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

2017-01-15谭艳云王文平魏丹霞陆家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后防医治理念

赵 扬 谭艳云 王文平 邓 虹 魏丹霞* 陆家龙△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

赵 扬1谭艳云1王文平1邓 虹2魏丹霞2*陆家龙2△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思想的相关论述,对现代“治未病”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近年来,我国提出“大健康”理念,强调医疗方面坚持以“医、药、养”为核心,提升医疗卫生、生物医药、养生养老这三大核心能力,既是现代治未病理念的高度体现,亦是对治未病理念的延伸和拓展[1]。古代医家提出的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与今天提出的“大健康”理念一脉相承[2]。故笔者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

1 “治未病”理念引领大健康时代

谈到“治未病”[3-4],《素问·四神调气大论》中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己病也。”“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几千年防病治病的核心理论之一[5],对预防养生和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未病”的理解,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没有疾病,其内涵广泛。现在所提出的“大健康”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提倡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发展健康管理已被正式列入“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健康管理新学科与新业态备受关注[6]。

2 古代“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理念的现代解读

2.1 未病先防与中医治未病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这种积极预防的思想指导人们与天地环境相适应,顺应自然,保养身体,防治疾病。《黄帝内经》云:“夫精者,生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孙思邈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因此,治未病即是养生,即“不治已病治未病”。

养生,就是对人体生命的调养防护。《内经》提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其强调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该观点是将人的生命价值放到首位。中医养生则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7]。

笔者认为养生最需要的就是要突出中医理论的优势,应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同时要通过调摄保养,使机体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其次,应结合中医特色的干预方法调养身心;中医具有丰富的未病防治方法,其中运用推拿、针灸、拔罐、药浴、药膳等来进行养生都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但这些方法的使用因人而异;再者,因为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都对机体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应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例如春天要注重八养:养阳、养阴、养气、养脑、养脾、养胃、养肾、养“热”,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相应。要适应社会环境,懂得适者生存的法则,从心理层面实现对机体的调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病先防”的中医养生思想是以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养生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我国的“大健康”产业是随着健康理念的延伸而形成的健康关联产业的集合,“大健康”产业可分为以产品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和以服务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两大类,二者均偏重于预防、保健[8]。这就充分体现了未病先防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2.2 既病防变与中医治未病 既病防变,指既病之后,宜及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一般认为,既病防变又可分成两层含义:已病早治与病后防变。

其一,已病早治即在发病之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蔓延。疾病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疾病处于萌芽阶段时,就应防微杜渐,趁外邪未渗透入脏腑时及早治疗,以安正气、退邪气。《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金匮要略》则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均认为在疾病由表入里前应及时阻止,后人就有将其引申为已病早治的思想。张仲景亦强调“病在表,当先解表”的欲病救萌,勿令生变的防治理念。《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篇中又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说明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高度重视。

其二,病后防变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把握病机,防止疾病向严重复杂的方向发展,即《内经》所谓“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之意。叶天士的“先安未受邪之地”体现了阻止病情蔓延,并对进展中的疾病做到慎起居、避风寒,饮食宜忌等将息调养和护理的法则。而不管是已病早治还是病后防变都是提醒人们要治“未病”,这里的未病即未能深入发展到的疾病,让人在疾病面前处于主动地位,积极地对抗疾病,切实地做到以人为主体,把握自己的生命,实现对自我的关怀。

2.3 愈后防复与中医治未病 关于愈后防复,即在病情稳定或病愈之后,要注意预防疾病复发及可能造成的后遗症。《伤寒论》设《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专论病愈防复的问题,认为病复有食复、劳复、复感之分。疾病初愈,机体阴阳平衡功能尚未稳定巩固,此时若不注意调摄,极易病复。,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慢性病越来越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9]。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80%[5]。而许多疾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只能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以糖尿病为例,它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不能够完全地治愈,只能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一个平稳的范围。临床应用“治未病”思想的第三层含义来对待疾病,做好中医养护工作,防治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开展中医的康复养护工作,首先,要注意饮食的调护,《伤寒论》云:“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可见,大病初愈,脾胃虚弱,应当顾护脾胃,节制饮食;其次,要调畅情志,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情,所谓“木郁达之”;再者,要注重保胃气,扶阳气,存津液,药食相辅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最后,可以通过针灸、拔罐、锻炼等辅助手段来促进机体气血通畅,早日康复。

3 治未病理论其他观点浅析

3.1 无病与病尚未发 张仲景[10]认为“未病”有两个含义:一为无病;二为病尚未发。就无病而言,应注重无病先防,提倡“饮食有节,忌冷食,勿贪食,房室勿令竭之”。病尚未发,则提倡见微知著,防范于未然,“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同时还注重抓住时机,早治防治。例如伤寒之营卫不和之自汗症用桂枝汤治疗,准确把握其用药时间,“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3.2 早期治疗,食先于药 孙思邈[11]主张预防于微,及早治疗。其认为:“凡人有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须早道,……若有不和,即须治疗,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早治,鲜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止”。“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经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的这些观点都是治未病思想的一种体现。

4 小结

治未病理论在中医治病思想的发展史上一直处在较高的地位,“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至理名言,也在潜移默化地激励着许多人成为“上医”的医者。我国“大健康”理念逐步发展,现代医学提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更是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在“大健康”的战略进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从这3个层次来认识治未病不仅仅是对传统治未病思想的进一步延伸,更能有效地指导“大健康”理念在医疗产业蓬勃发展。

[1]兰青山.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任重道远[J].中国现代中药,2014(9):771-775.

[2]宋敏,李泽佳,刘彦宏,等.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现代医学的贡献[J]. 时珍国医国药,2013(12):2970-2972.

[3]周少林,林汉芳.“治未病”思想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2):146.

[4]李雪苓,韩宁林,陈双萍,等.《内经》“治未病”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85-486.

[5]肖允明,王继香.浅述《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J].河南中医,2005,12(25):7-9.

[6]闫希军,吴廼峰,闫凯境,等.大健康与大健康观[J].医学与哲学(A),2017(3):9-12.

[7]陈书华,周亚东.论中医养生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12(24):83-85.

[8]张伯礼,张俊华,陈士林,等.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与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7(2):16-20.

[9]吴申,周端.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5):140-141.

[10]刘赟,张燕萍.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J].国医论坛,2013,3(28):5-7.

[11]陈家旭.《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Talking about the Theor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Prevention of Disease from Exacerbating,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ZHAO Yang1TAN Yanyun1WANG Wenping1DENG Hong2WEI Danxia2*LU Jialong2△

1.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Kunming 650500,China;2.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Kunming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11,China

TCM Theoy of prerentive Treatment is the important idea of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a higher level, The modern disease treatment concept of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prevention of disease from exacerbating,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in the “big health” concep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act. The author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not on the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prevention of disease from exacerbating,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thinking of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the concept of modern disease has not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TCM Theory of Prerentive Treatment;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Prevention of Disease from Exacerbating;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云南陆氏气阴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赵扬(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E-mail:1152656001@qq.com

魏丹霞(1970-),女,纳西族,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E-mail:1216508769@qq.com

指导老师:陆家龙(1946-),男,汉族,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研究。E-mail:1216508769@qq.com

R25

A

1007-8517(2017)15-0007-03

2017-06-21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后防医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新烟标实施后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分类医治
神奇的医生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