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2017-01-03葛海双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反思课堂教学

葛海双

【摘 要】教后反思作为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被很多教师敷衍化。这既有现实应付的原因,也有教师本身教学功底的因素。教师撰写反思可以从四个角度着手,从细处抓几个关键点来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正确的评判,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 反思 教材解读 课堂教学

教后反思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一项内容,是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反思的本意是希望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思考,来批判地看待课堂、看待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叶澜教授曾对反思给出高度认可:“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反思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

一、反思现状

(一)应付检查

部分教师对反思的定位有误,将各项教学常规都定位于应付上级、学校检查。这样的应付心态,使得他们网上摘抄,凑字数现象普遍。

(二)言之无物

教师自己本身缺少教学理论支撑,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的行为无分析能力。在硬性要求下写下的反思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针对性。

二、在反思中促进课堂教学

不是所有的反思行为都能让教师成为名师,只有有意、有效的反思才是成为名师的捷径。什么样的反思是有效的?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细细梳理之下,提炼出四个方面。

(一)反思课堂生成

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既有教师预设之内,又有课堂生成的。教师的预设充分,功力在对教材到位的解读把握和对学生学情、认知特点的充分了解。课堂中的生成在意料之外,这些意外可以反映出教师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反思意外,也在反思备课时的不足。

1.从生成中,反思对教材理解的不到位。

备课首要备的是教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个概念。如果备课过程中,对教材依葫芦画瓢,完全按照教材设计的思路走,会缺少对教材的深层思考。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安排如下:

从例题设计上看,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图1算式,再用发现的规律填写图2。表面上看很简单的一节课,笔者认为实际操作是没问题的。但恰恰认为的没问题,在第一次计算时就出现了问题。教材中1÷11=0.090909……直接呈现,个别急于操作的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计算器”也按下了“1÷11”,但是计算器屏幕上显示的得数是“0.090909091”,而不是教材呈现的“0.0909……”这不在笔者的预设之内,愣了几秒明白过来,“学生计算器”只能显示十位数字,所以小数的最后一位已经经过四舍五入的处理。灵机一动,将问题抛给学生:“这道题的得数是0.090909091,还是0.0909……是书上错了,还是计算器错了?”经过学生的讨论,发现教材和计算器都没错。并且引发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去“读”计算器上的得数:当除法计算得数是无限小数时,计算器显示的得数是保留几位小数之后的近似数,还原之前可能是无限循环,要根据小数部分是否重复出现的特征来判断。例题之后的练习中有一题“0.12345679×9=?”计算器显示为“1.11111111”,个别学生理解成“1.11……”分析讨论之后,得出结果是有限的八位小数,不是循环小数。因数共有八位小数,所以积也是八位小数。乘除法对比之后,学生再次深刻体会,我们要正确地“读”计算器。

在这节课之前,笔者没有考虑过计算器显示的得数会有“问题”,跟学生的认知是一样的,计算器按出来的得数肯定是正确无误的。所以在这课时的备课过程中,计算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计算的工具出现的。但是在学生的操作生成中,让笔者发现这节课隐藏的一个教学重点:如何去读计算器。反思这样的生成,提醒自己需要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更加到位。

2.从生成中,反思对学生了解的不到位。

有了教案,希望学生能按照我们的“剧本”走,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就认为这课顺了。顺的背后可能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有很好的掌控能力,也可能是教师扶得过紧。但不随人愿的事在课堂中也时有发生,教师的“一厢情愿”常在课堂中被打破。五年级活动课“掷一掷”,教材安排如下:

在计算出骰子之和分别为:2、3、4、5、6、7、8、9、10、11、12之后,跟学生一起讨论教师赢的可能性是,学生赢的可能性是。再问:这样的比赛规则你们满意吗?课前预设学生认可这样的规则,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教师赢的可能性反而大些,由此激发学生去探求“掷一掷”背后的原因。实际教学中,竟有多数的学生不认可这样的规则,认为教师赢的可能性大。问:不需要操作就能判断?不是小于吗?讨论中,学生认为教师选的5、6、7、8、9在中间,不大也不小,学生选的其余数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追问:中间的数比两边的数好在哪儿?答:中间的数得来的方法多一点。再追问:什么是方法多点,能举个例子吗?答:7可以是1+6=7,2+5=7,3+4=7,2只能是1+1=2。学生思考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有操作的必要了。就是要操作,也不是为了发现奥秘,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

