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烦不寐的临床应用

2017-01-10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宁心安神少阳龙骨

傅 磊

中医中不寐即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眠艰难,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而虚烦不寐[1](亦可称为焦虑性失眠)则是当今社会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学生有繁重的学业及升学压力,年轻人有极度紧张的工作压力,而中老年人的压力则体现在对子女、孙辈的教育上。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2]。

1 虚烦不寐的病因病机

虚烦不寐的病因[3]主要是七情所伤,思虑劳倦太过或暴受惊恐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得安而致不寐。心胆虚怯或暴受惊骇,神魂不安,善惊易恐,以致夜不能寐或夜寐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中所说“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寐者”。思虑劳倦太过,损伤心脾,心伤则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无以生化精微,营血亏虚不能奉养于心。其主要病机是由于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安寐。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情志失常成为不寐的主要原因。长期的情志不遂必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常,魂不归肝而失眠,故虚烦不寐常从肝论治。《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中提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若肝藏血失职,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血逆乱,魂无所依,神魂无主,均可出现不寐。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是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桂枝、茯苓、铅丹及大黄而成[4]。原方107条如下“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为张仲景治疗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之法,使病邪内陷、蔓延全身,形成表里俱病、虚实错杂而致少阳枢机不利的少阳病症[5]。其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透达少阳、舒畅经气之郁滞;黄芩苦寒,归胆肺脾胃大小肠经,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两者相伍,和解枢机;龙骨甘涩平,归心肝肾经,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二者重镇安神、止烦惊;同时铅丹辛微寒有毒,归心肝经,镇惊安神,除热下气。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和胃降逆止呕,与生姜合用制毒,缓解重镇之品碍胃不适;人参甘微苦微温,与大枣合用益气健脾、安神益智。桂枝与茯苓合用助脾运水,助太阳气化而行津液利小便,加入苦寒之大黄,以泄阳明热、和胃气而止谵语。诸药共奏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之功[6]。

3 针刺治疗虚烦不寐选穴

针刺治疗不寐历代医学著作早有论述,《灵枢·大惑论》提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劳,阳气劳则阳跷,不得入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针灸甲乙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惊不得卧,善断水气上下五脏,游气也,三阴交主之。不得卧,浮郄主之。”不寐多由情志内伤所致,病机关键在心神失养,针刺治疗应以宁心安神镇静为主,参照《石学敏实用针灸学》对于不寐的选穴标准,以神门、三阴交、安眠为主穴。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功可宁神安寐;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可培气血生化之源,育阴除烦,加刺治疗不寐的经验效穴安眠旨在疏调脏腑,宁心安神[7]。具体操作为,神门穴宜直刺0.3~0.5寸,施以捻转补法1min;三阴交穴、安眠穴宜直刺0.8~1寸,施以捻转补法1min,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20min。

4 验案举隅

病案1:患者王某,男,37岁,2017年3月2日初诊。职业教师,自诉近1年来夜寐差,梦多,易惊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醒后头身困重,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胃纳可,大便略干,解出不畅,1~2d一次,小便正常,舌淡苔白厚脉沉。诊断虚烦不寐,方用:柴胡9g,黄芩10g,黄连6g,制半夏9g,党参10g,龙骨15g(先下),煅牡蛎30g(先下),郁金10g,炒白术10g,苍术10g,茯苓10g,玄参6g,薏苡仁30g,吴茱萸6g,甘草6g。上药7剂,水煎服,1剂/d,两次分服。同时予以针刺神门、三阴交、安眠穴治疗,留针20min,隔日一次,共行4次。2017年3月9日复诊,自诉服药及针刺治疗后,夜寐有好转,做梦明显减少,醒后仍有困重感,较前稍有好转,口不苦,口干欲饮,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沉滑,上方加佩兰10g,7剂,水煎服,同时针刺治疗方法同前,隔日一次,共行3次。2017年3月16日三诊,患者自诉症状大部分缓解,夜寐可,夜间梦不多,醒后如常,无困重感,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为巩固疗效,继予上方7剂,同时配合针刺治疗2次/周。

按:本案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反复提及其过大的工作压力,长期情志不舒而致肝气郁结、少阳气滞,肝郁化火,热扰心神故难以安眠、心烦易怒;同时兼有痰湿内蕴,湿重困脾,脾胃运化不及,证见醒后头身困重,同时结合患者舌淡苔白厚脉沉,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疏肝解郁,调节少阳气机。针刺选取神门、三阴交、安眠3个主穴,进行捻转补法,以疏调脏腑气机,宁心安神,育阴除烦。诸穴配合,疏通经络,使药引经而行,增强药物疗效。

病案2:患者陆某,女,46岁,2017年6月29日初诊。职业高速收费站收费员,自诉半月来夜寐差,梦不多,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眠,睡眠时间约3h,白天头昏疲惫,时感胸闷不舒,伴有耳鸣,无头痛,胃纳欠佳,大便稀烂,解出后有重坠感,小便次数多,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诊断虚烦不寐,方用:柴胡10g,炒枳实10g,炒白术10g,黄芩10g,焦山栀10g,当归10g,茯苓10g,制半夏6g,龙骨10g(先下),煅牡蛎30g(先下),党参10g,莱菔子30g,干姜10g,大枣8g,甘草6g。上药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分服。同时配以神门、三阴交、安眠穴针刺治疗,留针20min,隔日一次。2017年7月6日复诊,自诉服药及针刺治疗后,睡眠时间有所延长,约4~5h,夜寐有好转,入睡仍较困难,白天头昏、耳鸣时有,较前有好转,胸闷不舒感明显缓解,服药1周期间无明显不适,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酸枣仁30g,石菖蒲10g,莲心3g,7剂,水煎服,配合针刺治疗,方法同前,隔日一次。2017年7月13日三诊,患者自诉现睡眠时间约5h,入睡时间缩短,自感白天精神可,无头昏胸闷,耳鸣较前好转,感近日来乏力明显,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黄芪30g,7剂,水煎服,同时针刺治疗取穴同前,频率调整为2次/周。2017年7月20日再次复诊,自感近来睡眠可,睡眠时间约5~6h,醒后无明显不适主诉,为巩固疗效,继予上方7剂,同时配合针刺治疗2次/周。

按:本案患者以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易醒,胸闷为主症,同时兼有头昏、耳鸣、便后重坠感,正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中所提之“胸闷烦惊”、“一身尽重”之症,故以之疏解少阳、助运清热、镇惊安神。结合舌脉之象及耳鸣症状,且其缓解不明显,故复诊时加用酸枣仁酸敛安神,交通心肾,石菖蒲开窍醒脑,莲心清心火,同时配合针刺不寐要穴(神门、三阴交、安眠),以加强宁心安神之功,本案患者经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共28剂)及针刺(共12次)治疗后不寐症状改善明显。

[1] 刘艳骄,孙书臣,汪卫东,等.中医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简明目录版).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0):26-2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7-150.

[4] 戴淑青,宋秀媛,李晓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9(8):1054-1055.

[5] 芦玥,贾跃进,陈燕清,等.贾跃进老中医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经验.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2):171-173.

[6] 周光春.何庆勇副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经验.中国中医急症,2015,8(24):1392-1394.

[7] 石学敏.石学敏实用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31-434.

猜你喜欢

宁心安神少阳龙骨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架龙骨
童心童画
《三千年》
睡前捶背 宁心安神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肾上腺NPR—A机理探讨
我家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