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素材·练习

2016-12-23李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素材练习

李燕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有一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健康全面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化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中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主阵地。本文通过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浅议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价值及常用方法。

关键词:公民意识;对话;素材;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4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有一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课改工作的“关键”因素。健康全面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化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中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主阵地。笔者结合课改后新教材的几年教学实践,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价值

1.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公民是社会成员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角色,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的承载者。公民意识是个人对这一基本角色权利与义务自觉认识的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健康全面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化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和发展,也决定着该社会的现实和未来能否繁荣和昌盛。

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真正将公民培养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人们并没有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缺乏已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于公民的塑造,培养公民意识、观念与精神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2.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少专家认为,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公民意识问题。一个公民意识缺乏,道德情感缺乏,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关心他人,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青少年时期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公民逐渐成长为成年公民的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公民意识尤其是权益与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有序参与意识、主体意识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成长为合格成年公民的关键时期。要成为一个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成年公民应该具备基本的公民素质,公民意识正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这个时期的公民意识培养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高中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和主力军,加强高中生的公民意识培养,能有效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

目前我国高中生普遍存在着公民角色意识不强、公德意识薄弱、民主参与意识弱、对纪律法制认识水平低等现状,对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3.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注意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方向。”思想政治学科与公民意识教育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传授公民知识,陶冶公民德行,或是增进公民参与能力,主要还是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程方面。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是五育之统帅,“思想”是其灵魂所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十分必要。

二、“公民意识”的内涵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主要包括民主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国际意识等。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指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社会公民。

三、巧用方法挖掘教育资源,找到公民意识教育的着力点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政治教师应立足课本,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与公民意识的对接与结合之处,挖掘出鲜活的公民意识培养的教育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情境和实践活动,借用巧妙方法,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公民意识生成的天然肥沃土壤。

1. 在情境和对话中明辨是非

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情境,进行问题的对话,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充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悟,使学生在你来我往的课堂答辩中弄清同题,明辨是与非。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品质,从而达到公民意识提高的目标。

如教授《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关于“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师设置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存在哪些不良习惯或陋习?学生很踊跃回答:“随地吐痰、乱抛果壳纸屑,乱穿马路、乘车拥挤不排队、讲粗口……”

师:这些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普遍,对此,该如何解决?

生:教育加处罚。

师:是个好方法,政府也在逐步推广。道理大家很明白,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同学没做好?

生: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是小事。

师:据我所知,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上面都写着一行中国字:“请把垃圾丢在此”;泰国的皇宫也是国际性的旅游重点地点,在其厕所上面写着一行中国字:“便后请冲厕”;在巴黎圣母院也写了一行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不分场合乱讲话、不冲厕所、乱丢垃圾等这些在同学们眼里的小事,在那里还是小事吗?

这时,课堂上静悄悄的,显然,学生的情感被触动了。

教师引导:这些小事已经形成了一个大事——中国人的脸已经被这些小动作丢到全世界去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更不能把国家的脸都丢了。很显然,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生: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维护公共卫生,公共安宁,维护我们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师:很好。请谨记“事虽小,勿擅为”。

这些生活化的亲切对话,能让学生感受到政活课不是在说大话,讲大道理,而是真实的。我们就在这自然的问题对话引领情境中,培养了学生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修养。

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对话能否说出真实的想法是关键。这个“真实”从何而来?笔者认为,“真实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当然这个信任是相互的);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和你拉得很近,就容易达到问题对话引领的目标。

2. 在活动和素材中自觉感悟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符合教材内容,又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活动素材,尤其是对现实问题的“撞击”的素材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同时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活动和素材中自觉感悟。

如在讲《经济生活》关于“公司经营”的时候,笔者通过“海尔的奇迹”“三鹿的耻辱”等素材,引导学生明白做一个有诚信的经营者的重要性,并通过“一顶帽子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的可贵。另外,还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的考勤、考试、交作业而引起的后果等细节中,体验诚信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人的重要性,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以“诚信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签名活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组织学生观看“思想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纪录片。这些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其内容本身已渗透性地安排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模块和章节之中,公民意识教育主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技巧和水平体现出来。通过课堂活动和素材的挖掘,引导学生感悟情理法、进行理性思维,能心甘情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正确公民意识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形成相应的公民意识,这其实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3. 在练习和拓展中强化提升

练习,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也能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起到辅助的作用。这里说的练习指的是那些既具有一般练习题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和深化教学观点的功能,又具有通过练习能提高道德认识、觉悟的训练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练习,把公民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和生活领域中去,既拓宽了知识面,也强化和提升了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倡导“日积月累”的长效教育。练习渗透公民意识的教育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贵在坚持。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帮助学生形成公民意识、成为现代公民的使命,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阵地作用,从内心深处触动学生的灵魂,努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为祖国发展、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好公民。这是一项利及现代、福达未来的伟大工程。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素材练习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