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实践策略研究

2016-12-24何南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策略研究

何南方

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知行合一”,这是古圣先贤对学习方式的至高总结。教育除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历史的教学,更应该走出课堂,积极开展课外考察活动,走进广阔的天地之中、走进现实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历史课;课外考察活动;策略研究

一、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价值

(一)有利于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国家教育部颁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都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这些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了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历史课外考察活动是实现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价值重大、意义深远,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接受多层次全方位的历史教育,而且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能极好地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行之有效地开展历史课外考察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能使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得到运用和提高,并能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故土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乃至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热爱。

二、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一)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现状

囿于当前中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大多数的学校和历史教师都不重视开展历史课外考察活动,整个初中或高中三年下来,基本不曾有过课外的历史考察活动。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受制于当前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升学压力和学业压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交通安全、资金费用、家庭环境等复杂社会因素的制约。

(二)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存在的问题

1.缺少系统的研究理论。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对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课外考察活动的论述也有不少,如:罗少峰《关于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想法》、范永桂《让学生走进历史场景——浅谈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实践》、朱文侠《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历史教学》、李志新《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服务》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所开展的实践考察活动缺少连续性和完整性(多为个案)。

2.考察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一些学校也开展了历史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等。但这些活动常常与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活动主题不够鲜明,并且活动容易流于形式上的走马观花。

3.缺少对活动主体的反馈和持续调查。在实践中大多数历史课外考察活动随着活动的结束就宣告结束,对于参加活动的学生缺少及时的互动和信息的回馈,也不注重活动对学生是否产生后续效用的调查。

三、巴蜀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实施策略

巴蜀中学积极贯彻新课标精神,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开展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一)把历史课外考察活动融入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

巴蜀中学的学生社团众多、活动丰富,参与的学生不仅数量多而且覆盖面广,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具有参与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支持和鼓励学校的学生社团——“历史社”的发展,学校历史教研室专门挑选了青年教师志愿者团队,成立相应的课题小组来协助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开展。课题小组负责对历史课外考察活动进行线路的策划、出行的指导、活动现场的探究互动以及在活动之后对参与主体进行信息反馈和追踪调查。学生社团“历史社”一方面负责对参加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人员进行遴选、召集以及出行的安全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则须要配合指导教师进行考察前信息的准备、收集,考察中的互动探究以及考察结束后及时地向指导老师进行信息的反馈。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历史课题小组和“历史社”的成员们利用周末时间成功地开展了“寻觅民国遗迹——探访中山四路”“追溯重庆开埠史——南岸溯源”“风雨望江楼——寻找抗战记忆”等主题鲜明的历史课外考察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知识和价值感悟,还让课题小组的指导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开展考察活动的经验。

(二)将历史课外考察活动融入校本课程体系

重庆巴蜀中学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时代特征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 “131”校本课程体系:要求每个学生在完成高中三年国家课程学习的同时,为完成国家规定 “选修II” (至少6学分)学习任务,必须学习“校本必修课程1门,校本限定性选修课程3门,校本自主选修课程1门”。由此学校开设了门类众多、数量丰富的选修课,具备十分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

在这些选修课中,有吴树才老师开设的《重庆古迹、遗址寻踪》、周刘波等老师开设的《巴渝文化》系列校本课程。这些选修课都充分结合了学校的实际,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接触校园周边真切的历史遗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利用校本选修课这一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已经成为了巴蜀选修课的一大特色。

(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

历史课外考察活动要充分地利用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就地取材、就近取材,灵活自主地开展课外考察活动。

巴蜀中学历史悠久,校园内外有着多处富于内涵的历史遗迹。如校内有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棫园,有为了纪念首任校长周勖成和首任教务主任孙伯才而复建的勖艾亭,有抗战时期为了躲避日机轰炸而修建的防空洞,还有充满浓郁民国气息的老校门等。学校设立了校史陈列室,收集了建校以来大量的文物、档案。充分利用这些校内资源是我们进行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首选。

此外,重庆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远有古巴渝文化,近有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革命文化。地处渝中的巴蜀中学得天独厚,周边汇集了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仅以巴蜀中学为圆心半径2 KM划圆,其覆盖范围就包含了重庆大礼堂、三峡博物馆、桂园、特园等国内知名景点。离学校距离稍远一点还有重庆湖广会馆、朝天门码头、佛图关、通远门古城墙遗址、七星岗巴蔓子墓等著名历史人文景点。这些历史人文景点离学校近,交通方便(大部分都可步行到达),并且大部分都对外免费开放,在进行历史课外考察活动上操作方便简易可行。

(四)注重活动成果的物化和对活动主体追踪调查

历史课外考察活动最容易流于形式上的走马观花,这样是不能充分实现历史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因此在历史课外考察活动中要十分注重将学生的考察成果进行物化。

在考察活动前,我们会将本次考察的对象和任务等明确告知学生,并要求在考察结束后让学生上交考察报告、小论文、随笔、散文、影像资料集、制作活动海报等,并不定期将这些成果进行展览和评优。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带给学生的体会、感受十分丰富,如果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形成物化的考察成果,对于他们知识的内化与增长绝非课堂教学所能比拟。这样做还能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关于开展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对于促进中学生成长的作用在目前的国内缺少明确的量化数据支持,只有一些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谈。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对活动主体进行持续性的追踪调查,通过持续的对活动主体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追踪。通过数据的统计来了解学生的关注与需要,来分析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给中学生所带来的在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心理活动方面的细微变化。这种追踪反馈机制在当前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中是几无先例可循的。

总之,在中学开展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对于促进中学生的成长作用重大、实效明显。在开展历史课外考察活动时要注重对学校平台的利用和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活动,注重信息技术对活动的辅助作用,还要特别注重考察成果的形成与物化,以及注重对活动的主体进行持续的追踪调查以检测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梁燕.中学历史课外活动谈[J].甘肃教育,2009,08:61.

[3]王国华,费春斌,张学忠.“131”校本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策略——以重庆市巴蜀中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03:92-97.

[4]夏婧.巴蜀数学老师开选修课带领学生寻找身边古迹[N].重庆日报,2013-03-13.

猜你喜欢

历史课策略研究
李惠军:毕生一堂历史课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