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7-01-14司富春宋雪杰

中医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中医药社区

司富春,高 燕,张 勤,宋雪杰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3.河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学术探讨·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司富春1,高 燕1,张 勤2,宋雪杰3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3.河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近年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但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社区中医药发展和进一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关键因素。积极研究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用性强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法是当务之急。通过分析当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社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落实扶持政策,探索多方协作的互动式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全方位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完善激励措施的建议,以培养更多高水平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的优势,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1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

第一,社区中医药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2]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中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人员数占比分别为18.55%、25.29%、15.59%。此与政策要求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20%以上还有较大差距,且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人数占中医执业、全科医师的比例也未完全达到政策要求的50%和20%。第二,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医药服务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后备青年骨干人员不足,人才断层问题突出。第三,人员学历、职称普遍偏低,大部分为专科或中专毕业,职称主要集中在中级和初级两类,而且以初级偏多,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缺乏。

1.2 人才引进困难,人员流动性大

第一,工作条件、编制户口、福利待遇、激励机制、技术提升、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使多数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条件较为艰苦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这也一直是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二,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即使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初应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一旦有机会进修或进一步学历深造,在学习结束后为了生活、职称提升、职业发展等也会另谋高就,出现基层留住人才更加困难的局面。

1.3 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社区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衔接不够

第一,尽管多数中医院校设有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的医学专业,但培养数量还不足临床医学专业的1/3,短期内无法改善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状态。第二,高校对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缺乏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实习全过程和毕业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不严格,没有建立全面评估学生医学基本技能、中医临证思维能力和中医临床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此导致一些医学生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诊疗水平低,影响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

1.4 人才培训制度不完善

目前社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主要表现为:培训课程设计缺乏专业化思路,基本上以中医药知识灌输为主,以单项培训、临时培训为主,缺乏专业、明确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多数地区除了有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外,缺乏连续统一、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基层名中医培养力度不够。

2 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社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落实扶持政策

第一,加强监督,认真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任务要求,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第二,加强社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通过开展多轮次、多领域的专家建言献策研讨会,广泛征求政府卫生、教育、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单位意见,制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至基层社区的有效措施,并为社区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中医药人才。第三,改善社区工作环境,提高现有社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基本工资、改善奖金分配制度、带薪休假、购房补贴等,消除个人发展和生活中的顾虑,稳定社区基层中医药人才。

2.2 探索多方协作的互动式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一,以社区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校地、医教深度合作,制定由高等院校、医院、地方政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共同协商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带教、教学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培养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满足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型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基层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3]。第二,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临床实践创新能力。加强中医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能力培养,提高专业素质和基本功;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夯实全科医学技能,设置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预防保健、社区常用护理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课程,加强全科医学、卫生服务管理、健康教育、社区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护理、慢性病的诊断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康复医疗与转诊、计划生育与健康教育等基层岗位常用服务能力。第三,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强化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互融互通,提高学生对常见病、慢性病、突发疾病的诊疗和应对能力。

2.3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全方位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构建中医药社区服务网络,调整、优化卫生资源,为中医药人才队伍提供发展完善的工作环境。如严格落实中医药服务准入标准,通过一级综合医院转型、综合门诊部改造等来吸纳优秀的中医药资源参与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第二,完善“六位一体”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培养锻炼中医药人才。通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突发病、慢性病等,加强重点人群和慢性病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康复工作,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提倡采用中医药技术指导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强身保健等,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服务水平,更好为社区居民服务。第三,针对现在中医人才缺乏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定期邀请名老专家坐诊,聘请退休专家来社区服务。第四,创新社区中医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中医学理论的继续教育应以注重实践、贴近临床为原则[4],加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遴选一批省市名老中医专家,采取师带徒的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一批高水平基层中医药人才。

2.4 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完善激励措施

第一,切实提高中医药人员在社区的薪酬水平,并解决编外人员的薪酬问题。第二,加快激励考核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根据社区中医药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收入增长机制,制订切合实际的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中医医疗机构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对口援助、人才支援和业务辅导关系;对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实施中医药业务技术全程系统指导,并通过接收进修、巡回医疗、下派培训和专科合作等形式,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逐级下沉基层[5]。第四,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跟师传承、对口帮扶等,破解基层中医药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中医药导报, 2012,19(10):1-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5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EB/OL].(2016-12-20).http://219.143.15.157/2015tjzb/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main.htm.

[3]周涛,王茎,董昌武,等.“多方共育”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中医教育,2016,35(2):24-26.

[4]易蔚,乔赟.对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发展现状的思考——以广西某县为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s1):26-28.

[5]魏敏,章关春.让基层中医的根基更稳固[N].中国中医药报,2016-5-12(1).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7)01-0003-03

R21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1.0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医学科学,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多样,费用较为低廉[1],对于在城乡社区基层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尤其为妇女、儿童、老人提供安全、便捷、有效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综合性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政策和指导意见,使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较快地发展,中医科室的设立及中医药诊疗设备和服务设施的配置基本齐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96.9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97%的乡镇卫生院、80.9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2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70.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4.81%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的24.22%,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城乡社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依然薄弱,社区中医药人才短缺、水平不高、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不足已成为制约社区中医药发展和进一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瓶颈。因此,培养更多实用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素质高、能力强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是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保证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持久、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中医药服务在基层深深扎根、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必然要求。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G018)

2016-12-26;

2016-12-27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中医药社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社区大作战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3D打印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