反思这样的生成,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了解。骰子作为学生游戏中常出现的工具,他们已有足够的扔骰子的基本活动经验。凭着这种经验足以让他们接近本课时教学的数学本质。“掷一掷”表面上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动作是手部的操作还是头脑的操作?学生如无操作经验,那么它就是一个动手的过程;学生有足够的动手经验,那么它就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反思这节课动手操作设计的失败,却成功激发了学生动脑操作的过程。因祸得福,却也提醒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有足够的了解,课前调查在很多教学内容设计前都需要去实施。

(二)反思学生错题

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测方法就是看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教学常规中需要进行学生作业典型性问题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发现它跟课堂反思其实是一体的。学生的错题除了典型的易错题之外,还有一类是上课忽视之后,学生模糊不清的题。分析这些错题的来源,可以反思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小数除法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0.385÷0.07,商5余( )。学生填写的答案有35、3.5或0.035。根据计算0.385-0.07×5,得出正确的结果是0.035,但是前两个答案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分析原因,他们是根据除法竖式判断而来的,如右图。

竖式中的余数表面上是35,其实已经经历了两次的转化:第一次转化将3.5个一转化成35个十分之一;第二次转化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商不变,余数跟着乘100。所以要将35个十分之一转化回3.5个一,再将3.5除以100等于0.035。小数除法整个单元的教学中都没有涉及余数的处理,例题的呈现基本是除尽、循环小数、近似数三种情况。那什么时候教学余数问题呢?时机应该在“用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课中。例题如下:

按教材的要求,计算2.5÷0.4=6.25(个),6+1=7(个)。实际教学中可以讨论,需要计算出所有的小数部分吗?总结只要计算出整数部分就可以判断了,计算出6,还有多余,所以瓶子需要增加一个。这时可以追问,商是6那余数是多少?是1吗?为什么1÷10=0.1?在讨论中理解余数的含义。

通过错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反思新课教学中的不足。一节课上“完”了,不代表上“好”了,有时新课教学只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上得不到位就会“留下后患”,余数教学的不足就是后患。所以错题的收集和分析是反思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三)反思设计意图

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有领悟专家的想法,有参考名师的设计,当然也有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当感觉自己能读懂教材的含义,与教材无障碍通话时,你的点滴感悟都是提升的表现。把解读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可以当作对教材的反思。“可能性”是新旧教材内容改编较多的一节课,从扔硬币的随机体验到抽游戏节目。改编的意图是什么?三个同学三次抽节目,各有不同意图。第一个同学抽,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可能是朗诵,为什么用“可能”描述?为什么有三种可能?使学生体验到“可能”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不确定事件,三种选择就有三种可能。当第一个同学抽走唱歌后,第二个同学抽,可能是跳舞、可能是朗诵,不可能是唱歌。为什么只有两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是唱歌?使学生体验到两种选择就只有两种可能;不可能描述确定性的、不发生的事件。第二个同学抽走跳舞后,第三个同学抽,不可能是唱歌、不可能是跳舞,一定是朗诵。为什么一定是朗诵?怎么从可能变成一定?使学生体验到只有一种选择时,就变成一定。三个人经历三次语言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到描述用语的变化是源于选择事件的个数的变化。当选择事件唯一时,事情一定;选择事件不唯一,二项或二项以上时,事情的发生是可能的。

这节课,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事情的发生状况,怎么体现数学味是笔者在设计这节课问题时一直思考的内容。想清楚之后的反思记录,可以看出对教材的理解。

(四)反思学生闪光点

问题需要记录,以问思教,课堂中学生不时冒出的闪光点也可以记录。记录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质疑、追问,对题目的独到理解、个人想法。反思这些记录,可以让我们对学情的把握更加到位,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

当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你会有更到位的解读教材的能力,更敏锐的抓课堂行为的能力,更好的操控课堂的能力。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三小学 325100)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反思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读懂教材,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单元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教材的解读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