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探讨

2016-12-26李亚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导管出院静脉

李亚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60例肺癌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A组给予居家护理培训, B组给予首诊医院护理培训,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B组3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电话沟通频率(12.8±1.6)次/人显著低于B组(16.1±2.1)次/人, 导管留置时间(120.9±3.3)d显著长于B组(112.1±3.5)d(P<0.01)。而更换贴膜、冲管封管、更换正压接头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护理培训方式帮助肺癌PICC患者化疗间期的导管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82

PICC以操作简单、减少穿刺次数等优点成为化疗药物常规的输注通道。但是PICC的有效利用需要有效的维护, 住院期间的维护主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而化疗期间的维护则主要由患者及家属完成[1]。而化疗患者多需要长期治疗, 间期住院, 化疗间期的护理对导管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肺癌PICC患者行不同的间歇期护理, 以期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肺癌行PIC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纳入标准:肺癌诊断明确, 化疗治疗, 年龄≥18岁, 神志清醒, PICC, 出院时患者的PICC无相关并发症, 对护理方法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上述标准, 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A组男2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53.8±10.4)岁, 17例患者有肿瘤转移。B组男2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54.1±9.8)岁, 15例患者有肿瘤转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置管, 确认位置正确, 建立患者档案, 记录穿刺情况, 置管长度, 外露长度, 穿刺点情况, 更换敷料及正压接头的时间安排。向患者及家属演示降解PICC护理的要点, 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 常见并发症情况以及处理措施, 了解患者的特点, 帮助患者制定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方案。

1. 2. 1 A组给予居家护理培训,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家庭情况进行评估, 安排时间进行培训, 间隙其他患者换药, 参与其他患者换药, 在护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独立操作自身换药顺序;向患者讲解PICC护理过程中的消毒方法、环境要求, 更换贴膜方法, 封管液配置, 封管方法, 冲管方法, 更换正压接头方法, 患者出院时,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PICC情况进行评估, 为患者备齐护理物品, 发放PICC护理流程表, 化疗间期的护理时间表, 告知一旦出现并发症的措施, 并及时与护理人员电话沟通。

1. 2. 2 B组给予首诊医院护理培训,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专业的PICC导管护理, 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观察并发症情况, 患者出院时发放化疗间期的护理表, 告知护理时间, 按期回诊, 必要时与护理人员电话沟通。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评价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导管留置时间、更换贴膜的次数、电话沟通频率、冲管次数、更换正压接头的次数。并发症判断标准:静脉炎1级为穿刺部位发红, 有疼痛或者无疼痛, 2级为穿刺部位发红, 水肿, 疼痛, 触及条索状静脉, 3级为穿刺部位发红, 水肿, 疼痛, 形成条索状物, 并且>2.5 cm, 有脓液;渗出是指腐蚀性或者非腐蚀性药物或者溶液深入周围组织;感染是有病原微生物的增长, 导管入口有红肿、硬结、脓液等;导管阻塞患者输液速度减半或者停止, 无法冲管;形成血栓, 穿刺侧肢体肿胀, 酸痛, B超检查有血栓形成;其他还有导管脱出与皮肤过敏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导管护理情况比较 A组电话沟通频率显著低于B组, 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1)。而更换贴膜、冲管封管、更换正压接头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 A组出院后有1例发生感染, B组有5例发生感染, 对穿刺点进行局部消毒, 冲洗正压接头送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阳性, 可能是患者在更换正压接头时未严格无菌操作有关, 给予拔除静脉导管、广谱抗生素治疗等处理。A组患者在出院后无血栓形成发生, B组有1例发生血栓形成, 患者主要表现为穿刺侧手臂肿胀、疼痛, 皮温改变, 皮肤颜色改变, 复诊B超显示有腋静脉形成, 拔除导管, 介入处理。静脉置管可导致血管壁损伤, 并且癌症患者本身容易处于高凝状态, 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两组患者均有1例发生导管堵塞, 与护理操作有关, 帮助患者熟练掌握冲管的技巧能够有效预防堵塞。导管脱出大多为意外的情况下发生, 通过健康教育, 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

出院后的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穿刺侧血栓形成、导管脱落等是常见的并发症。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2, 3]。本研究中A组患者给予居家护理指导培训, 在患者住院期间, 就对患者进行居家导管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并让患者观察、参与导管护理过程, 最后在家属参与、护理人员指导下, 对自身导管进行换药, 对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技术进行培训及指导, 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 及时纠正。该护理指导方法更具有针对性, 并且让患者在护理指导下进行导管护理, 更具有实践性, 使患者对自我护理方法掌握更好。而B组给予首诊护理培训, 在住院期间对相关的护理知识进行指导, 出院时发放护理安排表, 缺乏患者在医院的自我护理实践。A组患者出院后对导管护理的方法掌握好, 遇到的问题较少, 因此与护理人员电话沟通少, 并且护理方法正确, 并发症少, 导管留置时间更长。

综上所述, 对肺癌PICC患者实施居家护理指导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化疗间期导管护理能力, 降低并发症, 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参考文献

[1] 秦烨, 刘颖, 李小宁, 等.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4):82-83.

[2] 滕亚莉, 王学梅, 尚玉萍.情景模拟健康教育法在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 2016, 23(3):98-100.

[3] 杨月.肿瘤化疗中使用PICC的方法与并发症护理新进展.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0(2):143-144.

[收稿日期:2016-05-10]

猜你喜欢

导管出院静脉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静脉曲张“喜欢”谁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