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2017-01-15许鸿燕孙治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药人群血糖

许鸿燕 孙治华

1.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许鸿燕1孙治华2

1.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分析和总结糖尿病前期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以及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认识,从“治未病”角度评价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实践。通过综述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现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糖尿病前期的研究前景作出评价和建议。

糖尿病前期;治未病;研究概况

糖尿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截止2008年完成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且以平均每年14.06%的速度增长,而糖尿病前期比例更高达15.5%,巨大的糖尿病潜在人群有医疗的压力,不容忽视。如何减缓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我国公共医疗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前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阶段,若不进行干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将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必然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进一步提高,进而加重我国公共医疗医疗系统的负担。故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研究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2]。糖尿病前期阶段是防止发展成为糖尿病的极为重要时期,同时,糖尿病前期本身也与心血管疾病有适度的相关性[3],并且它具有高度可逆性,如果能及早采取适当的干预治疗措施,不但可以防止糖尿病发生,更有机会逆转恢复正常血糖调节状态。

目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治疗主要分为生活方式、药物干预两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非常有效,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延迟、甚至防止糖尿病发生发展。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4]是国际上第一个随机分组、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针对中国IGT人群的预防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研究首次证明,IGT干预是一级预防的关键,生活方式干预可使高危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下降30%~50%。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5]表明,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引起长期生活方式的转变并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IGT人群糖尿病发生的危险达58%,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生活方式咨询中断之后。这个发现与之后发表的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6]结果一致。STOP-NIDDM研究[7-8]结果表明,阿卡波糖在延缓或预防IGT进展为糖尿病的同时,还能提高IGT向正常糖耐量的转化率,减少相关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且其作用不受年龄、BMI和性别的影响。DREAM研究[9]发现,罗格列酮与安慰剂组相比,能使糖尿病发生的危险降低62%,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且能有效干预糖尿病进程。此研究同时发现,罗格列酮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4例,0.5%)较对照组(2例,0.1%)明显增加。Gillies CL等[10]为评价药物治疗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预防或延迟糖耐量受损患者糖尿病发病的效果,进行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能降低IGT患者糖尿病的疾病进展率。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在不同种族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能有效延缓或预防进展为糖尿病;但干预的强度必须恰当,过强的生活方式干预会大大影响干预人群的依从性。中等强度的干预才能在保证有效的同时为广大人群接受并长期坚持。西药干预虽然在不同种族人群中都未能显示出像生活方式干预那样的良好结果,但因为某些人群生活方式干预较难付诸实施或效果不佳,适当的药物干预还是必要的。但是西药干预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肥胖程度、年龄等较多因素的影响,且西药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加之考虑经济因素,均严重降低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2 中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研究

2.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前期多为过食肥甘厚味、长期饮酒及思虑过度所致。《素问·奇病论》描述脾瘅病因为过食肥甘厚味,病机为肥美者伤及脾胃,并提出可转为消渴,脾瘅与糖尿病前期极为相似。著名中医糖尿病专家吕仁和[11-12]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提出“脾瘅”相当于现代医学糖尿病前期的观点,并认为:“脾瘅应是消渴病轻者或早期。……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阴虚,形成这种阴虚的原因,主要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辛劳少逸”。目前大多数医家认可脾瘅为糖尿病前期的中医病名。

陶锋等[13]对IFG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调查,为临床施治提供参考依据,结论气虚在IFG人群中占主导地位,且与年龄无关,而燥热是主要外邪。颜爱群[14]通过临床观察发现,IGT人群多有肥胖、脘腹痞闷、头身困重、纳呆呕恶、便溏不爽、苔腻或浊等湿浊阻滞之症,故认为脾虚导致痰湿内阻是 IGT的重要病机之一。范冠杰等[15]认为IGT患者虽多肺燥、胃热、肾火等,但均非实火,乃阴精虚候。梅阳生[16]发现糖尿病前期与肝脾相关性大,病理机制多为肝气郁结导致。因此,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前期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病位以脾为主、涉及肝胃,病机为脾虚肝郁、气滞痰阻,最终导致阴虚燥热、痰瘀互结。

2.2 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理论的重要原则。其学术思想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经过历代医家的积累与完善,最终形成具有独特内涵和丰富理论的学术体系。治未病思想主要是倡导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理论主要分三个层次:一为“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种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为“早治防变”,对已发生的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病情发展;三为“瘥后防复”,即病愈或病情稳定后,积极采取措施以防复发[17]。糖尿病前期就是糖尿病的“未病”阶段、糖代谢失衡的隐性阶段,这一阶段的患者如能及早干预则有可能恢复至正常糖代谢水平。此时就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依据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理论来干预糖尿病前期,通过平衡阴阳气血来全方位改善血糖失衡的体内环境,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最终目标。

