学校于2010年建立学术委员会,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明确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和学术咨询机构,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均由各学科领域的教授担任,改变行政职务因素选人的传统做法,彰显教授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作用,确保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司其职、相互支撑。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学校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把激活人的创造力和活力作为制度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制定并颁布施行了《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南京邮电大学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和《南京邮电大学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进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和二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拔尖人才选培体系、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科研工作创新体系等五大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层次、学科建设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效益等八项提升。

4.关于物质载体的建设——文化校园物质基础的夯实

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乃至一草一木都应当蕴藉着文化、表达着文化。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环境文化,完善文化载体。学校相继建设了展现学校办学历史的校史馆、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通信展览馆、(李味青)艺术馆等文化工程,以学校精神为依托,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为内涵,布展有限的楼宇空间,建设图书馆、学科楼等楼宇,使其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和师生的精神家园,生成无限的精神教育,让师生从中受到熏陶,体念学校“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精神。

参考文献:

[1]kuh GD.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Student Affairs.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1993.杨晓江.美国校园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

[2]《南京邮电大学校史》编委会.南京邮电大学校史(1942-2012)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党委发[2009]47号.南京邮电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Z].2009.

[4]南京邮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2015-2017)[Z].2015.

[5]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王永友.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向文化型校园发展的思考——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高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