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2017-01-05张飚

关键词:审美性传承保护阜阳

张飚

摘 要: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是阜阳民间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性。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是阜阳人民民间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表现出民间剪纸艺术的朴拙美、夸张美、情感美等独特的审美性。随着现代工业技术与信息化的发展,阜阳传统剪纸艺术存在技艺传人培养机制缺乏、剪纸作品复制现象严重、传统民间剪纸文化的启蒙样式缺失等问题,应探索阜阳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以促进阜阳文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审美性;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82-03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起源的确切年代今天已很难查证,大约产生在南北朝时期。颂扬巾帼英雄花木兰(古谯郡人,原阜阳亳州人)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描述,“花黄”即是头贴剪纸。隋朝时期阜阳民间就有剪纸艺术。2008年阜阳剪纸作为地方民间美术门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阜阳剪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侠颖、程建礼、贾培秀、朱坤英、刘继成等,阜阳剪纸应用广泛,如婚丧嫁娶、喜庆节日、宗教祭祀、艺术欣赏以及鞋花、门窗花等。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是阜阳人民民间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表现出艺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阜阳民间剪纸是人们真、善、美的艺术创造,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性与审美价值,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快感和愉悦。

一、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

(一)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朴拙美

从老子推崇“淡乎其无味”提倡“朴”的美学开始至今,“朴”的美学要求一直是简单朴素,平淡自然,从而成就了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大巧若拙,寓华于朴”的拙朴美学思想。走进阜阳民间剪纸便能感受到一种朴素的审美观及造型简洁憨拙的剪纸艺术的乡土气息。题材上有年年有鱼(余)、五谷丰登、吉祥喜庆、六畜兴旺等,形象拙美、装饰性极强,情趣朴素丰富,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风格,即质朴之中见秀丽,憨拙之中蕴纤巧,形成了朴拙和谐、形神兼备的阜阳地方剪纸艺术特色。如阜阳农民剪纸艺术家程建礼的剪纸作品多以朴拙的艺术手法去描绘生活中的形象,程建礼(1921—2006,安徽阜阳人)13岁时以剪纸为生,大半生走遍湖广云贵,历经生活磨难,走到哪里剪到哪里,边剪边唱,形成了自己的剪纸艺术风格。其作品多以乡土文化为素材,通过大胆吸收湖广地区、云贵高原及阜阳地方民间文化营养,创作出许多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没有人知道他能剪出多少东西,仅蝴蝶就能剪80多种。他的剪纸作品拙朴、硬朗、饱满,既有粗犷大线条又有精妙细节,他遵循着剪纸平面的形式感而随心所欲,是一种形式美的表现。程建礼先生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人物剪纸作品更加体现了其作品的质朴、拙雅的民间本土韵味。程建礼剪纸作品有《花木兰》《王祥卧冰》《三岔口》等,其中《王祥卧冰》和《花木兰》两幅作品均在头顶以凤鸟装饰,衣服以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搭配,作品中人物的刀法简单、充实、富于变化,更能体现其作品独特拙朴之美。在京戏为题材的作品《三岔口》中,表现的是两个人物在黑暗中互相警觉摸索,而双方的眼睛却又在黑暗中明闪闪的对视,体现“一剪之巧夺神功”,此作品色彩以黑色为主,人物形象周边剪法简单粗放,营造出黑暗场景气氛,构图造型夸张拙笨生动,表现出动静、巧拙、虚实的和谐。程建礼先生是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如《斗鸡》《伏虎》《药王爷骑虎治龙》等都表达出寓巧于拙、以拙胜巧的审美理念。

(二)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夸张美

夸张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们艺术想象力的再创造,没有艺术想像力就是很难产生剪纸艺术的夸张美。阜阳剪纸艺术的夸张美集中表现在它的变形夸张、象征夸张、寓意夸张3个方面。

1.变形夸张。阜阳剪纸存在于“象形中的变形”与“变形中的变形”之美中。许多剪纸作品通过变之又变创作出一幅幅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画面。但不管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怎样变形夸张,其目的都是表达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剪纸艺术家通过提炼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出使人们产生愉悦之美的剪纸作品。此类代表作品有王侠颖的剪纸作品《五道娃娃》、葛庭友的《二十四孝图》、程建礼的《双虎》等,均形成了和谐生动、自由表现之夸张美。

