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

2016-12-26周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9期
关键词:抗病毒中医药

周伟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300例慢性乙肝患者, 依照不同治疗措施分为A组和B组, 各150例。A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中医药方法治疗, B组实施抗病毒、调节免疫力、改善肝脏微循环等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显效80例(53.33%), 有效57例(38.00%), 无效13例(8.67%), 治疗总有效率为91.33%;B组显效69例(46.00%), 有效54例(36.00%), 无效27例(18.00%), 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方式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34

慢性乙肝是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类常见疾病, 患者伴随阳性的乙肝病毒检测结果, 同时病程>6个月[1]。患者伴随此病症时, 会出现乏力、呕吐等症状, 有的患者还有腹部胀痛的感觉。目前, 乙肝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一项全球范围内的危害, 大约有1/5的乙肝携带者在5年内发展成为肝硬化, 其5年内的生存率仅仅约为50%左右[2, 3]。且乙肝患者伴随肝细胞癌的危险率也相对较高。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点就是抗病毒,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及时医治, 使得患者肝功能得以改善, 进而使得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率得以及时控制[4]。近几年, 中医疗法在控制慢性乙肝疾病中也得到了效果效好[5]。本院近几年将中医药疗法应用于慢性乙肝治疗中, 疗效确切, 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300例慢性乙肝患者, 纳入标准:①结合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乙肝患者。②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并进行了同意书的签署。将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分为A组和B组, 各150例。A组中男76例(50.67%), 女74例(49.33%);年龄最大61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39.6±8.29)岁;小学及以下学历31例(20.67%), 初中34例(22.67%), 高中27例(18.00%), 大中专22例(14.67%), 大学本科20例(13.33%), 硕士16 例(10.67%);慢性迁延型肝炎100例(66.67%), 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33.33%)。B组男75例(50.00%), 女75例(50.00%), 年龄最大62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39.7±8.11)岁。小学及以下学历32例(21.33%), 初中33例(22.00%), 高中28例(18.67%), 大中专21例(14.00%), 本科19例(12.67%), 硕士17例(11.33%)。慢性迁延型肝炎102例(68.00%), 慢性活动性肝炎48例(32.0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B组结合患者的病情实际采取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 进行抗病毒治疗, 调节患者免疫力, 采取改善患者肝脏微循环的相应措施。A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中医药方法给予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为:①肝郁脾虚型:表现为胁肋伴随胀痛的感觉, 并且疼痛会伴随着患者的情绪浮动而变化, 患者大多精神疲倦无力, 食欲大减。此类型的患者要疏肝健脾, 选用逍遥散合四君子汤进行对症治疗。②湿热中阻型:表现为胁伴随痛感且口中伴随苦味, 有恶心想吐的感觉, 身体和眼睛呈现黄色, 小便舌苔发黄。此类型患者排湿祛瘀, 选用茵陈蒿汤进行对症治疗。③肝肾阴虚型:表现胁肋伴随隐隐的痛感, 胸闷燥热, 舌头发红, 舌苔少。此类型患者要补肝补肾, 选用杞菊地黄汤进行对症治疗。④瘀血阻络型:表现为胁肋伴随刺痛感, 入夜尤其厉害, 舌质呈现紫暗色。此类型患者要通络排瘀, 选用血府逐瘀汤进行对症治疗。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无任何症状, 肝功恢复正常, HBV复制指标完全转阴;有效:患者症状有较大好转, 肝功基本恢复正常, HBV复制指标转阴;无效:患者症状及肝功基本没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显效80例(53.33%), 有效57例(38.00%), 无效13例(8.67%), 治疗总有效率为91.33%;B组显效69例(46.00%), 有效54例(36.00%), 无效27例(18.00%), 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合WHO数据可以发现, 全球范围内约有近20亿人曾经感染过乙肝, 中国又是乙肝的高发区, 有着相对较高的乙肝感染率, 近年来, 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传染性疾病[6]。当患者伴随乙肝疾病时, 会经受严重的心理及经济压力, 因而, 应该重视对此病症的及时诊治。在临床上,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预后改善的关键, 通过此项措施, 可延缓其肝硬化和肝癌发展进程。西医一般都是采用干扰素以及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 也即通过对HBV复制的及时医治, 使得患者肝功能得以改善, 进而及时控制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率[7]。有研究表明, 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此种疗法治疗确实有着一定效果, 但也有研究表明, 如果患者伴随感冒或者发烧的症状, 并不适合采用此种疗法, 同时, 如果患者肝功能不正常, 也不可使用此种疗法[8]。我国中医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很多研究表明, 采用中医药疗法对慢性乙肝患者也有着相对较好的效果。首先, 中医药方法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合理的中药配伍对症治疗,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的辨证分析治疗, 标本兼治, 药效较为温和且药力持久, 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A组显效80例(53.33%), 有效57例(38.00%), 无效13例(8.67%), 治疗总有效率为91.33%;B组显效69例(46.00%), 有效54例(36.00%), 无效27例(18.00%), 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中医药治疗方式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魏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胆湿热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6):64.

[2] 刘媛媛, 赵文霞.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中医临床研究, 2013(22):118-119.

[3] 李游, 颜迎春, 王妍, 等.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5):174-176.

[4] 毛德文, 李慧贞, 龙富立, 等.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导报, 2011, 17(2):89-91.

[5] 韩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研究进展.山东医药, 2008, 48(25):88.

[6] 崔坡, 李筠.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传染病信息, 2010, 23(5):308-311.

[7] 季盛, 卓蕴慧.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3):138-141.

[8] 刘新军, 姜学连.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6):437-439.

[收稿日期:2016-08-08]

猜你喜欢

抗病毒中医药
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孕期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哪些因素影响乙肝治疗
大三阳但肝功正常需要抗病毒吗
我国进一步扩大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范围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