施今墨先生[18]认为:“血糖是饮食所化之精微,若脾失健运,血中之糖不能输布于脏腑,营养四肢,使血糖蓄积而增高。蓄积过多的血糖随小便漏泄而排出体外。”并且提出健脾益气的治疗方法干预糖尿病前期。马立华[19]认为脾瘅发病主要为胃强脾虚,论述“辛开苦降”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脾瘅的方法,认为中医药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表示半夏泻心汤为治疗糖尿病前期之良剂。汪何[20]采用益气滋阴法治疗IGT患者,其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治疗效果满意。高路[21]运用中医规范化治疗糖尿病前期,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3%,高于西药对照组的77.1%,治疗后各血糖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临床效果良好。周自强[22]拟养阴活血方观察其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阴活血方,结果表明养阴活血方干预治疗疗效满意。连健儿[23]对肝脾不和型IGT患者采用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有效率85%。谢谋华等[24]以清热化浊、祛痰活血为原则,采用化浊抑糖丸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7.8%。仝小林等[25]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维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是治疗糖尿病的最根本原则,糖尿病发展与中医郁、热、虚、损有对应关系,并以辛开苦降痰瘀并治的原则对IGT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总量及峰值均增加,从而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患者血糖得到控制。倪炎炎等[26]将姜春华老师的“截断扭转四法”应用于IGR治疗,有预见性地先发制病,未症先治、药先于证,用截断扭转手段救危截变,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脾虚者,健脾益气兼补益肝肾,以参芪地黄汤、降糖对药方等治疗;肝郁者疏肝理气,以柴胡疏肝散、柴胡枳桔汤等治疗;脾肾阳虚者,予以温阳健脾,主方藿朴夏苓汤,效果良好。

2.3 中西医结合干预糖尿病前期 李小可等[27]认为,肝脾肾同调理论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模型,此理论指导下发现以肾气丸类方为代表的方剂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具有调整整体代谢、恢复血糖平衡的作用,联合小剂量促胰岛素分泌药能有效作用早期血糖控制不佳者,临证时可结合中医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辨证施治。

王丽环等[28]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疗效,观察组使用丹蒌片联合二甲双胍,设立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研究发现与单用丹蒌片或二甲双胍比较,联合应用丹蒌片和二甲双胍可调节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体重指数,促进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良性临床转归,对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3 小结

中医药对糖尿病前期的防治研究日益增多,已经证实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具有极大的优势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相关研究零散、范围小、周期短,远期疗效不明确,缺乏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标准,研究方法过于简单,结果参差不齐,使得研究结果有局限性,而且中西医结合干预的研究资料偏少,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这是日后研究需要继续关注与完善的部分。

[1]Yang W, Lu J, Weng J,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090-1101.

[2]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5):446-449.

[3]Ford ES,Zhao G,Li C.Pre-diabetes and the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J].J Am Coll Cardiol,2010,55(13):1310-1317.

[4]Pan XR,Li GW,Hu YH,el al.Effects of diet and exercise in preventing NIDDM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Care,1997,20(4):537-544.

[5]Lindstrom J,Ilanne-Parikka P,Peltonen M,et al.Sustained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sbetes by lifestyle intervention:follow-up of the Finnish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J].Lancet,2006,368(9548):1673-1639.

[6]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PP) Research Group.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PP):Description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J].Diabetes Care,2002(25):2165-2171.

[7]Chiassen JL,Acarbose for the prevention of diabetes,hypertension,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the Study to Prevent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STOP-NIDDM) Trial[J].Endocr Pract,2006,12(Suppl 1):25-30.

[8]Chiasson JL,Josse RG,Comis R,et al.Acarbose for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htus:the STOP—NIDDM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02,359(9323):2072-2077.

[9]The DREAM Trial Investigators.Effect of ramipril on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J].N Engl J Med,2006,355(15):155l-1562.

[10]Gillies CL.Pharmacological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or delay type 2 diabetes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07,334(7588):299.

[11]吕仁和.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2):18-19.

[12]吕仁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9.

[13]陶枫,朱蕴华,陆灏.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医证候调查[J].江苏中医药,2007,39(6):2l-23.

[14]颜爱群.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6):63.

[15]范冠杰,罗广波,覃美琳,等.降糖补肾方对糖耐量低减患者干预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317-320.

[16]梅阳生.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前期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429-430.

[17]杨启富.“治未病”思想在临证中的运用[J].四川中医,1997,15(3):16.

[18]庞博.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9]马立华. 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药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85-87.

[20]汪何.益气滋阴法干预治疗葡萄糖耐量低减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杂志,2003,24(9):1012.

[21]高路.中医规范化治疗糖尿病前期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2016,20(23):3262-3263.

[22]周自强.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4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279-280.

[23]连健儿.辨证分型治疗葡萄糖耐量低减60例[J].浙江中医[J].2004(12):521.

[24]谢谋华,路翠棉.化浊抑糖丸对 2型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7,27(8):40-41.

[25]仝小林,赵昱,陈良.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的中医认识与对策[J].中医杂志,2006,47(12):888-890.

[26]倪炎炎,倪青.截断扭转思想在糖尿病前期辨证论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6,36(6):577-578.

[27]李小可,周义浪,赵丹丹,等.肾气丸类方干预糖尿病前期与早期糖尿病血糖漂移的理论与应用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5):793-797.

[28]王丽环,张会敏,董静莲,等.丹蒌片联合二甲双胍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2):224-227.

Research Situation of Pre-diabetes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XU Hongyan1SUN Zhihua2

1.Panyu Central Hospital,Guangzhou 510000,China;2.Panyu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Guangzhou 510000,China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medical research, and the TCM knowledge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in pre-diabetes,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re-diabe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e-diabetes, we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 and give evalu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search prospects of pre-diabetes.

Pre-diabetes;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Research Situation

2016年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20162A011027)。

许鸿燕(198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心血管、中医治未病。E-mail:150423586@qq.com

R587.1

A

1007-8517(2017)15-0079-03

2017-06-05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中医药人群血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