2.象征夸张。阜阳剪纸历来重视艺术夸张的象征性,上百年来阜阳民间剪纸如逢年过节、祝寿送礼、祭祀拜神等题材均采用象征吉祥、喜悦,展望美好未来憧憬的象征手法创作,如《五谷丰登》《年年有鱼》《吉祥喜庆》等民间优秀剪纸作品,素材均取自于生活场景,造型古朴、夸张、生动,这些作品通常都要比正常人多几个头,几只脚或手,艺术家们借用艺术的象征夸张手法来表达阜阳剪纸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3.寓意夸张。从阜阳民间剪纸图形中我们可以寻觅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气息。阜阳民间剪纸图形中具有的美好寓意也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阜阳民间剪纸常用作节日装饰的喜花、窗花、灯花等,内容寓意吉祥与喜悦。程建礼剪纸作品花瓶系列中的《扬州金钱花瓶》寓意“兰草铺菊一辈子不受屈”;《苏州山字花瓶》寓意是“菊花满瓶桂花开,仙桃满瓶水就来,山山有水一分田,打得粮食吃不完”;《苏州玉合花瓶》寓意“双喜牡丹,爹娘看了都喜欢”;《扬州寿字花瓶》寓意“竹梅兰菊洋刺么苔,朵朵鲜花向上开”;《亳州如意花瓶》画面表现花瓶与柿树的结合,寓意“事事(柿)顺”。阜阳民间剪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双身卧虎》,画面表现的是一个虎头同时左右两个虎身,中间还有一个小孩左右手各握一把斧子,虎头上还剪了一个大大的“王”字,寓意“手拿双斧走天下,再大困难都不怕,万事如意带金钱,荣华富贵万万年”。剪纸作品《划龙舟》画面表现龙形船上一个人在划着船,人物上面飘着祥云,寓意“步着龙船下江河,心里满意快乐多;我有心来唱山歌,有人给我来撑船”。阜阳民间剪纸中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图形是我国民间传统剪纸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建礼将这些全国各地寓意民间美好愿望的图案运用到剪纸文化艺术中,是对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满足阜阳人们的审美需要。

(三)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在愉悦感与实用感的基础上结合形成的,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升华而来的高级精神感情的一种状态。情感美既表现质朴、善良,又表现团结友爱、踏踏实实、乐于助人。在阜阳民间剪纸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美表现在阜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保家卫国、繁荣富强、和谐社会,小到花鸟虫鱼、衣帽枕套、鞋帮围裙上的绣花,无不表现出阜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和感。

情感是阜阳民间剪纸表达的生命源泉,阜阳民间剪纸作品表达的情感具体丰富,有生命力。阜阳民间剪纸艺人们大都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人,阜阳百姓朴素的审美观直接影响着剪纸艺人的作品风格和情感表达。如阜阳农民剪纸艺人陈之仁与王家和合作的剪纸作品《丹凤朝阳》表现了万物生命源泉的太阳和万灵中最美的凤凰,表达了阜阳劳动人民不仅对生命物质的追求,同样也对生命审美情感的渴望。程建礼先生80年代中期创造的剪纸作品《佳人仙鹤图》通过烛台、鲜花、佳人、仙鹤等这些吉祥图形组合成一幅具有阜阳地域乡情醉美浓情的感人作品,笔者当年在阜阳求学期间有幸现场观看并求得了这幅佳作。当年程建礼先生边剪边唱:“紫树栏杆的藤台,朵朵鲜花朝上开,粉白佳人请出来,一对仙鹤飞家来……”这种边剪边唱的表达方式也是程老先生的一大特色,不管是剪还是唱无不体现出阜阳地方文化特色的情感美。

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表达把阜阳人民善良淳朴、勤劳勇敢、帅真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让人们内心感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式存在都具有精神性的情感含义,就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审美而言,题材、形式、具象、抽象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是标准,而是通过阜阳人们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精神智慧,通过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在精神世界寻找出了一种最恰当的表达,这种表达即是审美性情感的表达。

二、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阜阳剪纸技艺传人培养机制缺乏

阜阳剪纸传统的传承方式一直遵循着世代相传、心口相传、家庭式相传、师徒相传及地域式传承等,主要有两种传统传承方式:一是没有任何商业或利益目的,就是地方乡邻式或家庭民俗传统爱好习惯,父子之间、姐妹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对剪纸艺术的相互交融、复制、重样等,是百姓生活中逢年过节、祝寿送礼、婚丧嫁娶的一种文化需要;二是以剪纸为生计,以商业为目的的传承行为。传统剪纸艺人背着各色彩纸走街串巷,嘴里还不停哼着民间小调,边剪边唱。过去的剪纸作品一般都很便宜,二角三角、一元二元都可以买到,人们买回家后或贴在窗户上或绣到鞋帽衣服上,相互模仿世代相传。剪纸艺术入门易做精难,剪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更难,目前阜阳60岁以上有精湛技艺的高端剪纸艺人数量不多。60岁以下的中年剪纸艺人剪纸技术比较熟练,但观念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35岁以下的青年人,是阜阳民间剪纸的主要后继力量,但由于阜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的阜阳剪纸模式很难给当今物欲化的社会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很多剪纸老艺人面临收徒难的尴尬局面,现在的年轻人在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祖父辈的剪纸手艺已不再热衷,不愿传承和学习。

(二)剪纸作品复制现象严重,优秀创作人才缺失

在剪纸市场与艺术展览会上,剪纸作品翻刻、抄袭、拼凑、复制现象严重,很多剪纸作品粗制滥造,造型雷同,精品难求。年轻一代复制、翻刻老一代剪纸艺术家的作品严重,优秀的剪纸创作人才与创作团队缺失,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缺失,不利于阜阳剪纸艺术的健康发展。

(三)传统民间剪纸文化的启蒙样式缺失

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样式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充分反映地方古老的习俗,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呈现。精神的生产来源于物质生活。传统的民间活态手工艺创造方式已不存在,如传统生活中妇女个体或集体刺绣、纺线做衣、剪纸等,相互传承与学习,人们制作手工生活用品的过程,也是建构民间文化活态样式的过程。在今天过度工业化与过度市场化的生活状态下,剪纸等一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活态生活与创造启蒙样式已经失去。

三、阜阳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贵财富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价值观、艺术观和审美观。对阜阳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与发展,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一)把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传承与保护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离不开教育宣传与艺术课堂的学习,阜阳几所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已开设了民间剪纸艺术课程。80年代中期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的一些学生把程建礼先生请进了课堂,看他边剪边唱。近几年阜阳师院还请阜阳博物馆的刘继承等老师作剪纸讲座,现在阜阳师范学院把剪纸艺术纳入学生社团组织进行学习与保护性研究。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阜阳开源剪纸工作室合作开展剪纸技术人才与艺术创作人才的培训,得到社会认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既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又对阜阳剪纸艺术起到传承与保护作用。阜阳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形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向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倾斜。

(二)把阜阳剪纸和地方经济挂钩,做到服务地方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阜阳地方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民间组织要相互协调,力争促进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和地方经济接轨,促进阜阳剪纸和商品接轨,带给人们精神享受与物质效益。阜阳剪纸服务地方经济,可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阜阳剪纸图案与日常生活用具、旅游纪念衍生品结合。门帘、桌布、时装衣帽、冰箱贴等都可以和剪纸图案结合。还可以把具有阜阳地域特色的阜阳民间剪纸图案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如阜阳历史人物管仲、甘罗、吕蒙等艺术形象剪纸;阜阳地方著名建筑颍州西湖和文峰塔剪纸,还有具有阜阳地方民间特色的玩偶、十二生肖动物、工艺扇等,这些商品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的质量,还可以传播阜阳的历史文化。其次,开发庆祝活动剪纸艺术衍生品。如将“福、禄、寿、喜、财、吉、和、安、养、合”10个字以剪纸形式开发,用于人们的节日喜庆活动,体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剪纸还可以应用于各种装饰环境中,如婚庆、老人祝寿、孩子生日等场合。

(三)加大对阜阳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工作

通过现代传媒工具和各种展示场地广为传播和展出,教育部门还可以将阜阳剪纸编入教材,纳入教学计划,使阜阳人们更多地了解阜阳剪纸艺术,以营造保护剪纸文化的良好氛围。

阜阳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阜阳百姓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传承与保护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对阜阳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审美性传承保护阜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关于把阜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